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07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其包括:挤压进料部和挤压成型部,所述挤压进料部与挤压成型部内部连通,所述挤压进料部与进料管连接,所述挤压成型部包括第二模具体、第一成型腔室和第二成型腔室,两个所述第一成型腔室和第二成型腔室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体内部,薄膜经过第一成型腔室和第二成型腔室后挤出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熔物料分别进入挤压成型部的不同腔室,并通过出料通道挤压成型,实现薄膜内外层同时挤出,改善了薄膜厚度均匀性,有效提高薄膜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实现多个薄膜同时挤出,提高薄膜产量。提高薄膜产量。提高薄膜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无菌包装、热罐和蒸煮袋等食品包装领域,经常采用到复合薄膜,即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的薄膜复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采用流延法可加工PP、PS、 CPS、HIPS、降解等材料的单层、多层或与EVOH、PA等阻隔性材料共挤复合的多层塑料薄膜。加工时,将树脂经挤出机熔融塑化,通过狭缝机头模口挤出,使熔料紧贴在冷却辊筒上,经过拉伸、切边、卷取等工序制成薄膜。目前的多层薄膜挤压过程中,由于各层薄膜挤出时的压力、温度不一致等因素,容易引起薄膜表面出现麻点和厚度不均匀,导致分层效果较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模具,实现薄膜内外层同时挤出,提高薄膜成型质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实现薄膜内外层同时挤出,改善了薄膜厚度均匀性,有效提高薄膜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实现多个薄膜同时挤出,提高薄膜产量;其包括:
[0004]挤压进料部和挤压成型部,所述挤压进料部与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挤压进料部(1)和挤压成型部(2),所述挤压进料部(1)与挤压成型部(2)内部连通,所述挤压进料部(1)与进料管(3)连接,所述挤压成型部(2)包括第二模具体(20)、第一成型腔室(21)和第二成型腔室(22),两个所述第一成型腔室(21)和第二成型腔室(22)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体(20)内部,薄膜(4)经过第一成型腔室(21)和第二成型腔室(22)后挤出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进料部(1)包括:第一模具体(10)、第一挤压进料口(11)和第二挤压进料口(12),所述第一挤压进料口(11)和第二挤压进料口(12)分别开设于所述第一模具体(10)的两侧端,并且上下交错布置,所述第一挤压进料口(11)和第二挤压进料口(12)分别与两个进料管(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进料部(1)还包括:第一挤压进料通道(13)和第二挤压进料通道(14),所述第一挤压进料通道(13)和第二挤压进料通道(14)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体(10)内部,所述第一挤压进料通道(13)弯折设置,并且进口端与所述第一挤压进料口(11)连接,所述第二挤压进料通道(14)弯折设置,并且进口端与所述第二挤压进料口(12)连接,所述第一挤压进料通道(13)和第二挤压进料通道(14)的出口端均与所述挤压成型部(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进料通道(13)包括两个第一挤压进料副通道(15),所述第一挤压进料副通道(15)进口端与所述第一挤压进料通道(13)连通,并且出口端分别与所述挤压成型部(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腔室(22)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成型腔室(21)之间,所述第一成型腔室(21)与第二成型腔室(22)平行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挤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部(2)还包括:第一挤压成型出料通道(23)和第二挤压成型出料通道(24),所述第一挤压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茹正伟盛鹤祺周乐戴光斌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百佳年代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