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及锅炉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042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及锅炉。其中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包括一次风管道、二次风管道、煤粉输送装置和生物质输送装置,一次风管道和二次风管道均能够连通于锅炉的炉膛,二次风管道套设于一次风管道外,用于向炉膛内部通入旋流风,煤粉输送装置连通于一次风管道,用于向一次风管道内通入风和煤粉混合物,生物质输送装置连通于一次风管道,用于向一次风管道内通入风和生物质混合物,在此设置之下,即可实现生物质与煤的耦合燃烧,且系统结构简单。进一步地,上述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能够应用于锅炉,改造成本低,更具经济性能。更具经济性能。更具经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及锅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及锅炉。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是世界上第四大能源,其主要特点是可再生、硫含量低,能有效降低烟气中SO2浓度,且实现CO2零排放,是一种清洁的低碳燃料。生物质发电兼具经济、生态与社会等综合效益,可缓解日益突出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
[0003]目前,生物质与燃煤锅炉耦合利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将生物质气化后送入炉膛,此种方式下的生物质掺烧对锅炉影响较小,但是投资较高;二是将生物质直接与燃煤耦合燃烧,但是生物质与煤粉燃烧特性相差巨大,导致生物质送入煤粉炉燃烧所需要的配风形式、位置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发电技术存在装置结构复杂、运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
[0004]因此,亟需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及锅炉,不仅可以实现生物质与煤的耦合燃烧,而且系统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及锅炉,以实现生物质与煤的耦合燃烧,且系统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
[0006]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包括:
[0008]一次风管道和二次风管道,均能够连通于锅炉的炉膛,所述二次风管道套设于所述一次风管道外,所述二次风管道用于向所述炉膛内部通入旋流风;
[0009]煤粉输送装置,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用于向所述一次风管道内通入风和煤粉混合物;
[0010]生物质输送装置,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用于向所述一次风管道内通入风和生物质混合物。
[0011]进一步地,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所述煤粉输送装置和所述生物质输送装置均通过所述切换装置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所述切换装置被配置为使所述一次风管道能够向所述炉膛内部通入风和煤粉混合物或风和生物质混合物。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输送装置在所述一次风管道的喷口端的风速为30~45m/s,所述二次风管道的喷口端的风速为10~20m/s时,用于向所述一次风管道内通入温度为50~100℃的风和生物质混合物。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输送装置包括鼓风机、生物质仓、出料管道和热风管道,所述出料管道一端连通于所述生物质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所述鼓风机被配置为使所述生物质仓内的生物质能够经所述出料管道进入所述一次风管道,所述热风管道被配置为提高离开所述生物质仓的生物质的温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料管道,所述热风管道的另一端能够连通于二次风箱。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管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所述热风管道的另一端能够连通于二次风箱。
[0016]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0017]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输送装置还包括冷风管道,所述鼓风机通过所述冷风管道连通于所述生物质仓。
[0018]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风管道伸入所述炉膛内的一端设有锥台形管,所述锥台形管的小径端连接于所述二次风管道,所述锥台形管的锥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二次风管道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25~35
°

[0019]进一步地,还提供一种锅炉,包括锅炉炉膛、二次风箱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所述二次风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二次风箱沿所述炉膛周向环绕布置为至少一层,且至少一个所述二次风箱连通至少一个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包括一次风管道、二次风管道、煤粉输送装置和生物质输送装置。一次风管道和二次风管道均能够连通于锅炉的炉膛,二次风管道套设于一次风管道外,二次风管道用于向炉膛内部通入旋流风,煤粉输送装置连通于一次风管道,用于向一次风管道内通入风和煤粉混合物,生物质输送装置连通于一次风管道,用于向一次风管道内通入风和生物质混合物。通过分别设置的煤粉输送装置和生物质输送装置能够实现锅炉工作过程中煤与生物质的耦合燃烧,系统结构简单。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锅炉,包括上述的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能够实现煤与生物质的耦合燃烧,而且改造成本低,更具经济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一次风管道;
[0027]2、二次风管道;21、旋流叶片;22、锥台形管;
[0028]3、生物质输送装置;31、冷风管道;32、生物质仓;33、出料管道;34、热风管道;341、流量调节阀;
[0029]4、煤粉输送装置;
[0030]5、切换装置;
[0031]6、二次风箱;
[0032]7、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8]实施例一
[003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风管道(1)和二次风管道(2),均能够连通于锅炉的炉膛(7),所述二次风管道(2)套设于所述一次风管道(1)外,所述二次风管道(2)用于向所述炉膛(7)内部通入旋流风;煤粉输送装置(4),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1),用于向所述一次风管道(1)内通入风和煤粉混合物;生物质输送装置(3),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1),用于向所述一次风管道(1)内通入风和生物质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5),所述煤粉输送装置(4)和所述生物质输送装置(3)均通过所述切换装置(5)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1),所述切换装置(5)被配置为使所述一次风管道(1)能够向所述炉膛(7)内部通入风和煤粉混合物或风和生物质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输送装置(3)在所述一次风管道(1)的喷口端的风速为30~45m/s,所述二次风管道(2)的喷口端的风速为10~20m/s时,用于向所述一次风管道(1)内通入温度为50~100℃的风和生物质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输送装置(3)包括鼓风机、生物质仓(32)、出料管道(33)和热风管道(34),所述出料管道(33)一端连通于所述生物质仓(32),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一次风管道(1),所述鼓风机被配置为使所述生物质仓(32)内的生物质能够经所述出料管道(33)进入所述一次风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燕荣方永旭刘鹏飞张勇张超群武学谦庞明军张冲李强于强秦学堂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