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029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0
一种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和驱动轮,在壳体的前部设置有垃圾收集机构,壳体的顶部开口,在壳体顶部开口四周分布有导航传感器,导航传感器与控制部相连接,壳体内腔分隔为前腔体和后腔体,驱动轮是叶片驱动轮,叶片驱动轮包括前叶片驱动轮和后叶片驱动轮,后驱动机构位于后腔体中,前驱动机构位于前腔体中,在前腔体中设置有能隔绝前驱动机构和垃圾的分隔板,前驱动机构位于分隔板与前腔体内壁围成的腔体中,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与控制部相连接,控制部与电源相连接,控制部与壳体外的指令输入装置通信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在滩涂上使用并可以驶过大范围积水区域,使用灵活,垃圾收集效率高。垃圾收集效率高。垃圾收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尤其指一种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720542908.4名称为《一种滩涂垃圾收集臂和滩涂垃圾收集车》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滩涂垃圾收集臂和滩涂垃圾收集车,属于滩涂清洁领域,其中滩涂垃圾收集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均中空,第二臂的一端与第一臂的一端垂直且固定连接。第二臂上设置有可靠近或远离第一臂的滑块,滑块上安装有叉杆和齿轮电机,叉杆上设置有齿条,齿轮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一臂内设置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可驱动滑块远离或靠近第一臂。通过该滩涂垃圾收集臂可以准确定位滩涂垃圾并实现叉取。滩涂垃圾收集车包括滩涂垃圾收集臂和车体,在车体上设置有履带轮,提高滩涂垃圾收集的效率,减小车体陷入滩涂的几率。然而,该装置无法在水面上使用,滩涂上遇到较大范围的积水区域可能导致装置失灵影响正常使用,因此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在滩涂和水域上使用,且收集垃圾干净、效率高的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和能驱动壳体移动的驱动轮,在所述壳体的前部设置有垃圾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在壳体顶部开口四周分布有导航传感器,所述导航传感器与控制部相连接,壳体内腔分隔为能收纳垃圾的前腔体和能安装控制部及电源的后腔体,所述驱动轮是能在滩涂和水面上移动的叶片驱动轮,所述叶片驱动轮包括前叶片驱动轮和后叶片驱动轮,能驱动后叶片驱动轮的后驱动机构位于后腔体中,能驱动前叶片驱动轮的前驱动机构位于前腔体中,在所述前腔体中设置有能隔绝前驱动机构和垃圾的分隔板,所述前驱动机构位于分隔板与前腔体内壁围成的腔体中,所述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与控制部相连接,所述控制部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控制部与壳体外的指令输入装置通信相连接。
[0005]作为改进,所述前驱动机构是前驱动电机,所述前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前叶片驱动轮的转轴传动相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通过线路与控制部相连接,所述后驱动机构是后驱动电机,所述后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组与后叶片驱动轮的转动轴传动相连接,所述后驱动电机通过线路与控制部相连接。
[0006]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转轴上还同心设置有空心的滚轮,在所述转动轴上还同心设置有空心的滚动轮,在所述后腔体设置有将后腔体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所述控制部及电源连接在上腔体中,所述转动轴和后驱动电机连接在下腔体中。
[0007]作为改进,所述电源是太阳能面板,所述太阳能面板连接在后腔体的顶部;所述太阳能面板包括能封闭后腔体顶部开口的甲板以及能覆盖在甲板上的太阳能薄膜,所述太阳
能薄膜通过导线与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控制部相连接。
[0008]作为改进,所述壳体是由碳纤维制作而成的长方形船体,所述长方形船体的前底角与后底角为能减小摩擦的弧面。
[0009]作为改进,所述垃圾收集机构包括滚轴机构和机械手,在壳体前部设置有壳体缺口,所述滚轴机构设置在壳体缺口上,所述机械手分布在滚轴机构两侧的壳体顶部。
[0010]进一步改进,所述滚轴机构包括能相对壳体转动的滚轴和能将从滚轴上落下的垃圾向上输送至前腔体中的皮带,在所述滚轴上分布有垃圾收集凸部。
[0011]进一步改进,所述皮带的顶部低于壳体缺口的顶部高度。
[0012]进一步改进,所述皮带上分布有透水的过滤孔。
