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59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包括转柄、平板、第一套筒和第三斜齿轮,所述平板的四角贯穿安装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内部插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套筒的外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第二转动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斜齿轮,且第二转动杆通过轴套转动安装在平板的底部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机器人的底部安装了两组可升降的转动杆,利用螺纹啮合控制万向轮的高度位置,从而控制平板的高度,这样有利用机器人在移动时跨越障碍物,达到了方便工作人员使用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平台
,具体为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0003]而在工厂内使用的机器人其体型较大,不方便移动,在固定安装在一个位置后,就很难再次搬运移动,且在移动时遇到障碍物时需要抬高或者绕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力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包括转柄、平板、第一套筒和第三斜齿轮,所述平板的四角贯穿安装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内部插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套筒的外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第一斜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第二转动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斜齿轮,且第二转动杆通过轴套转动安装在平板的底部表面。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三斜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四斜齿轮,第四斜齿轮固定安装在转柄的底端,转柄转动安装在平板的顶部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转柄的内部一侧卡有伸缩柱,伸缩柱由内柱插入套柱组成。
[0008]优选的,所述平板的顶部中间设有放置盒,放置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本体。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和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均设有螺纹,且相互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有滑轮,滑轮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的外部底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第一套筒和第一转动杆的配合,因其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所以在第一套筒转动时其内表面的螺纹会啮合第一转动杆外表面的螺纹,这样第一转动杆就会因为螺纹啮合而上下移动,以此实现螺纹啮合控制其上下移动间接改变当平板表面安装的机器人本体高度位置,达到了便于其跨越障碍物进行移动改变现在使用的位置效果。
[0013]2、本技术通过滑槽和滑轮的配合,使第一套筒在利用内表面螺纹啮合第一转动杆外表面的螺纹而使其转动时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其跟着第一套筒一同转动,达到了让转动力转换成升降动力的效果,通过设置伸缩柱,使转柄的转动可以被限位固定,达到了间
接固定当前平板的位置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转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机器人本体;2、转柄;3、伸缩柱;4、放置盒;5、第一转动杆;6、滑槽;7、平板;8、第二套筒;9、第一斜齿轮;10、第一套筒;11、滑轮;12、万向轮;13、第二斜齿轮;14、轴套;15、第二转动杆;16、第三斜齿轮;17、第四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包括转柄2、平板7、第一套筒10和第三斜齿轮16,平板7的顶部中间设有放置盒4,放置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机器人本体1,平板7的四角贯穿安装有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10,第一套筒10的内部插入有第一转动杆5,第一转动杆5的外表面和第一套筒10的内表面均设有螺纹,且相互啮合,通过第一套筒10和第一转动杆5的配合,因其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螺纹,所以在第一套筒10转动时其内表面的螺纹会啮合第一转动杆5外表面的螺纹,这样第一转动杆5就会因为螺纹啮合而上下移动,螺纹啮合控制其上下移动间接改变当平板7表面安装的机器人本体1高度位置,达到了便于其跨越障碍物进行移动改变现在使用的位置效果,第一转动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的安装使本技术便于移动,第一转动杆5的两侧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部滑动有滑轮11,滑轮11转动安装在第二套筒8的外部底端,通过滑槽6和滑轮11的配合,使第一套筒10在利用内表面螺纹啮合第一转动杆5外表面的螺纹而使其转动时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其跟着第一套筒10一同转动,达到了让转动力转换成升降动力的效果。
[0022]第一套筒10的外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9,第一斜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第二
斜齿轮13,通过第二斜齿轮13和第一斜齿轮9的配合,使第二转动杆15的转动力可以传输给第一套筒10上,达到了动力传输的效果,第二斜齿轮13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15的一端,第二转动杆15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斜齿轮16,且第二转动杆15通过轴套14转动安装在平板7的底部表面,第三斜齿轮16的表面啮合有第四斜齿轮17,通过第三斜齿轮16和第四斜齿轮17的配合,使工作人员对转柄2施加的转动力可以传输给第二转动杆15上,达到了动力传输的效果,第四斜齿轮17固定安装在转柄2的底端,转柄2转动安装在平板7的顶部表面,转柄2的内部一侧卡有伸缩柱3,伸缩柱3由内柱插入套柱组成,通过设置伸缩柱3,使转柄2的转动可以被限位固定,达到了间接固定当前平板7的位置效果。
[0023]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前就先将机器人安装在放置盒4,然后推动本技术进行移动改变使用位置,在移动时遇到较多的障碍物时,两个工作人员可同时手握两个转柄2进行转动,其转动力同步给底端安装的第四斜齿轮17,第四斜齿轮17转动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包括转柄(2)、平板(7)、第一套筒(10)和第三斜齿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7)的四角贯穿安装有第二套筒(8),第二套筒(8)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套筒(10),第一套筒(10)的内部插入有第一转动杆(5),第一转动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2),所述第一套筒(10)的外部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9),第一斜齿轮(9)的表面啮合有第二斜齿轮(13),第二斜齿轮(13)固定安装在第二转动杆(15)的一端,第二转动杆(15)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斜齿轮(16),且第二转动杆(15)通过轴套(14)转动安装在平板(7)的底部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跨越障碍物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齿轮(16)的表面啮合有第四斜齿轮(17),第四斜齿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芝曾满良刘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