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92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涉及单向阀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单向阀使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包括一体式阀体和阀芯组件,一体式阀体内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流入腔、阀芯安装腔和流出腔,阀芯安装腔包括锥形腔;阀芯组件包括锥面阀芯、弹性回位元件和阀架,锥面阀芯滑动设置在锥形腔内,阀架与锥面阀芯相连,弹性回位元件设置在锥面阀芯和阀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式阀体,能够有效避免现有分体式阀体因组装及热变形不均匀而影响密封性的问题,通过锥面阀芯和锥形腔,能够形成锥形硬密封,不但导通时,杂质不易堵塞,流通顺畅,而且封堵时,面接触,截流效果显著,同时动作过程平稳,使用寿命长久。久。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向阀
,具体涉及一种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

技术介绍

[0002]单向阀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多用于液体或者气体的单向流动,使用颇为广泛。
[0003]现有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用于天然气压缩机的高压硬密封单向阀(其专利号为ZL201420401749.2),该专利技术采用两段阀体式设计(即分体式设计),一端阀体内设有杯状阀芯,其杯底与阀体配合能够形成单向截止密封形态,杯壁开设有一圈通气孔,杯状阀芯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该专利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分体式的设计,无法保证同心度要求,并且在高温下每段阀体的热变形也不均匀,反向截止的密封性较差;二是杯状阀芯的设计,当介质通过时,杯状阀芯阀壁上的通孔极易被介质中的杂渣堵塞,会造成流量的逐渐减小,直至杂质完全堵死通孔,导致其彻底无法使用,三是阀芯与阀体配合间隙过小,介质中的杂渣极易卡死压缩弹簧,使其无法复位,从而导致丧失反向截止功能,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0004]现有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具有可替换免摩擦插入式止回组件的止回阀(其专利号为ZL201611156368.2),该专利技术的阀芯采用可更换的结构,阀体采用分体式结构,该专利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分体式阀体的设计,装配时必须要在阀体与阀体之间的结合处、阀体与止回组件之间的结合处安装O形环,才能让阀体不泄露,由于目前主要的密封件材质为橡胶、金属铝、金属铜等,不耐腐蚀无法在具有腐蚀性的介质中使用,因此该专利技术使用场景有限,并且,分体设计导致在相同压强介质状态下的阀体体积比一体式设计的阀体体积大,给一些安装造成不便,再次,分体式设计比一体式设计所要求每段阀体的加工精度更高,工序更多,装配要求更复杂,成本更高,同时,其依旧存在着上述专利分体式结构阀体所存在的缺陷;第二,止回组件的设计,其止回组件包含提升阀、压缩弹簧、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其弹簧支架的结构采用笼形设计(从一端开始中部挖空,四壁为圆周均布的立柱,底部与阀芯采用压卯或者焊接工艺装配成一个整体),组装时先让弹簧支架的底部穿过圆柱压缩弹簧,再穿过阀座中部通孔与阀芯装配成一个整体(装配过程中圆柱压缩弹簧产生一定的预压缩量,以提供复位弹簧力),此时阀芯与阀座的结合处即为密封面(采用线密封形式),阀架穿过阀座的外沿尺寸应比阀座的通孔内径略小;当正向使用时介质从阀架端流入,通过阀架的笼形通道,推动阀芯,使之与阀座分离,单向阀开启,介质流出,当正向端介质压力低于反向端介质压力时,阀芯与阀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快速回位,让反向端的介质无法回流至正向端,在开启与截止过程中,阀架会在阀座的通孔内进行来回移动,由于采用线密封形式,复位的导向性完全靠阀架与阀座之间的小间隙配合,才能复位,但是由于用户使用端生产情况的不一致性,介质在阀体内的压强是有波动的,当正向导通时会导致阀架在阀座的中部通孔内沿径向震动,此时会造成阀架磨损阀座,使得阀芯与阀座的密封面被破坏,从而导致反向截止功能丧失,因此该专利需要考虑止回组件的可更换性,这些缺陷都极大地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0005]针对上述以及现有单向阀,申请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6]1.现有单向阀,其阀体采用分体式结构,不但密封性差,影响使用效果,而且生产结构复杂,装配繁琐,生产成本高。
[0007]2.现有单向阀,其阀体和阀芯采用线密封,不但密封效果差,而且阀芯极易磨损,使用寿命较短,极大地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0008]3.现有单向阀,在介质流动时,介质中的杂渣容易堵死阀体或者卡死压缩弹簧,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单向阀使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弹性回位元件设置为压缩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弹性回位元件的形变为压缩形变,锥面阀芯回位效果显著的同时,便于弹性回位元件的安装;流入腔沿介质流动方向口径逐减,流出腔沿介质流动方向逐增,便于介质流动;流入腔和流出腔内壁均设置有螺纹,使单向阀与其他管路连接便捷;阀架通过连接柱与锥面阀芯相连,连接柱一方面具有连接作用,另一方面使阀架和锥面阀芯动作过程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减少阀架和锥面阀芯的磨损,使用寿命长久;阀芯安装腔包括阀架活动腔和过渡腔,阀架活动腔用于阀架的容置和移动,过渡腔