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喜彬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399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动力单元,配气盘,盖板,调换阀门,缸体,转子,偏心转动连接于缸体内部并由动力单元驱动旋转,转子的周边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滑槽,各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柱,所述推柱与转子均带有磁性且二者的磁性相同,在磁力和离心力作用下,推柱紧贴缸体的内壁。采用以上结构,即使在不知道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移动调换阀门即可实现气流流向的切换,使得本方案的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转向的电机,而无需事先定制,使用灵活可靠。使用灵活可靠。使用灵活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回收真空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

技术介绍

[0002]加油机的油气回收技术是节能环保型的新技术,其通过运用油气回收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油气,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其主要思路在于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到可观的效益回报。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回收真空泵结构是单向的,当油气回收真空泵和电机装反时,即电机转向与预设相反时,会导致油气反流,会损坏油气真空泵本身和其它相关的设备,而现有大部分真空泵的配套组件多是无法根据电机转向情况进行临时调整的,即定制件,所以,这也使得在真空泵装配时,难以对旧电机的情况进行即时适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灵活、可靠的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及加油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连接在加油机内且用于提供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的负压,其包括:动力单元,产生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负压的动力来源;配气盘,配气盘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配气盘的下端面上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配气盘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滑动腔,滑动腔的一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一接头连通,第二通道与第二接头连通,所述滑动腔的另一侧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沉槽连通,第四通道与第二沉槽连通;盖板,盖设在配气盘的上端面;调换阀门,设于滑动腔内并能够在滑动腔内移位,所述调换阀门的右端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调换阀门的左端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当调换阀门位于滑动腔的左位时,第一流道的一端和第一通道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三通道连通,第二流道的一端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道连通;当调换阀门位于滑动腔的右位时,第三流道的一端和第一通道连通,第三流道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道连通,第四流道的一端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三通道连通;缸体,为筒状结构,一端固定于配气盘的下端面且将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环绕其中,另一端固定于动力单元的上端面;耐磨垫片,置于配气盘和缸体之间;转子,偏心转动连接于缸体内部并由动力单元驱动旋转,转子的周边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滑槽,各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柱,所述转子和各推柱的上端面分别抵靠于耐
磨垫片;各推柱均带有磁性且二者的磁性相同,在磁力和离心力作用下,推柱紧贴缸体的内壁;所述动力单元驱动转子偏心旋转过程中,使第一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二沉槽内,或使第二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一沉槽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为电机。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叶轮,叶轮外侧包覆有罩体。或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减速器带动转子旋转,齿轮减速器外侧包覆有罩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减速器包括输入齿轮、过渡双联齿轮和输出齿轮,输入齿轮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上,过渡双联齿轮的下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过渡双联齿轮的上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输出齿轮固定连接于转子的转轴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操作移动调换阀门的操作窗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推柱为圆柱形,推柱内部有磁铁外部由耐磨塑料制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通过两个泄压阀连通,且两个泄压阀的进口和出口相互错位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上分别连接有阻火器。
[0013]一种加油机,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油气回收真空泵。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动力单元驱动转子偏心旋转,推柱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缸体的内壁相抵,使第一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二沉槽内(此时第一沉槽产生负压,而第二沉槽产生正压),或使第二沉槽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一沉槽内(此时第一沉槽产生正压,而第二沉槽产生负压),同时在配气盘和调换阀门的配合实现气流从第一接头输出或从第二接头输出,即使在不知道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通过移动调换阀门即可实现气流流向的切换,使得本方案的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转向的电机,而无需事先定制,使用灵活可靠。
附图说明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缸体内部的示意图;图4为配气盘底部的示意图;图5为配气盘顶部的示意图;图6为调换阀门的剖视图;图7为配气盘其中一种气流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配气盘另一种气流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齿轮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9之一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连接在加油机内且用于提供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的负压,其包括:动力单元1,产生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负压的动力来源;
配气盘2,配气盘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配气盘2的下端面上有第一沉槽23和第二沉槽24,所述配气盘2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滑动腔25,滑动腔25的一侧设有第一通道26和第二通道27,第一通道26与第一接头21连通,第二通道27与第二接头22连通,所述滑动腔25的另一侧设有第三通道28和第四通道29,所述第三通道28与第一沉槽23连通,第四通道29与第二沉槽24连通;盖板3,盖设在配气盘2的上端面;调换阀门4,设于滑动腔25内并能够在滑动腔25内移位,所述调换阀门4的右端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流道41和第二流道42,调换阀门4的左端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三流道43和第四流道44;当调换阀门4位于滑动腔25的左位时,第一流道41的一端和第一通道26连通,第一流道41的另一端与第三通道28连通,第二流道42的一端和第二通道27连通,第二流道42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道29连通;当调换阀门4位于滑动腔25的右位时,第三流道43的一端和第一通道26连通,第三流道43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道29连通,第四流道44的一端和第二通道27连通,第二流道42的另一端与第三通道28连通;缸体5,为筒状结构,一端固定于配气盘2的下端面且将第一沉槽23和第二沉槽24环绕其中,另一端固定于动力单元1的上端面;耐磨垫片13,置于配气盘2和缸体5之间;转子6,偏心转动连接于缸体5内部并由动力单元1驱动旋转,转子6的周边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滑槽,各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柱,所述转子6和各推柱7的上端面分别抵靠于耐磨垫片13;各推柱7均带有磁性且二者的磁性相同(转子6无磁性,采用不锈钢材料成型以避免受磁力影响),在磁力和离心力作用下,推柱7紧贴缸体5的内壁;所述动力单元1驱动转子6偏心旋转过程中,使第一沉槽23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二沉槽24内,或使第二沉槽24内的空气被推移至第一沉槽23内。
[0017]优选的,动力单元1采用电机。在电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调换阀切换气流流向的油气回收真空泵,连接在加油机内且用于提供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的负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动力单元,产生加油机回收油气所需负压的动力来源;配气盘,配气盘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配气盘的下端面上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配气盘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滑动腔,滑动腔的一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一接头连通,第二通道与第二接头连通,所述滑动腔的另一侧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沉槽连通,第四通道与第二沉槽连通;盖板,盖设在配气盘的上端面;调换阀门,设于滑动腔内并能够在滑动腔内移位,所述调换阀门的右端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调换阀门的左端设有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当调换阀门位于滑动腔的左位时,第一流道的一端和第一通道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三通道连通,第二流道的一端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道连通;当调换阀门位于滑动腔的右位时,第三流道的一端和第一通道连通,第三流道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道连通,第四流道的一端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三通道连通;缸体,为筒状结构,一端固定于配气盘的下端面且将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环绕其中,另一端固定于动力单元的上端面;耐磨垫片,置于配气盘和缸体之间;转子,偏心转动连接于缸体内部并由动力单元驱动旋转,转子的周边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滑槽,各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推柱,所述转子和各推柱的上端面分别抵靠于耐磨垫片;各推柱均带有磁性且二者的磁性相同,在磁力和离心力作用下,推柱紧贴缸体的内壁;;所述动力单元驱动转子偏心旋转过程中,使第一沉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喜彬佟晨光林廉升林松青
申请(专利权)人:林喜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