[0013]作为改进,所述控制部包括导航传感器、船上控制计算机、船上无线通信设备,指令输入装置包括岸上无线通信设备和岸上控制计算机,所述导航传感器连接壳体上,所述船上控制计算机包括数据采集接受模块,船上通信模块、执行机构驱动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接受模块通过线路与导航传感器及船上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船上通信模块与执行机构驱动模块相连接,所述船上通信模块与船上无线通信设备交互相连接,所述执行机构驱动模块与前驱动机构及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船上无线通信设备与岸上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相连接,所述岸上控制计算机包括航行参数显示模块、岸上通信模块、运动控制模块、任务规划模块,所述岸上通信模块与岸上无线通信设备交互相连接,所述岸上通信模块与运动控制模块及航行参数显示模块相连接,所述运动控制模块与任务规划模块及航行参数显示模块相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控制部与壳体外的指令输入装置通信连接能实现对本装置的全自动控制,通过指令输入装置可实现路径规划,可以减少在滩涂区拾取废弃物的工人,减少人力使用,收集垃圾效率高;其次,采用的驱动轮是叶片驱动轮,能够在滩涂和水面上使用,即使本装置遇到面积较大的积水也能正常使用,改善了装置在滩涂上的使用效果,也因为这个结构,不受滩区涨潮、退潮的影响,使用具有灵活机动性;然后,本装置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技术方案,不仅能节约能源,而且使用更加的环保;再次,本装置采用两种垃圾收集机构,滚轴式为第一次大面积收集,机械手为第二次精准收集,既能提高垃圾收集效率,又能实现精准定位,从而将垃圾全部收集干净;最后,本装置采用在叶片驱动轮上同心连接相应的滚动轮,滚动轮采用空心结构,这样既可以减少船舶在滩涂上行驶时的接地压力,避免由于船舶重量造成的驱动轮沦陷,又可以在滩涂涨潮时,提供浮力,而且叶片驱动轮能作为水面驱动的动力,在水面上正常行驶,达到十分完善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2为图1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17]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18]图4是图3中沿A

A线的剖视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控制部与指令输入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包括壳体1和能驱动壳体1移动的驱动轮,在壳体1的前部设置有垃圾收集机构,壳体1的顶部开口,在壳体顶部开口四周分布有导航传感器,导航传感器与控制部2相连接,壳体内腔分隔为能收纳垃圾的前腔体11和能安装控制部2及电源的后腔体12,驱动轮是能在滩涂和水面上移动的叶片驱动轮,叶片驱动轮包括前叶片驱动轮31和后叶片驱动轮32,能驱动后叶片驱动轮32的后驱动机构33位于后腔体12中,能驱动前叶片驱动轮31的前驱动机构位于前腔体11中,在前腔体11中设置有能隔绝前驱动机构和垃圾的分隔板13,前驱动机构位于分隔板13与前腔体11内壁围成的腔体中,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33与控制部2相连接,控制部2与电源相连接,控制部2与壳体1外的指令输入装置通信相连接。导航传感器可以是磁传感器也可以是摄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滩涂垃圾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包括壳体(1)和能驱动壳体(1)移动的驱动轮,在所述壳体(1)的前部设置有垃圾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在壳体顶部开口四周分布有导航传感器,所述导航传感器与控制部(2)相连接,壳体内腔分隔为能收纳垃圾的前腔体(11)和能安装控制部(2)及电源的后腔体(12),所述驱动轮是能在滩涂和水面上移动的叶片驱动轮,所述叶片驱动轮包括前叶片驱动轮(31)和后叶片驱动轮(32),能驱动后叶片驱动轮(32)的后驱动机构(33)位于后腔体(12)中,能驱动前叶片驱动轮(31)的前驱动机构位于前腔体(11)中,在所述前腔体(11)中设置有能隔绝前驱动机构和垃圾的分隔板(13),所述前驱动机构位于分隔板(13)与前腔体(11)内壁围成的腔体中,所述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33)与控制部(2)相连接,所述控制部(2)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控制部(2)与壳体(1)外的指令输入装置通信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机构是前驱动电机,所述前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前叶片驱动轮(31)的转轴(34)传动相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通过线路与控制部(2)相连接,所述后驱动机构(33)是后驱动电机,所述后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组与后叶片驱动轮(32)的转动轴(35)传动相连接,所述后驱动电机通过线路与控制部(2)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34)上还同心设置有空心的滚轮(341),在所述转动轴(35)上还同心设置有空心的滚动轮(351),在所述后腔体(12)中设置有将后腔体(12)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所述控制部(2)及电源连接在上腔体中,所述转动轴(35)和后驱动电机连接在下腔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全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是太阳能面板(4),所述太阳能面板(4)连接在后腔体(12)的顶部;所述太阳能面板(4)包括能封闭后腔体(12)顶部开口的甲板以及能覆盖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张栋傅锦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