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15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6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以及弹性构件;其中,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弹性构件的一端抵靠于第一支撑构件,弹性构件的相对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二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形成有卡接安装槽,用于卡紧接触轨;第二支撑构件形成有卡接安装部,用于卡接防护罩。可见,上述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避免了以往野蛮施工时出现防护罩卡钩损坏的问题,从而起到保护防护罩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防护罩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防护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支撑卡为刚性结构,支撑卡的拆装只能通过按压防护罩两侧,使防护罩变形,压缩支撑卡顶部两侧的缝隙,从而把防护罩下侧的倒钩掰开。但是支撑卡间距300mm,防护罩为高模量的玻璃钢材质,单靠人力很难将防护罩压缩变形,从而达到拆卸防护罩的目的,而且将倒钩硬往两侧掰开(野蛮施工),还会造成防护罩的损坏,从而加大了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触轨用防护罩较难拆卸,而且在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防护罩损坏,从而加大了运维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以及弹性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相对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以及弹性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相对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形成有卡接安装槽,用于卡紧接触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形成有卡接安装部,用于卡接防护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形成有插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形成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能够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为圆柱体,所述插接槽为圆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侧部形成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且所述限位构件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插接槽内并且卡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卡槽内;所述限位构件通过套设于其上的锁紧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具有V形结构,且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侧部;所述插接部为V形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高度接触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的侧部形成有侧翼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一端的侧部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之冰魏康军彭旭涛刘立隆李良施建鸿
申请(专利权)人:卡法时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