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15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包括壳体、活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推杆、固定设置在推杆顶部的限位块和固定设置在推杆底部的撑开片,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拨片,拨片与壳体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强,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能够快速对手术切孔深处阻碍视线的组织结构进行剥离,免去了手术操作中的麻烦,节约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降低了手术风险。降低了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应用在医疗外科手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在进行脊柱椎旁或胸椎后路椎旁微创通道系统治疗等微创手术时,需要在人体手术部位进行切孔后将切孔处的软组织扩张开以便于将内窥镜等手术器件从切孔处伸入患处,目前大多微创手术是采用多级扩张套管逐级扩张组织的方式,但是一级一级地将切孔扩开导致扩孔时间较长,进而延长了微创手术的时间;而且现有的扩张套管通常采用整体为圆管型且底部逐渐变为锥形的结构,扩张套管底部的呈锥形结构便于在切孔后向组织内部扩张,但是也使得扩张后的视野变小,再加上切孔较深的部位肌肉会连带有筋膜等韧性较强的组织结构,使得切孔最深处的视野难以控制,实际手术中通常需要在切孔并使用扩张套管扩张后,进一步使用辅助工具对阻挡视线的筋膜组织进行剥离来调整手术视野,这样就使得手术操作变得更为复杂和麻烦,延长了手术操作的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能够快速对手术切孔深处阻碍视线的组织结构进行剥离,免去了手术操作中的麻烦,节约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包括壳体、活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推杆、固定设置在推杆顶部的限位块和固定设置在推杆底部的撑开片,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拨片,拨片与壳体铰接。
[0006]所述壳体为圆柱型结构,壳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过推杆的通道,通道从壳体的顶部面贯穿到壳体的底部面。
[0007]所述推杆为圆柱型结构,推杆的长度大于壳体的长度,推杆的顶部与限位块一体连接。
[0008]所述限位块为圆型板状结构,限位块的直径大于推杆的直径且小于壳体的直径。
[0009]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包括壳体、开设在壳体内部的盛放槽和活动设置在盛放槽内的推杆,推杆的顶部通过设置压缩弹簧与壳体连接,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开片,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拨片,拨片与壳体铰接。
[0010]所述压缩弹簧的顶部与盛放槽的内顶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的底部与推杆的顶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推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与推杆的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呈对称结构设置在推杆的两侧。
[0012]所述盛放槽从壳体的中上部贯穿到壳体的底部面,盛放槽内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0013]所述推杆的底部与撑开片一体连接,撑开片为开口向下的喇叭型结构,撑开片底部面的直径大于推杆的直径且小于壳体的内径。
[0014]所述拨片为弧型结构或瓣状结构,拨片等距分布在壳体底部面的圆周上,拨片的顶部设有第二合页,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合页,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之间通过设置销轴和径向弹簧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推杆贯穿壳体并与限位块配合使用,通过推动限位块带动推杆向下,使得撑开片将位于壳体底部的拨片撑开,拨片在打开的过程中将切孔深处的组织向外剥开,进一步获得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而且拨片向外打开的程度可以通过推杆向下移动的深度进行控制,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进一步节约了手术时间。
[0017]2、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推杆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盛放槽内,推杆与压缩弹簧配合使用,在拨片闭合时,推杆收进盛放槽内切压缩弹簧处于收缩状态,将壳体向上抬起时压缩弹簧扩张推动推杆向下,进而使得推杆底部的撑开片将拨片向外打开,拨片在打开的过程中将切孔深处的组织向外剥开,进一步获得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当壳体向下按压时推杆向上使得压缩弹簧收缩,拨片在径向弹簧的作用下沿销轴向壳体底部面的中心收紧,在快速完成对手术切孔深处阻碍视线的组织结构剥离的同时节约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0018]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推杆向下的过程中分别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进行滑动,这样的结构可以避免推杆从盛放槽内滑出过长甚至脱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种壳体与拨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种推杆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4]1、限位块;2、推杆;3、壳体;4、拨片;5、撑开片;6、压缩弹簧;7、盛放槽;8、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10、第一合页;11、销轴;12、第二合页;13、第二滑块;14、第一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6]参见图1至图4所述的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包括壳体3、活动设置在壳体3内部的推杆2、固定设置在推杆2顶部的限位块1和固定设置在推杆2底部的撑开片5,所述壳体3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拨片4,拨片4与壳体3铰接。
[0027]所述壳体3为圆柱型结构,壳体3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过推杆2的通道,通道从壳体3的顶部面贯穿到壳体3的底部面。
[0028]所述推杆2为圆柱型结构,推杆2的长度大于壳体3的长度,推杆2的顶部与限位块1一体连接。
[0029]所述限位块1为圆型板状结构,限位块1的直径大于推杆2的直径且小于壳体3的直径。
[0030]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包括壳体3、开设在壳体3内部的盛放槽7和活动设置在盛放槽7内的推杆2,推杆2的顶部通过设置压缩弹簧6与壳体3连接,推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开片5,所述壳体3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拨片4,拨片4与壳体3铰接。
[0031]所述压缩弹簧6的顶部与盛放槽7的内顶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6的底部与推杆2的顶部面固定连接。
[0032]所述推杆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3,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3均与推杆2的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3呈对称结构设置在推杆2的两侧。
[0033]所述盛放槽7从壳体3的中上部贯穿到壳体3的底部面,盛放槽7内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3相适配的第一滑槽8和第二滑槽9。
[0034]所述推杆2的底部与撑开片5一体连接,撑开片5为开口向下的喇叭型结构,撑开片5底部面的直径大于推杆2的直径且小于壳体3的内径。
[0035]所述拨片4为弧型结构或瓣状结构,拨片4等距分布在壳体3底部面的圆周上,拨片4的顶部设有第二合页12,壳体3的底部设有第一合页10,第一合页10和第二合页12之间通过设置销轴11和径向弹簧连接。
[003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
[0037]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首先对手术部位进行切孔并使用扩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活动设置在壳体(3)内部的推杆(2)、固定设置在推杆(2)顶部的限位块(1)和固定设置在推杆(2)底部的撑开片(5),所述壳体(3)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拨片(4),拨片(4)与壳体(3)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为圆柱型结构,壳体(3)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过推杆(2)的通道,通道从壳体(3)的顶部面贯穿到壳体(3)的底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为圆柱型结构,推杆(2)的长度大于壳体(3)的长度,推杆(2)的顶部与限位块(1)一体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为圆型板状结构,限位块(1)的直径大于推杆(2)的直径且小于壳体(3)的直径。5.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包括壳体(3)、开设在壳体(3)内部的盛放槽(7)和活动设置在盛放槽(7)内的推杆(2),推杆(2)的顶部通过设置压缩弹簧(6)与壳体(3)连接,推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开片(5),所述壳体(3)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拨片(4),拨片(4)与壳体(3)铰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辅助微通道的椎旁肌肉扩开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美庄源东王锐江研伟陈琰谢海树郑师兴陈萍萍吴剑锋刘仕超周茂超梁泽燕王者惟陈鑫垚徐雄杰王殷庆涂松杰吴建阳蔡然泽赵伟沈超雄蔡昭文林定陈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