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44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方的托板,底座的上端和托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收纳槽,底座的上端和托板的底部且靠近第一收纳槽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收纳槽,在水平方向相对应的两个第二收纳槽之间可活动地设置有横杆,在竖直方向相对应的两个第二收纳槽之间设置有支架,支架的端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收纳槽的内壁和横杆的外侧。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工作来驱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以此来带动半齿轮和支撑杆整体进行向下转动,直至底脚与室内的地面相抵,从而可以对底座进行支撑限位,防止底座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增强了升降设备的稳定性。增强了升降设备的稳定性。增强了升降设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升降设备
,具体是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地发展,建造了大量的居民住房,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房主在拿到住房后,会对住房进行装修,而在装修的过程中,时常需要用到脚手架,传统的脚手架的高度固定,无法进行调节,在室内使用的效果不够好,而且为了方便进行移动,其底部往往会安装有万向轮,虽然现有的万向轮大多有着自锁的功能,但是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移动时还是会造成万向轮的晃动,稳定性不够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方的托板,所述底座的上端和托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底座的上端和托板的底部且靠近第一收纳槽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收纳槽,在水平方向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收纳槽之间可活动地设置有横杆,在竖直方向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收纳槽之间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收纳槽的内壁和横杆的外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底座的底部且靠近螺纹杆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一组支座,所述支座的内侧铰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安置有底脚。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收纳槽的内部并与横杆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和托板上均开设有匹配横杆的通口,所述横杆贴近通口的位置均固定套接有限位环。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座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座分别分布于螺纹杆的四周,所述底脚的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条。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上端且位于第一收纳槽内侧的位置安置有电源盒。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且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工作来驱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以此来带动半齿轮和支撑杆整体进行向下转动,直至底脚与室内的地面相抵,从而可以对底座进行支撑限位,防止底座
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增强了升降设备的稳定性。
[0013]2、本升降设备方便对托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在使用过后,设置的第二收纳槽能够对支架进行收纳,使得托板的底部能够与底座的上端相贴,以此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而且能够将升降设备作为推车来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底座的剖视图。
[0016]图中:1、底座;2、托板;3、第一收纳槽;4、伺服电机;5、螺纹杆;6、电源盒;7、支座;8、半齿轮;9、支架;10、支撑杆;11、底脚;12、液压缸;13、横杆;14、第二收纳槽;15、通口;16、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方的托板2,底座1的上端和托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收纳槽3,底座1的上端和托板2的底部且靠近第一收纳槽3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4,在水平方向相对应的两个第二收纳槽14之间可活动地设置有横杆13,在竖直方向相对应的两个第二收纳槽14之间设置有支架9,支架9的端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收纳槽14的内壁和横杆13的外侧,底座1的上端安置有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底座1的底部且靠近螺纹杆5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一组支座7,支座7的内侧铰接有半齿轮8,半齿轮8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端部安置有底脚11。
[0021]在图1中:底座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2,液压缸12的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收纳槽3的内部并与横杆13固定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可以利用液压缸12来推动横杆13进行水平移动,以此来带动支架9进行舒展或收拢,进而达到调节托板2高度的目的。
[0023]在图1中:底座1和托板2上均开设有匹配横杆13的通口15,横杆13贴近通口15的位置均固定套接有限位环。
[00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通口为横杆13的移动提供了空间,而限位环可以对横杆13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地增强了横杆13的稳定性。
[0025]在图2中:支座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座7分别分布于螺纹杆5的四周,底脚1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齿条。
[00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支撑杆10和底脚11的数量和支座7相对应,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底座1形成稳定的支撑,设置的防滑齿条在此时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
[0027]在图1中:底座1的上端且位于第一收纳槽3内侧的位置安置有电源盒6。
[002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可以利用电源盒6来对设备进行供电,以免因接入外部电线而限制升降设备的位置。
[0029]在图1中:底座1的底部且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6。
[003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可以方便对升降设备整体进行移动。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使用升降设备来进行室内施工时,首先,通过控制伺服电机4的工作来驱动螺纹杆5进行转动,以此来带动半齿轮8和支撑杆10整体进行向下转动,直至底脚11与室内的地面相抵,从而可以对底座1进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设备,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方的托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和托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收纳槽(3),所述底座(1)的上端和托板(2)的底部且靠近第一收纳槽(3)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4),在水平方向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收纳槽(14)之间可活动地设置有横杆(13),在竖直方向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收纳槽(14)之间设置有支架(9),所述支架(9)的端部分别铰接于第二收纳槽(14)的内壁和横杆(13)的外侧,所述底座(1)的上端安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底座(1)的底部且靠近螺纹杆(5)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一组支座(7),所述支座(7)的内侧铰接有半齿轮(8),所述半齿轮(8)的一侧焊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端部安置有底脚(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建设用平衡稳定的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亚洲权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艺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