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置物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76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能置物袋,具有可在充气后形成气柱袋的第一充气件;第一充气件将上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第一充气件经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分隔后形成第一翻折部、中间部和第二翻折部,中间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热合部,各个第一热合部沿第一充气件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一充气件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翻折部沿第一分隔部进行翻折,第二翻折部沿第二分隔部进行翻折,第一充气件通过上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的热合、以及下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的热合形成带有开口的第一放置腔,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外翻后形成撑脚,第一翻折部的长度和第二翻折部的长度均大于第一放置腔的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便捷实用。便捷实用。便捷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能置物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能置物袋。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玻璃、电子商品、精密仪器等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的震动和冲击造成损坏,因此需要在这些产品的外层包裹保护材料,现有技术是通过一些泡沫塑料作为包裹材料,但是这些包裹材料一般不易降解且易造成污染,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多用可降解的充气式包装取代泡沫塑料作为包装材料,现有的充气包装一般通过进气铜管插入充气包装后进行充气,但是现有的充气包装物品放入后会根据自重沉入底部,在充气后物品全部固定在底部,在运输或者搬运的过程中会发生撞击而造成物品的损坏,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便捷实用的空气能置物袋。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具有可在充气后形成气柱袋的第一充气件;所述第一充气件将上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第一充气件经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分隔后形成第一翻折部、中间部和第二翻折部,所述中间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热合部,各个第一热合部沿第一充气件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一充气件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翻折部沿第一分隔部进行翻折,第二翻折部沿第二分隔部进行翻折,第一充气件通过上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的热合、以及下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的热合形成带有开口的第一放置腔,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外翻后形成撑脚,第一翻折部的长度和第二翻折部的长度均大于第一放置腔的深度。
[0005]上述中间部设有与第一分隔部平行设置的第三分隔部和第四分隔部,第三分隔部和第四分隔部位于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之间,中间部经第三分隔部和第四分隔部翻折分隔后在第一放置腔内形成放置底面,放置底面高于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上远离中间部的一端。
[0006]上述第一充气件上内还固定设有可在充气后形成气柱袋的第二充气件,第二充气件的左右两端固定在第一放置腔内壁的两侧,并形成悬空设置在第一放置腔内第二放置腔。
[0007]上述第二充气件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充气件上端的第一热合部上,第二充气件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充气件下端的第一热合部上,第二充气件和第一充气件热合部固定后在第一放置腔内形成密闭的缓冲腔。
[0008]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充气件上设置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形成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翻折后形成撑脚,将撑脚的高度设置成大于第一放置腔的深度,在物品放入第一放置腔后使得第一放置腔内的物品处于悬空状态,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可以在翻折后形成小的缓冲平面,便于对第一放置腔顶部收到的挤压或者震动进行缓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物
品在搬运或者运输的过程中物品损坏的问题,另一方面将物品设置成悬浮的状态,可以有效的减缓物品在搬运或者运输的过程中的震动,从而保证了物品在搬运的过程中安全性,高效实用。
[0009](2)本技术通过在中间部上设置第三分隔部和第四分隔部,第三分隔部和第四分隔部在翻折分隔后形成第一放置腔的放置底面,可以有效的保证物品在第一放置腔内的稳定性,高效实用。
[0010](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放置腔内设置第二充气件,第二充气件可以形成第二放置腔,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可以同时放置多个物品,同时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在撑脚的支撑下都可以处于悬空状态,从而保证了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内物品的安全性和避震性,更安全的保证了物品运输和搬运的效率和安全。
[0011](4)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充气件和第二充气件之间形成密封的缓冲腔,一方面可以将物品放置在缓冲腔内在充气后将物品进行固定,同时也可以用来避免物品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因震动发生的损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物品放置在第二放置腔内,缓冲腔可以作为一个缓冲层进一步的对第二放置腔内的物品进行减震和缓冲,高效实用。
附图说明
[0012]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3]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充气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充气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充气能置物袋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充气件和第二充气件连接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见图1至图4,本技术具有可在充气后形成气柱袋的第一充气件1;所述第一充气件1将上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分隔部2和第二分隔部3,第一充气件1经第一分隔部2和第二分隔部3分隔后形成第一翻折部11、中间部12和第二翻折部13,所述中间部1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热合部6,各个第一热合部6沿第一充气件1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一充气件1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翻折部11沿第一分隔部2进行翻折,第二翻折部13沿第二分隔部3进行翻折,第一充气件1通过上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6的热合、以及下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6的热合形成带有开口的第一放置腔10,第一翻折部11和第二翻折部13外翻后形成撑脚,第一翻折部11的长度和第二翻折部13的长度均大于第一放置腔10的深度。
[0018]所述中间部12设有与第一分隔部2平行设置的第三分隔部4和第四分隔部5,第三分隔部4和第四分隔部5位于第一分隔部2和第二分隔部3之间,中间部12经第三分隔部4和第四分隔部5翻折分隔后在第一放置腔10内形成放置底面51,放置底面51高于第一翻折部11和第二翻折部13上远离中间部12的一端。
[0019]所述第一充气件1上内还固定设有可在充气后形成气柱袋的第二充气件7,第二充气件7的左右两端固定在第一放置腔10内壁的两侧,并形成悬空设置在第一放置腔10内第二放置腔8。
[0020]所述第二充气件7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充气件1上端的第一热合部6上,第二充气件7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充气件7下端的第一热合部6上,第二充气件7和第一充气件1热合部固定后在第一放置腔10内形成密闭的缓冲腔9。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在进行使用时,先将第二充气件7充气后,第二充气件7的左端和右端热合固定在第一充气件1的中间部12上,第二充气件7的上端和第一充气件1的中间部12上端的第一热合部6热合固定,第二充气件7的下端和第一充气件1的中间部12下端的第一热合部6热合固定,第一充气件1的中间热合形成第一放置腔10,第二充气件7和第一充气件1形成密封的缓冲腔9,第二充气件7与中间部12形成悬空的第二放置腔8,物品放置在第二放置腔8或者缓冲腔9内,第一翻折部11和第二翻折部13翻折后形成撑脚,第一翻折部11和第二翻折部13的长度均大于第一放置腔10的深度,从而保证第一放置腔10不会与地接触,在保证物品放置的安全的同时也能够增加整体的抗震避震的效果,高效实用。
[002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能置物袋,具有可在充气后形成气柱袋的第一充气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件(1)将上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分隔部(2)和第二分隔部(3),第一充气件(1)经第一分隔部(2)和第二分隔部(3)分隔后形成第一翻折部(11)、中间部(12)和第二翻折部(13),所述中间部(1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热合部(6),各个第一热合部(6)沿第一充气件(1)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一充气件(1)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翻折部(11)沿第一分隔部(2)进行翻折,第二翻折部(13)沿第二分隔部(3)进行翻折,第一充气件(1)通过上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6)的热合、以及下端的两个第一热合部(6)的热合形成带有开口的第一放置腔(10),第一翻折部(11)和第二翻折部(13)外翻后形成撑脚,第一翻折部(11)的长度和第二翻折部(13)的长度均大于第一放置腔(10)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置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12)设有与第一分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正唐成
申请(专利权)人:格域包装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