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010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所述第二墙板通过多个第一拉结件与所述第一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墙板围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墙体结构钢筋,所述墙体结构钢筋包括暗柱钢筋和墙身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墙体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空腔内部集成了墙体的墙身钢筋和暗柱钢筋,不需要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人工和材料成本。人工和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墙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现浇工艺,需要人工进行支模、拆模作业,结构主体浇筑成型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抹灰等作业,每年我国在建筑施工上都要耗费大量的木材资源,以及人工成本,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现浇工艺难以维系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3]现有装配式建筑中,需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在施工现场采用现浇工艺形成暗柱,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样会耗费模板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预制墙体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为空腔结构的预制构件,空腔内部集成了墙体的墙身钢筋和暗柱钢筋,不需要人工在现场绑扎钢筋,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该建筑墙体吊装就位后,往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建筑墙体的墙身部分与暗柱部分一次性浇筑成型,不存在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交错的情况。相比传统预制墙板,该空腔建筑墙体自重更轻,制作成本更低、制作效率更高,能有效降低成本,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板;第二墙板,所述第二墙板通过多个第一拉结件与所述第一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墙板围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墙体结构钢筋,所述墙体结构钢筋包括暗柱钢筋和墙身钢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墙板,所述第三墙板通过多个第二拉结件与所述第二墙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墙板围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保温墙板,所述保温墙板与所述第二拉结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相贴合,并与所述第三墙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空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结件穿过所述第二墙板和所述保温墙板,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墙板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拉结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墙板凹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墙板凹凸配合。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拉结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墙板凹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墙板或所述第一空腔内浇筑的建筑材料凹凸配合。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结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在由第一本体部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或者,在由第一本体部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呈平直状。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裕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衡煦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