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35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壳体散热领域的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所述壳体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正面设置有元件,所述控制板的正面均设置有导热片,通过设置散热翅片将元件表面所产生的热量导入至导热片内,再由导热片传输至导热板的表面,通过风扇对导热板进行散热,将热量通过散热孔和散气孔向外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元件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凹槽和凸块,方便了箱门与散热箱进行插接,同时第一螺纹孔的设计,方便了盖板与散热箱和箱门之间进行固定,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提高元件散热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元件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壳体散热领域,具体是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壳体使用来安装计算机重要硬件的箱体,由于大量计算机的工作硬件需要安装在主机箱体内,主机箱体需要具有良好的散热功能,现有的主机壳体虽然在设计方面考虑到了一定的散热需求,但是由于主机箱内各个硬件安装位置不同,主机箱内的产热区域也是不同的,现有的主机箱壳体只是单纯的开设有出风口,存在不能对元件进行高效散热的缺陷,过高的热量对元件造成损伤,从而会导致元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所述壳体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正面设置有元件,所述控制板的正面均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元件的连接处通过硅胶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片远离壳体的一侧贯穿散热箱并延伸至散热箱的内腔,所述导热片的右侧焊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散热箱右侧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右侧焊接有箱门,所述散热箱和箱门正面与背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盖板。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箱内腔左侧的上下位置均设置有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的厚度为零点五厘米。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门的右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表面均粘接有第一防尘网。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箱内腔的底部均开设有散气孔,所述散气孔的内表面均粘接有第二防尘网。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与散热箱正面的连接处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横截直径为三厘米。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箱左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壳体右侧的上下两端且与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左侧贯穿连接板并延伸至第三螺纹孔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散热翅片将元件表面所产生的热量导入至导热片内,再由导热片传输至导热板的表面,通过风扇对导热板进行散热,将热量通过散热孔和散气孔向外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元件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凹槽和凸块,方便了箱门与散热箱进行插接,同时第一螺纹孔的设计,方便了盖板与散热箱和箱门之间进行固定,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提高元件散热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元件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防静电层,避免了静电现象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元件的受损机率。
[0014]通过设置散热孔,方便了对导热板的右侧进行散热,同时第一防尘网的设计,避免了灰尘落入至散热箱的内腔。
[0015]通过设置散气孔,方便了对散热箱的底部进行散热,同时第二防尘网的设计,避免了灰尘飘入至散热箱的内腔。
[0016]通过设置通槽,方便了导热片延伸至散热箱的内腔。
[0017]通过设置螺栓、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对连接板和壳体之间进行固定,同时也方便对散热箱进行拆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壳体结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盖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箱体与散热箱结构的正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箱体结构的仰视剖视图。
[0023]图中:1、壳体;2、散热箱;3、控制板;4、元件;5、导热片;6、导热板;7、散热翅片;8、风扇;9、凹槽;10、凸块;11、箱门;12、第一螺纹孔;13、盖板;14、防静电层;15、散热孔;16、散气孔;17、第二防尘网;18、通槽;19、连接板;20、第二螺纹孔;21、第三螺纹孔;22、螺栓;23、第一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正面铰接有活动门,活动门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拨块,方便了对壳体1内腔的电气元件进行拆装,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2,壳体1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3,控制板3的正面设置有元件4,控制板3的正面均设置有导热片5,导热片5与元件4的连接处通过硅胶固定连接,导热片5远离壳体1的一侧贯穿散热箱2并延伸至散热箱2的内腔,导热片5的右侧焊接有导热板6,导热板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翅片7,散热箱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扇8,散热箱2右侧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9,凹槽9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凸块10,凸
块10的右侧焊接有箱门11,散热箱2和箱门11正面与背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第一螺纹孔12的内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盖板13,导热片5、导热板6和散热翅片7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材质;通过设置散热翅片7将元件4表面所产生的热量导入至导热片5内,再由导热片5传输至导热板6的表面,通过风扇8对导热板6进行散热,将热量通过散热孔15和散气孔16向外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元件的散热效果,通过设置凹槽9和凸块10,方便了箱门11与散热箱2进行插接,同时第一螺纹孔12的设计,方便了盖板13与散热箱2和箱门11之间进行固定,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了提高元件散热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元件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
[0026]其中,散热箱2内腔左侧的上下位置均设置有防静电层14,防静电层14的厚度为零点五厘米,防静电层14的材质为防静电聚碳酸酯板;通过设置防静电层14,避免了静电现象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元件4的受损机率。
[0027]其中,箱门11的右侧均开设有散热孔15,散热孔15的内表面均粘接有第一防尘网23,第一防尘网23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通过设置散热孔15,方便了对导热板6的右侧进行散热,同时第一防尘网23的设计,避免了灰尘落入至散热箱2的内腔。
[0028]其中,散热箱2内腔的底部均开设有散气孔16,散气孔16的内表面均粘接有第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箱(2),所述壳体(1)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控制板(3),所述控制板(3)的正面设置有元件(4),所述控制板(3)的正面均设置有导热片(5),所述导热片(5)与元件(4)的连接处通过硅胶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片(5)远离壳体(1)的一侧贯穿散热箱(2)并延伸至散热箱(2)的内腔,所述导热片(5)的右侧焊接有导热板(6),所述导热板(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翅片(7),所述散热箱(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扇(8),所述散热箱(2)右侧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凸块(10),所述凸块(10)的右侧焊接有箱门(11),所述散热箱(2)和箱门(11)正面与背面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所述第一螺纹孔(12)的内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盖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壳体的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2)内腔左侧的上下位置均设置有防静电层(14),所述防静电层(14)的厚度为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刚黄国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惠之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