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及一种气柱薄膜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22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具有由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固定在第一膜层和/或第二膜层上的极性膜,第一膜层和/或第二膜层与其对应的极性膜固定后形成上端开口的充气通道,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热合后形成充气件,充气件通过热合形成第一热合部,第一热合部对充气通道上的开口进行闭合并形成通气孔,第一热合部将充气件分隔成充气腔和第一气柱腔,充气通道通过通气孔与充气腔连通,极性膜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充气通道通过进气孔与第一气柱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气柱薄膜加工工艺,包括制备膜层、极性膜加工、复合、制备充气件和热合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结构巧妙,能够实现气柱薄膜的加工和充气成型,高效实用。高效实用。高效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及一种气柱薄膜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及一种气柱薄膜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气柱袋作为现代化比较先进的包装材料,环保无污染,在运输中能保护产品,同时也向消费者展示了一个企业的形象。要知道,对于环保型的企业,消费者都是有一定好感度的。气柱充气袋符合欧盟ROHS绿色环保要求,同时能减少很多资源浪费。现有的气柱袋中通常都设有止逆阀来防止气体的回流的泄漏,但是现有的气柱袋中止逆阀通过单独的制作,并在气柱袋加工成型时加入其工艺步骤中,但由于需要单独对止逆阀进行加工,并且在加工工艺时也需要单独将止逆阀的合成工艺加入到整体工艺中,增加了气柱袋整体的加工的时间,影响其加工成型效率,十分不便。
[0003]专利技术专利内容
[0004]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结构巧妙且能实现气柱腔内的快速充气。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专利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具有由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固定在第一膜层和/或第二膜层上的极性膜,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膜层(1)、第二膜层(2)和固定在第一膜层(1)和/或第二膜层(2)上的极性膜(6),第一膜层(1)和/或第二膜层(2)与其对应的极性膜(6)固定后形成上端开口的充气通道(8),第一膜层(1)和第二膜层(2)热合后形成充气件,充气件通过热合形成第一热合部(3),第一热合部(3)对充气通道(8)上的开口进行闭合,并形成用于给充气通道(8)内进气的通气孔(31),第一热合部(3)将充气件分隔成充气腔(4)和第一气柱腔(5),充气通道(8)通过通气孔(31)与充气腔(4)连通,极性膜(6)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82),充气通道(8)通过进气孔(82)与第一气柱腔(5)连通,极性膜(6)可在第一气柱腔(5)内的气压以及极性膜(6)的吸附作用下与其对应的第一膜层(1)和/或第二膜层(2)贴合,并将充气通道(8)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其特征在于:各个极性膜(6)与其对应的第一膜层(1)和/或第二膜层(2)大小相同,且各个极性膜(6)上均设有复合部(61),第一膜层(1)和/或第二膜层(2)通过复合部(61)与极性膜(6)固定连接,第一膜层(1)和/或第二膜层(2)上的未与极性膜(6)复合的部分与第一膜层(1)和/或第二膜层(2)形成充气通道(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膜(6)上的进气孔(82)位于充气通道(8)的总长度的1/4~3/4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件上设有多个与第一热合部(3)垂直设置的第二热合部(7),各个第二热合部(7)将第一气柱腔(5)分隔成多个第二气柱腔(51),各个第二气柱腔(51)内均设有充气通道(8),第一热合部(3)上设有多个与充气通道(8)连通的通气孔(31),各个充气通道(8)上均设有可将气体通入第二气柱腔(51)的进气孔(8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气柱腔(51)的宽度为10mm~150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柱腔(51)的直径为20mm,充气通道(8)的长度为7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玉龙唐成
申请(专利权)人:格域包装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