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59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烹调用具,包括提供了烹调腔室的外罩,与烹调腔室相结合用于烹调其中的食物的烹调机构,和设置用来改变烹调腔室温度的珀耳帖组件。珀耳帖组件包括由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构成的珀耳帖装置,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在其间形成了结合处,并且分别与腔室的内部和外部相联结。珀耳帖组件可以以冷却模式或加热模式工作,分别用来降低烹调腔室内部的温度以保存食物或提高烹调腔室的温度以辅助烹调结构对食物进行烹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调用具,该用具还能够使食物或制作食物的成分保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调用具,包括提供了烹调腔室的外罩,与腔室相结合用于烹调其中的食物的烹调机构,和设置用来改变腔室内的温度的珀耳帖组件,所述珀耳帖组件包括由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构成的珀耳帖装置,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在其间形成了结合处,并且分别与腔室的内部和外部相联结,由此,当电流以一个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珀耳帖装置以下述方式运作,由第一金属部分吸收热量并由第二金属部分释放热量,由此可降低腔室内部的温度来保存食物;当电流以相反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珀耳帖装置以下述方式运作,由第二金属部分吸收热量并由第一金属部分释放热量,由此可升高腔室内部的温度,来辅助烹调机构对食物进行烹调。优选的是,珀耳帖组件包括内腔室,珀耳帖装置的第一金属部分就暴露在该内腔室的内部,所述内腔室与烹调腔室相联通。优选的是,所述内腔室设置有电机驱动的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内腔室进入烹调腔室。更优选的是,所述珀耳帖组件具有形成其本身的内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是独立于所述外罩的,但通过联结器联结到外罩上,所述联结器提供了一个可实现两腔室之间的联通的通道。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珀耳帖组件包括第一热交换元件,该第一热交换元件与珀耳帖装置的第一金属部分相接触,以促进热的吸收和释放。优选的是,所述珀耳帖组件还包括一个带壁的内腔室,所述壁形成有对珀耳帖装置的第一金属部分进行定位的开孔,并且第一热交换元件就安装在内腔室壁的内侧,所述内腔室与所述烹调腔室相联通。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珀耳帖组件还包括第二热交换元件,该第二热交换元件与珀耳帖装置的第二金属部分相接触,以促进热的吸收和释放。优选的是,所述珀耳帖组件还包括设置用来驱动空气流过第二热交换元件、以促进热的吸收和释放的电机驱动的风扇。优选的是,珀耳帖组件还包括带开孔的支撑件,所述开孔用来接收珀耳帖装置并将其固定在位,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上安装有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元件。更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件由一对平行的壁形成,所述壁上加工有分别用于接收珀耳帖装置的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的开孔,所述壁的相反外侧上安装有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元件。下面参照附图通过举例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烹调用具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参照附图,图中示出了实施了本专利技术的烹调用具,用具100具有形成了烹调腔室12的矩形盒状外罩10,并包括内部烹调机构(未示出),该内部烹调机构是用来对容纳在腔室12中的食物或制作食物的成分进行烹调的。外罩10具有开口前侧14和封闭后侧16,外罩10的前侧14带有用于封闭腔室12的铰接门(未示出),在外罩的左侧设有用于控制烹调机构的操作的包括可编程定时器在内的控制面板18。用具100包括珀耳帖组件20,该珀耳帖组件20具有主开关21,通过控制面板18可对其进行控制。珀耳帖组件20具有由一对中空的前部24和后部26形成的矩形盒状壳体。壳体前部24具有用于限定被封前腔室24C的固体壁24,被封前腔室24C具有穿透其顶壁的开口25。壳体后部26具有形成有狭槽27的腔壁,由此形成了开放的后腔室26C。珀耳帖组件20采用了内部珀耳帖装置30,该装置是由连接在一起由此在其间形成一结合处的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组成的(正如本领域所公知)。珀耳帖装置30由一对靠近在一起的前竖直壁42和后竖直壁44固定到位。两竖直壁42和44分别形成有用于接收珀耳帖装置30的前部和后部的中央开孔,由此这些壁及开孔一起形成了整个装置30的支撑。第一金属热板32被安装在前竖直壁42的外侧中央,其与珀耳帖装置30的前端相连接或者相接触。第二金属热板34被安装在后竖直壁44的外侧的中央,其与珀耳帖装置30的后端相连接或者相接触。这两个热板32和34都是用来进行热交换的,以促进珀耳帖装置30的前部和后部对热的吸收和释放。第一金属热板32与第二金属热板34相比尺寸更小,厚度更薄。壳体前部24和壳体后部26通过四个位于角部的螺钉50而连接在一起,并将两壁42和44夹在其中。壳体前部24在其后侧被前竖直壁42封闭,以形成完整的前腔室24C,在该腔室中容纳有第一金属热板32。