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76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基于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框架桥施工对既有线路加固的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小半径平曲线大纵坡的条件下下穿框架桥线路加固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下穿既有铁路框架桥施工必须对既有铁路采用有效的线路加固措施,保证施工期间既有运营铁路的正常运营,常规的线路方式有D型梁线路加固和纵横抬梁工字钢线路加固结构,前者只适用于铁路线路平曲线半径大于400m的铁路线路,后者只适用于4~6m小跨径线路加固且铁路限速不得大于25km/h,早期修建的铁路,线路技术标准低,存在大量R=300m的圆曲线,铁路运输业务繁忙,尤其是早期修建的干线铁路,铁路限速不得小于45km/h,传统的线路加固技术均不能同时满足小平曲线半径和铁路运输的最低限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基于12

大纵坡,R=300m小半径平曲线下既有铁路,包括多个框架桥,相邻两个框架桥之间具有间距,还包括沿既有铁路方向且铺设在既有铁路底部的纵抬梁以及支撑在既有铁路下面的多个横抬梁,所述横抬梁固定在纵抬梁和既有铁路之间,且同时位于既有铁路的相邻两个枕木之间,横抬梁的纵向深度大于枕木的纵向深度;既有铁路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纵抬梁的支墩组;相邻两个所述支墩组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框架桥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墩组由两个支墩构成,相邻两个支墩之间具有布置框架桥的槽,且框架桥的顶部紧贴纵抬梁。
[0005]优选的,每相邻两个横抬梁之间连接有固定板。
[0006]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板紧贴横抬梁远离地面的一面,且所述的固定板与横抬梁螺栓固定优选的,所述的纵抬梁包括两端的工字钢和中部的第一D型梁、第二D型梁;所述的工字钢平铺在路基和既有铁路之间,所述的第一D型梁架设在支墩组的两个支墩上,所述的第二D型梁架设在相邻两个支墩组之间的相邻两个支墩上;所述第一D型梁的数量等于框架桥的数量,所述第二D型梁的数量等于框架桥的数量减1,且所述框架桥的数量大于等于2。
[0007]当框架桥的数量为2时,所述纵抬梁按照工字钢、第一D型梁、第二D型梁、第一D型梁和工字钢的顺序利用螺栓和扣板固定成一个整体。
[000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加固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的横抬梁、纵抬梁和支墩,有效的保证既有铁路的结构稳定和受力稳定,进而在下穿框架桥的施工过程中,克服传统工字钢纵横抬梁线路
加固体系时速不得超过25km/h的局限。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1、既有铁路,2、框架桥,3、纵抬梁,31、工字钢,32、第一D型梁,33、第二D型梁,4、横抬梁,5、支墩组,51、支墩,6、支墩的施工位置,7、下穿框架桥的施工位置,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3]如图1所示的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基于12

大纵坡,R=300m小半径平曲线下既有铁路1,包括多个框架桥2,相邻两个框架桥2之间具有间距,还包括沿既有铁路1方向且铺设在既有铁路1底部的纵抬梁3以及支撑在既有铁路1下面的多个横抬梁4,所述横抬梁4固定在纵抬梁3和既有铁路1之间,且同时位于既有铁路1的相邻两个枕木之间,横抬梁4的纵向深度大于枕木的纵向深度;既有铁路1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纵抬梁3的支墩组5;相邻两个所述支墩组5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框架桥2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墩组5由两个支墩51构成,相邻两个支墩51之间具有布置框架桥2的槽,且框架桥2的顶部紧贴纵抬梁3;实施前,首先根据下穿既有铁路1需要框架桥2的数量来确定支墩51的数量,支墩51的数量为2倍框架桥2的数量,如图2所示,确定既有铁路1下穿框架桥的施工位置7并标记,然后根据下穿框架桥的施工位置7来确定支墩施工的位置6并标记;实施时,首先通过人工挖孔将多个横抬梁4均匀的焊接到既有铁路1两条钢轨的底部,起到对两条钢轨加固,保证两条钢轨之间的间距不会变化,然后通过人工挖孔将纵抬梁3焊接到横抬梁4的底部,使得多个横抬梁4连接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的对既有铁路1加固,接着根据支墩施工的位置6的标记通过人工挖孔浇筑支墩51,支墩51作为纵抬梁3的支撑点,最后根据下穿框架桥施工位置7的标记通过人工挖孔将框架桥2安装固定到既有铁路1的底部,并保证框架桥2的顶部紧贴纵抬梁3,从而克服在12

大纵坡,R=300m小半径平曲线既有铁路进行下穿框架桥施工时,既有铁路的时速不得超过25km/h的局限。
[001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每相邻两个横抬梁4之间连接有固定板8,进一步的加强两个横抬梁4之间的连接结构。
[001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板8紧贴横抬梁4远离地面的一面,且所述的固定板8与横抬梁4螺栓固定,方便固定板8的拆装更换。
[001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纵抬梁3包括两端的工字钢31和中部的第一D
型梁32、第二D型梁33;所述的工字钢31平铺在路基和既有铁路1之间,所述的第一D型梁32架设在支墩组5的两个支墩51上,所述的第二D型梁33架设在相邻两个支墩组5之间的相邻两个支墩51上;所述第一D型梁32的数量等于框架桥2的数量,所述第二D型梁33的数量等于框架桥2的数量减1,且所述框架桥2的数量大于等于2;当框架桥2的数量为2时,所述纵抬梁3按照工字钢31、第一D型梁32、第二D型梁33、第一D型梁32和工字钢31的顺序利用螺栓和扣板固定成一个整体;组装式的纵抬梁3便于施工和搬运,同时根据下穿框架桥2的数量可灵活组装第一D型梁32和第二D型梁33,使得纵抬梁3的长度可根据框架桥2的数量调整。
[001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基于12

大纵坡,R=300m小半径平曲线下既有铁路,包括多个框架桥,相邻两个框架桥之间具有间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既有铁路方向且铺设在既有铁路底部的纵抬梁以及支撑在既有铁路下面的多个横抬梁,所述横抬梁固定在纵抬梁和既有铁路之间,且同时位于既有铁路的相邻两个枕木之间,横抬梁的纵向深度大于枕木的纵向深度;既有铁路底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纵抬梁的支墩组;相邻两个所述支墩组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框架桥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墩组由两个支墩构成,相邻两个支墩之间具有布置框架桥的槽,且框架桥的顶部紧贴纵抬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横抬梁之间连接有固定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的加固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良俊唐文汇辛跃辉马宇超袁宾郭昆灵刘健王志明郭峻菠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