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IGBT并联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69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IGBT并联驱动电路,电路包含电压采样模块、隔离开关电源、数字信号隔离模块、数字控制单元、温度采样单元、数控电流源、门极参数调整单元、发射极补偿单元、短路保护单元;电压采样模块,对各开关管的门极G、集电极C、发射极E极电压进行采样;隔离开关电源主要产生高低压间隔离电源;数字信号隔离模块,对高低压间数字信号进行隔离传输;温度采样单元,对IGBT内置NTC热敏电阻进行AD采样。通过对模块发射极电压以及门极电压进行监测,实时对IGBT门极电压进行补偿,同时通过对比每路并联模块间门极信号,对回路延时、回路参数以及器件参数差异进行补偿,从而提高并联模块间的电流均衡度,提高半导体模块的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IGBT并联驱动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的IGBT并联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用电机控制器功率的不断增大,对电机控制器输出电流的要求逐渐提高,受限于现有半导体器件的封装电流能力,对IGBT半导体进行并联操作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并联方案中,主要采用模拟电路设计,电路特性比较单一,不具备灵活性,而且模拟隔离芯片成本也高;同时,由于并联模块中发射极之间存在严重环流,会造成并联半导体门极电压出现差异,以及由于半导体门极开通速度、回路差异、器件差异等因素,使得并联模块的电流不均衡,影响半导体性能利用率以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IGBT并联驱动电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部分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的IGBT并联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含电压采样模块、隔离开关电源、数字信号隔离模块、数字控制单元、温度采样单元、数控电流源、门极参数调整单元、发射极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IGBT并联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含电压采样模块、隔离开关电源、数字信号隔离模块、数字控制单元、温度采样单元、数控电流源、短路保护单元;所述电压采样模块、所述隔离开关电源、所述数字信号隔离模块、所述温度采样模块、所述数控电流源、所述短路保护单元均与所述数字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数控电流源包括数控电流源一和数控电流源二;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数字控制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路包括开关管Q1、Q2,以及门极参数调整单元一、发射极补偿单元一;所述门极参数调整单元一包括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开关S1和电阻R1,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电阻R2;所述发射极补偿单元一包括电阻R4;所述开关管Q1和所述开关管Q2的门极相连并连接至所述数字控制单元上,所述开关管Q1和所述开关管Q2的发射极相连后,与所述门极参数调整单元一相连,所述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有电源VCC,所述开关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门极参数调整单元一的另一端连接有IGBT1,所述IGBT1的门极通过所述门极参数调整单元一与所述开关管Q1的发射极相连,所述IGB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后接地,所述发射极补偿单元一连接所述IGBT1的发射极和数控电流源一,所述IGB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经由开关管T1连接,所述开关管T1的正极与所述IGBT1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幸潘叶辉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熠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