由于第一金属热板32定位于前腔室24C的内表面上,因此第一金属热板32暴露于前腔室24C的内部。壳体后部26在其前侧被后竖直壁44封闭,以形成完整的后腔室26C,在后腔室26C中容纳第二金属热板34。由电机62驱动的风扇60被支撑在前腔室24C的开口25处,用于驱动周围的空气进入前腔室24C,风扇62被网状覆盖件64保护。后腔室26C设置有被电机72驱动并由壳体后部26支撑的内部风扇70,用于驱动周围空气经狭槽27穿过后腔室26C的内部。珀耳帖组件20通过管形的联结器80而连接到烹调用具100的外罩10的后方,管形联结器80具有分别连接到壳体的前竖直壁和外罩的后侧16上的相对两端。联结器80提供了可使两个腔室12和24C之间发生联通的通道,由此被风扇60驱动进入珀耳帖组件的前腔室24C的周围空气又被驱赶进入烹调腔室12。珀耳帖组件20具有两个操作模式,即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这些模式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8加以选择。在冷却模式下,当电流以一个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珀耳帖装置30以下述方式运作,由其第一金属部分吸收热量(该过程被起到热-电冷却板的作用的第一金属热板32加强和促进),并且由其第二金属部分释放热量(该过程被第二金属热板34加强和促进)。结果,经珀耳帖组件的前腔室24C被驱动进入烹调腔室12的空气被冷却,由此降低了烹调腔室12的内部温度,以对容纳在其中的食物进行保鲜。在加热模式下,当电流以相反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珀耳帖装置30以下述方式运作,由其第二金属部分吸收热量(该过程被第二金属热板34加强和促进),并且由其第一金属部分释放热量(该过程被第一金属热板32加强和促进)。结果,经珀耳帖组件的前腔室24C被驱动进入烹调腔室12的空气被加热,由此提高了烹调腔室12的内部温度,以辅助烹调机构对容纳在烹调腔室12中的食物进行烹调。将食物存储在烹调腔室12中(在这里可通过珀耳帖组件20对其进行保鲜),对于那些并不希望立即烹调食物,而是希望在由控制面板18预设的较晚的一个时间里烹调食物的使用者是特别方便的。在冷却模式下,珀耳帖组件20将一个传统的烹调用具(诸如微波炉或者加热炉(如图所示)或者煮饭器)转变成在效果上类似于冰箱的冷藏器,由此,即使在烹调用具没有进行烹调时或者在实际的烹调开始之前,也可以将其用来容纳和保鲜食物或者食物成分。可以预见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珀耳帖组件可以组装到烹调用具中,共用同一个外罩。在简化的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热板32可以设置在烹调腔室12中,位于腔室的一个内表面上,以直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风扇省去。以上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明确的保护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改进和变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调用具,包括提供了烹调腔室的外罩,与烹调腔室相结合用于烹调其中的食物的烹调机构,和设置用来改变烹调腔室温度的珀耳帖组件,所述珀耳帖组件包括由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构成的珀耳帖装置,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在其间形成了结合处,并且分别与烹调腔室的内部和外部相联结,由此,当电流以一个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由第一金属部分吸收热量并由第二金属部分释放热量,由此可降低腔室内部的温度来保存食物;当电流以相反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由第二金属部分吸收热量并由第一金属部分释放热量,由此可升高腔室内部的温度,来辅助烹调机构对食物进行烹调。

【技术特征摘要】
GB 2000-8-15 0020081.61.一种烹调用具,包括提供了烹调腔室的外罩,与烹调腔室相结合用于烹调其中的食物的烹调机构,和设置用来改变烹调腔室温度的珀耳帖组件,所述珀耳帖组件包括由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构成的珀耳帖装置,第一和第二金属部分在其间形成了结合处,并且分别与烹调腔室的内部和外部相联结,由此,当电流以一个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由第一金属部分吸收热量并由第二金属部分释放热量,由此可降低腔室内部的温度来保存食物;当电流以相反方向流过其结合处时,由第二金属部分吸收热量并由第一金属部分释放热量,由此可升高腔室内部的温度,来辅助烹调机构对食物进行烹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用具,其特征在于,珀耳帖组件包括内腔室,珀耳帖装置的第一金属部分就暴露在该内腔室的内部,所述内腔室与烹调腔室相联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室设置有电机驱动的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内腔室进入烹调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调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珀耳帖组件具有形成了其本身的内腔室的壳体,所述壳体是独立于所述外罩的,但通过联结器联结到外罩上,所述联结器提供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后安程诒穀
申请(专利权)人:前基实业有限公司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