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936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包括:电堆封装壳体,电堆封装壳体包括底板,电堆封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电堆封装壳体的内部对燃料电池极板形成限位;外延限位件,外延限位件对燃料电池极板形成限位,燃料电池极板能够沿着外延限位件下滑,外延限位件与电堆封装壳体可拆卸连接。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完成压缩后,仅需要将外延限位件进行拆除,因此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在拆除外延限位件时,由于燃料电池极板与外延限位件之间不存连接和接触关系,因此使得外延限位件的拆除变得快捷,进一步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另外,在拆除外延限位件时不会对燃料电池极板造成损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组装方法。组装方法。组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电堆通常由几十节到几百节单电池串联组成,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单电池进行堆叠、压紧,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借助定位结构来实现,以保证单电池之间的精确定位。
[0003]现有技术中,燃料电池的组装大多使用内定位杆或外定位块进行辅助组装。比如,在专利技术专利CN 109103486A中,请参考附图1,在堆叠单电池时,双极板21和膜电极22穿过定位杆130,并在限位凸块123的抵持作用下,从上方滑至下方并置于底座110上。单电池包括双极板21和膜电极22。
[0004]然而,使用上述燃料电池组装装置及方法,不可避免地要在几百片单电池压紧后,将定位杆130取出。由于定位杆130与单电池的定位孔之间一般采用精密配合,定位杆130与双极板21、膜电极22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因此导致定位杆130取出困难,严重时甚至可能损坏双极板21、膜电极22。此外,整个外限位装置由多个限位凸块123组成,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堆封装壳体(2),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包括用于承载燃料电池极板的底板(1),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供所述燃料电池极板进入,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的内部截面形状与所述燃料电池极板的形状相同,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的内部对所述燃料电池极板形成限位,且所述燃料电池极板能够沿着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的内部下滑;外延限位件,所述外延限位件相对于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向上延伸,所述外延限位件对所述燃料电池极板形成限位,且所述燃料电池极板能够沿着所述外延限位件下滑,所述外延限位件与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限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外延限位件分设在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相对的两个侧部,所述燃料电池极板受限于两个所述外延限位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限位件包括连接架和外限位柱(4),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外限位柱(4)相对于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向上延伸,所述燃料电池极板的边缘部设置有与所述外限位柱(4)卡配的外限位柱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杆和分设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悬伸杆,所述悬伸杆伸向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的内侧;所述外限位柱(4)为两个,两个所述外限位柱(4)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悬伸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封装壳体(2)的侧部的内壁固连有内定位柱(3),所述燃料电池极板能够沿着所述内定位柱(3)下滑,所述燃料电池极板的边缘部设置有与所述内定位柱(3)卡配的内定位柱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定位柱(3)与一个所述外延限位件位于同一侧,且所述内定位柱(3)位于该外延限位件的两个所述外限位柱(4)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定位柱(3)为多个,多个所述内定位柱(3)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嘉珣孟维志邱瑞斌程红卫侯中军石伟玉杨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