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070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包括:牵开器本体;辅助牵开部,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操作杆上,且位于第一刚性穿孔管和第二刚性穿孔管之间,辅助牵开部包括刚性的挡板、设置于挡板的末端的拉钩和从拉钩与挡板的连接处设置的延伸片,延伸片与拉钩位于挡板的两侧,延伸片呈弧形、且向下弯折,拉钩和延伸片的外部均包裹有弹性层,其中,挡板的上端通过缓冲部件连接至操作杆;动力机构,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挡板内的直线驱动器和与直线驱动器电连接的踏板,当踏板受力时,直线驱动器带动挡板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大大减轻了第一助手牵拉的保护颈内脏鞘的强度负担,而且术野显示清晰,临床效果良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前路手术是颈椎外科常用手术方式,其优势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能实现对来自于脊髓前方压迫的直接减压。但由于手术术野小,前方重要组织多,因此实现充分暴露的同时对重要结构有效的保护是颈椎前路手术的重要步骤。
[0003]为了实现椎间隙的显露,牵开器是必用的手术工具,通过在预手术椎间隙上下椎体置入椎体撑开钉,安放牵开器来撑开椎间隙,扩大手术操作空间。左右两侧的组织牵开多通过助手使用拉钩来实现,由于颈椎内脏鞘内容物较多,要实现对其牵开及保护对于往往较为费力,占用了第一助手大量精力及体力,从而对其与术者手术配合造成一定影响。
[0004]为了节省第一助手牵拉保护颈内脏鞘的负担,提高手术效率,因此对颈椎前路牵开器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6]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
[0007]为此,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包括:
[0009]牵开器本体,其包括操作杆、固定于所述操作杆一端的第一刚性穿孔管和可沿所述操作杆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二刚性穿孔管,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均垂直于所述操作杆,并位于所述操作杆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的上端可与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的上端接触;
[0010]辅助牵开部,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操作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第二刚性穿孔管之间,所述辅助牵开部包括刚性的挡板、设置于所述挡板的末端的拉钩和从所述拉钩与所述挡板的连接处设置的延伸片,所述延伸片与所述拉钩位于所述挡板的两侧,所述延伸片呈弧形、且向下弯折,所述拉钩和所述延伸片的外部均包裹有弹性层,其中,所述挡板的上端通过缓冲部件连接至所述操作杆;
[0011]动力机构,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挡板内的直线驱动器和与所述直线驱动器电连接的踏板,当所述踏板受力时,所述直线驱动器带动所述挡板向下移动。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中,所述缓冲部件包括连接杆和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接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中,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还设置有一柱形的定位枢转轴,所述定位枢转轴包括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定位槽和与可滑动地
固定于所述定位槽内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下端与所述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当转动所述定位块或定位槽时,弹性凸起在不同的凹槽中转动,以实现旋转定位。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中,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为中空管体,椎体牵开钉的上端插入到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中,并通过一螺帽固定于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第二刚性穿孔管上,通过螺帽将椎体牵开钉固定在第一刚性穿孔管和第二刚性穿孔管上,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椎体牵开钉发生移动。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中,所述操作杆的表面具有齿条。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中,所述弹性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0017]优选的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中,所述拉钩部的末端向上弯起。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中,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均于靠近中部处弯折。
[0019]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牵开器本体的第一刚性穿孔管和第二刚性穿孔管打开相邻的椎体,第一助手将挡板下肌肉深层滑动并固定,本技术设计的拉钩能够确保其牵拉到底层软组织,能够使得拉钩将软组织向外侧滑动并通过适当旋转勾起末端组织,同时还设置有延伸片,延伸片在拉钩背面向下弯折,能够防止滑脱,并通过用力踏下踏板给挡板提供向下的力,将其位置固定,大大减轻了第一助手牵拉保护境内脏鞘的负担,减轻了助手工作强度,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0021]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牵开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的定位枢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7]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8]如图1、2和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包括:
[0029]牵开器本体,其包括操作杆1、固定于所述操作杆1一端的第一刚性穿孔管2和可沿所述操作杆1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二刚性穿孔管3,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2和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3均垂直于所述操作杆1,并位于所述操作杆1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3的上端可与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2的上端接触。
[0030]辅助牵开部,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操作杆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2和第二刚性穿孔管3之间,所述辅助牵开部包括刚性的挡板4、设置于所述挡板4的末端的拉钩401和从所述拉钩401与所述挡板4的连接处设置的延伸片402,所述延伸片402与所述拉钩401位于所述挡板4的两侧,所述延伸片402呈弧形、且向下弯折,所述拉钩401和所述延伸片402的外部均包裹有弹性层,其中,所述挡板4的上端通过缓冲部件连接至所述操作杆1;缓冲部件通过卡箍可拆卸地固定到操作杆1上。
[0031]动力机构,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挡板4内的直线驱动器7和与所述直线驱动器7电连接的踏板,当所述踏板受力时,所述直线驱动器7带动所述挡板4向下移动。
[0032]本技术的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牵开器本体的第一刚性穿孔管2和第二刚性穿孔管3打开相邻的椎体,第一助手将挡板4下肌肉深层滑动并固定,本技术设计的拉钩401能够确保其牵拉到底层软组织,能够使得拉钩401将软组织向外侧滑动并通过适当旋转勾起末端组织,同时还设置有延伸片402,延伸片402在拉钩401背面向下弯折,能够防止滑脱,并通过用力踏下踏板给挡板4提供向下的力,将其位置固定,不仅大大减轻了第一助手牵拉的保护颈内脏鞘的强度负担,而且术野显示清晰,临床效果良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手术完成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开器本体,其包括操作杆、固定于所述操作杆一端的第一刚性穿孔管和可沿所述操作杆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二刚性穿孔管,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均垂直于所述操作杆,并位于所述操作杆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刚性穿孔管的上端可与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的上端接触;辅助牵开部,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操作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刚性穿孔管和第二刚性穿孔管之间,所述辅助牵开部包括刚性的挡板、设置于所述挡板的末端的拉钩和从所述拉钩与所述挡板的连接处设置的延伸片,所述延伸片与所述拉钩位于所述挡板的两侧,所述延伸片呈弧形、且向下弯折,所述拉钩和所述延伸片的外部均包裹有弹性层,其中,所述挡板的上端通过缓冲部件连接至所述操作杆;动力机构,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挡板内的直线驱动器和与所述直线驱动器电连接的踏板,当所述踏板受力时,所述直线驱动器带动所述挡板向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前路椎间牵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件包括连接杆和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接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曹怡关凯张思萌冀沛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