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854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壁上方安装有加湿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升温器,加湿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升温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装置主体内壁位于升温器的下方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环形光源;装置主体内部下方安装有底架,底架上方设置有托盘,托盘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培育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微生物培育,该装置中培育皿设置于托盘上方,而托盘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这样位于托盘上方的各个培育皿所受到的光照、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都是一致的,从而保证了各个培育皿内部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环境一致,方便对各个培育皿内部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比对观察。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比对观察。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比对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培育
,具体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0003]而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是一种用于培育微生物菌种的装置,然而现有的培育装置在进行微生物菌种培育时,各个培育皿中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存在差异,导致难以确定各个培育皿中微生物生长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安装有盖体,所述装置主体内壁上方安装有加湿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升温器,所述加湿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升温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装置主体内壁位于所述升温器的下方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环形光源;
[0007]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下方安装有底架,所述底架上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培育皿。/>[0008]优选的,所述托盘的底部嵌套有轴承,通过所述轴承使所述托盘与底架之间可旋转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底架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底架与所述托盘底部中心处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底板上安装有蓄电池。
[0011]优选的,所述托盘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放置所述培育皿的凹孔,所述托盘上表面位于所述凹孔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合安装有多孔透明盖板。
[0012]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底部嵌设有金属片,所述多孔透明盖板的底部边缘位置嵌设有吸合磁环。
[0013]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该装置中培育皿设置于托盘上方,而托盘可以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这样位于托盘上方的各个培育皿所受到的光照、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都是一致的,从而保证了各个培育皿内部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环境一致,方便对各个培育皿内部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比对观察;
[0014]本技术中,多孔透明盖板的设置可以保证培育皿内部环境与装置主体内部环境的连通,利于对培育皿内部微生物菌种的生长,而托盘上表面位于凹孔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底部嵌设有金属片,多孔透明盖板的底部边缘位置嵌设有吸合磁环,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多孔透明盖板在放置后不会出现松动,且取出也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中托盘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中多孔透明盖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装置主体;2、盖体;3、控制器;4、固定架;5、加湿器;6、培育皿;7、多孔透明盖板;8、环形光源;9、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轴承;12、升温器;13、蓄电池;14、底架;15、电机;16、托盘;17、卡槽;18、吸合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1

4,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

4所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器3,用于控制装置中各个电控器件的运行,装置主体1顶部安装有盖体2,装置主体1内壁上方安装有加湿器5、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升温器12,加湿器5、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升温器1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装置主体1内壁位于升温器12的下方通过固定架4固定有环形光源8,这样。
[0023]装置主体1内部下方安装有底架14,底架14上方设置有托盘16,托盘16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培育皿6。
[0024]托盘16的底部嵌套有轴承11,通过轴承11使托盘16与底架14之间可旋转安装。
[0025]底架14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穿过底架14与托盘16底部中心处连接。
[0026]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板上安装有蓄电池13。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8]该装置中电机15在运行时,可以带动托盘16在底架14的上方进行旋转,这样位于托盘16上方的各个培育皿6所受到的光照、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都是一致的,从而保证了各个培育皿6内部培养的微生物菌种培养环境一致,方便对各个培育皿6内部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对比观察。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托盘16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放置培育皿6的凹孔,托盘16上表面位于凹孔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17,卡槽17内卡合安装有多孔透明盖板7。
[0031]卡槽17的底部嵌设有金属片,多孔透明盖板7的底部边缘位置嵌设有吸合磁环18。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3]多孔透明盖板7的设置可以保证培育皿6内部环境与装置主体1内部环境的连通,利于对培育皿6内部微生物菌种的生长,而托盘16上表面位于凹孔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17,卡槽17的底部嵌设有金属片,多孔透明盖板7的底部边缘位置嵌设有吸合磁环18,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多孔透明盖板7在放置后不会出现松动,且取出也较为方便。
[003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前表面安装有控制器(3),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安装有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上方安装有加湿器(5)、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升温器(12),所述加湿器(5)、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升温器(1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位于所述升温器(12)的下方通过固定架(4)固定有环形光源(8);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下方安装有底架(14),所述底架(14)上方设置有托盘(16),所述托盘(16)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培育皿(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16)的底部嵌套有轴承(11),通过所述轴承(11)使所述托盘(16)与底架(14)之间可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鹏洁环宇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