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852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CT机固定装置,包括移动板,移动板上端靠近右部位置安装固定机构,移动板前后端靠近左部位置均开设第二T型槽,两个第二T型槽内部均固定齿条,两个齿条上均啮合直齿轮,两个直齿轮外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机,两个第一电动机外端均固定L型移动板,两个L型移动板之间安装第一U型框,第一U型框上端固定固定组件,移动板左侧滑动安装CT机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脚部固定机构的左右移动,以此来满足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身体固定。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身体固定。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身体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T机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是CT机固定装置,属于固定


技术介绍

[0002]目前CT机在使用的时候,病人躺在CT机的床上,双手向头顶举起并向后平放在头部两侧,有些床身上在头部处设有泡沫枕头,则手臂放在泡沫枕头上,通常清醒的成年病人,具备自制力,身体不会晃动,根据病情的需要,有一部分病人在进行CT扫描时,需要同时进行增强检查,采用的是在四肢经皮穿刺静脉注入造影剂的方式。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403138A的CT机固定装置,在对人体进行固定时,该装置的脚部固定机构不能根据人体身高差异进行调节,从而缩小了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CT机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脚部固定机构不能够根据人体身高差异而进行调节的问题,本技术增加移动机构,使得脚部固定机构可左右移动以此来满足对不同身高人群的脚部固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CT机固定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端靠近右部位置安装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板前后端靠近左部位置均开设第二T型槽,两个所述第二T型槽内部均固定齿条,两个所述齿条上均啮合直齿轮,两个所述直齿轮外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机,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机外端均固定L型移动板,两个所述L型移动板相对端均安装第一U型框,所述第一U型框上端固定连接固定组件,所述移动板左侧滑动安装CT机主体。
[0006]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上端靠近前后位置均开设第一T型槽,两个所述第一T型槽内部均安装T型滑块,两个所述T型滑块上端均固定连接L型移动板,两个所述L型移动板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第一U型框。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捆绑带、外壳、第二电动机以及缠绕块,所述外壳前后端靠近中间位置均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外壳内部左壁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右端固定缠绕块,所述缠绕块外端固定捆绑带,所述捆绑带设有两条,两条所述捆绑带分别贯穿两个第一通孔延伸至与第一U型框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位于第一U型框上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型框前后端靠近中间位置均开设第二通孔,两个所述捆绑带分别贯穿两个第二通孔且与第一U型框两个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捆绑带内靠近第一U型框的位置均安装弹簧片。
[000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靠近右部位置内部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移动板上端靠近右部位置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通,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前后壁均固定电动缸,两个所述电动缸活塞杆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贯穿第一凹槽且上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机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栓、第二U型框以及弧形板,所述第二U型框上端开
设圆形通孔,所述螺栓贯穿圆形通孔,所述螺栓环形外端安装螺母,所述螺母与第二U型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栓下端固定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位于第二U型框内部,所述第二U型框下端固定连接固定杆。
[0011]进一步地,所述螺栓环形外端靠近上部位置固定把手,所述把手为圆锥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下端安装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弧形板可拆卸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电动机转动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从而带动直齿轮在齿条上移动,从而使得L型移动板下端的T型滑块顺着第一T型槽前后移动,带动L型移动板整体前后移动,当L型移动板移动到病人脚部合适位置时,关闭第一电动机的开关,将病人的脚穿过捆绑带,此时打开第二电动机的开关,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缠绕块转动,使得缠绕块上固定的捆绑带收紧,使得病人的脚能够固定在第一U型框内,实现根据不同病人不同身高而调节脚部固定机构的位置,扩大装置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技术CT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处B

B的断面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图1处C

C的断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CT机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中:1

CT机主体、2

L型移动板、3

固定组件、4

移动版、5

固定机构、6

连接杆、7

第一电动机、8

齿条、9

直齿轮、10

第一T型槽、11

T型滑块、12

捆绑带、13

第一U型框、14

外壳、15

第二T型槽、16

固定杆、17

电动缸、18

螺栓、19

第二U型框、20

弧形板、21

第一凹槽、22

第二凹槽、23

第二电动机、24

缠绕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CT机固定装置,包括移动板4,移动板4上端靠近右部位置安装固定机构5,移动板4前后端靠近左部位置均开设第二T型槽15,两个第二T型槽15内部均固定齿条8,两个齿条8上均啮合直齿轮9,两个直齿轮9外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机7,两个第一电动机7外端均固定L型移动板2,两个L型移动板2相对端均安装第一U型框13,第一U型框13上端固定连接固定组件3,移动板4左侧滑动安装CT机主体1,通过第一电动机7带动L型移动板2移动,实现脚部固定机构左右移动,实现根据不同身高的病人对装置进行调节,扩大装置的使用范围。
[0023]移动板4上端靠近前后位置均开设第一T型槽10,两个第一T型槽10内部均安装T型滑块11,两个T型滑块11上端均固定连接L型移动板2,两个L型移动板2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杆6,两个连接杆6之间固定连接第一U型框13,通过两个T型滑块11在第一T型槽10内滑动,实现对L型移动板2的辅助支撑以及导向。
[0024]固定组件3包括捆绑带12、外壳14、第二电动机23以及缠绕块24,外壳14前后端靠近中间位置均开设第一通孔,外壳14内部左壁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机23,第二电动机23右端固定缠绕块24,缠绕块24外端固定捆绑带12,捆绑带12设有两条,两条捆绑带12分别贯穿两个第一通孔延伸至与第一U型框13固定连接,外壳14位于第一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CT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上端靠近右部位置安装固定机构(5),所述移动板(4)前后端靠近左部位置均开设第二T型槽(15),两个所述第二T型槽(15)内部均固定齿条(8),两个所述齿条(8)上均啮合直齿轮(9),两个所述直齿轮(9)外端均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机(7),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机(7)外端均固定L型移动板(2),两个所述L型移动板(2)相对端均安装第一U型框(13),所述第一U型框(13)上端固定连接固定组件(3),所述移动板(4)左侧滑动安装CT机主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4)上端靠近前后位置均开设第一T型槽(10),两个所述第一T型槽(10)内部均安装T型滑块(11),两个所述T型滑块(11)上端均固定连接L型移动板(2),两个所述L型移动板(2)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杆(6),两个所述连接杆(6)之间固定连接第一U型框(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捆绑带(12)、外壳(14)、第二电动机(23)以及缠绕块(24),所述外壳(14)前后端靠近中间位置均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外壳(14)内部左壁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机(23),所述第二电动机(23)右端固定缠绕块(24),所述缠绕块(24)外端固定捆绑带(12),所述捆绑带(12)设有两条,两条所述捆绑带(12)分别贯穿两个第一通孔延伸至与第一U型框(1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4)位于第一U型框(1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鼎泰汇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