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52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通过使用场效应管Q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尤其涉及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是一种把直流变交流的电路结构设备,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和半桥逆变驱动电路是内部驱动电路的结构形式,全桥逆变驱动电路是由四个驱动管轮流工作于正弦波的各个波段,半桥逆变驱动电路是两个驱动管轮流工作于正弦波的各个波段,相对半桥逆变驱动电路而言,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开关电流较低,因而在大功率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当要求全桥逆变驱动电路输出的功率为4000W时,要求输入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的正弦波脉冲频率高,现有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采用四个场效应管轮流工作于正弦波的各个波段,由于输入四个场效应管的正弦波频率很高,流过场效应管的电流大,场效应管温度升高,场效应管内阻阻值变高,导致场效应管功率损耗高。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使用八个场效应管并联分流,使流过每个场效应管的电流变小,场效应管温度、内阻阻值和功率损耗降低,解决现有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中场效应管功率损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使用八个场效应管并联分流,使流过每个场效应管的电流变小,场效应管温度、内阻阻值和功率损耗降低,解决现有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中场效应管功率损耗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包括CPU芯片,还包括场效应管Q1

Q8;
[0006]CPU芯片的SPWM1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性连接,CPU芯片的SPWM2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性连接,CPU芯片的SPWM3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CPU芯片的SPWM4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7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
[0007]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2的漏极均与高压直流电源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场效应管Q7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8 的漏极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场效应管Q4的源极、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8的源极均接地;
[0008]场效应管Q5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6的漏极均与高压直流电源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电性连接;
[0009]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3的漏极的中间连接点输出正向方波信号,场效应管Q6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7的漏极的中间连接点输出反向方波信号。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八组结构相同的均流电路;
[0011]八组结构相同的均流电路分别一一对应地串联在场效应管Q1

Q8与CPU芯片之间
的线路中。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均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37和电阻R60;
[0013]CPU芯片的SPWM1

4输出端口中任一个SPWM输出端口分别与电阻R37 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电性连接,电阻R37的另一端和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SPWM输出端口对应的一个场效应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电阻R60的一端与电阻R37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0的另一端接地。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和第二吸收电路;
[0015]第一吸收电路并联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4的源极之间,第二吸收电路并联在场效应管Q5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8的源极之间。
[0016]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吸收电路包括电容C8、二极管D35和电阻R98;
[0017]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5的正极和电阻R98的一端电性连接,二极管D35的负极和电阻R98 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性连接。
[00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滤波电路;
[0019]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性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性连接。
[00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电压采集电路;
[0021]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性连接,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CPU芯片的电压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2]更进一步优选的,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1

R3、电位器R4和电容C50;
[0023]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1和电阻R2分别与电位器R4的第一引脚、电阻R3的一端、电容C50的一端以及CPU芯片的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电位器R4的第三引脚、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容C50的另一端均接地,电位器R4的第二引脚与其第一引脚电性连接。
[0024]本技术的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通过使用场效应管Q1

Q8并联分流,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对CPU 芯片提供的SPWM1脉冲信号并联分流,场效应管Q3和场效应管Q4对CPU芯片提供的SPWM2脉冲信号并联分流,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对CPU芯片提供的SPWM3脉冲信号并联分流,场效应管Q7和场效应管Q8对CPU芯片提供的SPWM4脉冲信号并联分流,使流过每个场效应管的电流变小,场效应管温度、内阻阻值和功率损耗都降低,解决现有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中场效应管功率损耗高的问题;
[0026](2)通过设置八组均流电路和两组吸收电路,一方面,通过八组均流电路并联均流,实现场效应管Q1

Q8上的负载电流相等,电流分配均衡,使场效应管输出电流更稳定,防止场效应管二次击穿,提高场效应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两组吸收电路,吸收场效应管由于输出电流不稳定产生的浪涌电流和尖峰电压,防止场效应管二次击穿,与八组均流电路相配合,进一步使场效应管输出电流更稳定,提高场效应管的可靠性;
[0027](3)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滤除每个场效应管输出信号中的存在的高频谐波信号,使场效应管输出信号更稳定,提高场效应管的可靠性;
[0028](4)通过设置电压采集电路,实现CPU芯片SPWM输出端口输出到场效应管的SPWM正弦脉冲信号始终是稳定的,使场效应管输出电流更稳定,保护场效应管不会因为过流而烧
坏,提高场效应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包括CPU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场效应管Q1

Q8;所述CPU芯片的SPWM1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性连接,CPU芯片的SPWM2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性连接,CPU芯片的SPWM3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CPU芯片的SPWM4输出端口分别与场效应管Q7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2的漏极均与高压直流电源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分别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场效应管Q7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8的漏极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场效应管Q4的源极、场效应管Q7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8的源极均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6的漏极均与高压直流电源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性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3的漏极的中间连接点输出正向方波信号,场效应管Q6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7的漏极的中间连接点输出反向方波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八组结构相同的均流电路;所述八组结构相同的均流电路分别一一对应地串联在场效应管Q1

Q8与CPU芯片之间的线路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4000W全桥逆变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37和电阻R60;所述CPU芯片的SPWM1

4输出端口中任一个SPWM输出端口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林赵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冠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