的设置一方面具有导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形成抵接弹性回位元件的环形抵接部,便于锥面阀芯复位;阀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主体部和棱柱部,相邻棱柱部之间的区域形成导流槽,流通顺畅,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单向阀在使用过程中的杂渣堵塞现象;阀芯安装腔包括连通腔,阀架活动腔、过渡腔、锥形腔和连通腔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导通过程中,介质作用于阀架和锥面阀芯,锥面阀芯还具有限位的作用,阀芯组件安装牢固,单向导流效果显著;支撑架设置有安装座,弹性回位元件套设在安装座上,连接柱与安装座螺纹连接,单向阀结构牢固,组装便捷;锥形腔、连通腔、过渡腔和阀架活动腔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介质主要作用于锥面阀芯,阀架主要起限位作用;阀芯设置有安装座,弹性回位元件套设在安装座上,安装座的两端分别与阀芯和连接柱螺纹连接,单向阀组装便捷,结构多样等);详见下文阐述。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包括一体式阀体和阀芯组件,其中:所述一体式阀体内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流入腔、阀芯安装腔和流出腔,所述阀芯安装腔包括锥形腔,所述锥形腔沿介质流动方向口径逐增;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锥面阀芯、弹性回位元件和阀架,所述锥面阀芯与所述锥形腔形状配合,所述锥面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锥形腔内,所述阀架与所述锥面阀芯相连,所述弹性回位元件设置在所述锥面阀芯和所述阀架之间,所述弹性回位元件与所述阀架或者所述锥面阀芯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回位元件设置为压缩弹簧。
[0013]优选地,所述流入腔沿介质流动方向口径逐减;所述流入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0014]优选地,所述流出腔沿介质流动方向口径逐增;所述流出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0015]优选地,所述阀架通过连接柱与所述锥面阀芯相连,所述阀芯安装腔还包括阀架活动腔和过渡腔,其中:所述过渡腔设置在所述阀架活动腔和所述锥形腔之间;所述阀架可
移动设置在所述阀架活动腔内,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阀架相连,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渡腔与所述锥面阀芯相连。
[0016]优选地,所述阀架包括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阀架活动腔内,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支撑架包括主体部和棱柱部,所述棱柱部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所有所述棱柱部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壁上,所述主体部的外侧相邻所述棱柱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介质流动的导流槽。
[0017]优选地,所述阀芯安装腔包括连通腔,其中:所述阀架活动腔、所述过渡腔、所述锥形腔和所述连通腔沿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阀体和阀芯组件,其中:所述一体式阀体内部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流入腔、阀芯安装腔和流出腔,所述阀芯安装腔包括锥形腔,所述锥形腔沿介质流动方向口径逐增;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锥面阀芯、弹性回位元件和阀架,所述锥面阀芯与所述锥形腔形状配合,所述锥面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锥形腔内;所述阀架与所述锥面阀芯相连,所述弹性回位元件设置在所述锥面阀芯和所述阀架之间,所述弹性回位元件与所述阀架或者所述锥面阀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回位元件设置为压缩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腔沿介质流动方向口径逐减;所述流入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腔沿介质流动方向口径逐增;所述流出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架通过连接柱与所述锥面阀芯相连,所述阀芯安装腔还包括阀架活动腔和过渡腔,其中:所述过渡腔设置在所述阀架活动腔和所述锥形腔之间;所述阀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阀架活动腔内,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阀架相连,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渡腔与所述锥面阀芯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寿命防卡死高温硬密封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架包括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阀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诗武彭国平李剑司海逢李永强谭文昌邱贵伟黎建刘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元利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