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奎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科药房丸剂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654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科药房丸剂制备装置,包括下料装置、下料盘和顶升盘;所述下料装置用于断续定量下料;所述下料盘用于承接和搓制丸剂;所述顶升盘用于挤压丸剂物料;通过变角漏斗能够适应不同物料的下料速度,通过控制下料速度,配合通气管的充放气,能够控制断续下料,且下料量精准。单个点位的单丸剂下料,转动环以及固定环的配合,能够实现单次多个丸剂的批量搓制。也可以配合自动化设备实现连续的批量的搓丸工作。批量的搓丸工作。批量的搓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科药房丸剂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丸剂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医治病时有很多药剂会制作成丸剂,如附子理中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等。这些丸剂制作中,对丸剂本身有基本一致的要求,就是丸剂的克重要均匀,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从这点出发实际上就是要求丸剂制作中每粒丸剂的形状完整,大小相同,密度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粒药丸克重稳定。但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药剂的熬制因为药的种类、用水量、蜂蜜的特性等因素的不同,熬制成的液态药剂的粘度有较大的差异。常用的科室内手工搓丸要等到熬成的药冷却成半固态再手工搓丸,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完成搓丸的操作。时间长一方面药剂水分挥发,容易干裂,大颗粒丸剂干裂容易出现克重不均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丸剂长时间暴露和搓治,且是在开放环境中制备,会缩短丸剂的保质期,或是保质期不稳定。常见的操作是依靠人工经验来确定何时进行搓制,这就提高了科室内制作丸剂的难度,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或员工制作的丸剂废品率过高。实际上,影响快速搓丸操作的因素是不同药物温度和粘度的关系,不同药物在相同温度下呈现出的粘度或是塑性有较大的区别,但经验不丰富的人员通常便于测量的只有温度。所以,如何方便人员基本不考虑物料粘度或是塑性的情况下,进行药丸的搓制工作,是能够快速有效的搓制药丸的关键。
[0003]此外,在中医科室内医生或是工作人员,通常按经验将粘稠的药搓成条,再放在搓丸板上搓丸,这种方式常常会出现,取料量多或少于单次搓丸所需量,这就导致每次取料要么会剩余一点,要么或少一点,这都会导致剩余一部分药,这部分剩余的药,要么丢弃,要么重新放到锅中再次加热。丢弃会导致成本上升,如果再次加热,锅内的物料的粘稠度会提高,含水量汇降低,单粒丸剂的含药量会增加。整个制药过程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复杂。因此,如何精准的取料也是快速搓丸的关键。
[0004]此外,人工搓丸过程中,搓条的均匀程度,基本决定了搓丸的克重精准程度,条的粗细直接决定了后续丸剂的大小。即使使用了搓丸用的手工设备,但都是在搓条的基础上改成丸,手工设备只能限制丸剂的一个方向的轴向长度,但是丸剂是软的,搓丸的手工设备基本是带槽的板,槽是长的,只要施加压力,分隔出的丸在槽内就能搓,区别只在于每个丸的大小不同。因此,如果精准克重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中医科药房丸剂制备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料不精准,单粒丸剂克重不精准,搓制依赖人工经验,搓制难度大,实现了精准下料,精确克重,便捷制备的效果。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科药房丸剂制备装置,包括下料装置、下料盘和顶升盘;
[0007]所述下料装置用于断续定量下料;
[0008]所述下料盘用于承接和搓制丸剂;
[0009]所述顶升盘用于挤压丸剂物料;
[0010]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变角漏斗和料筒,所述变角漏斗由卷筒片卷绕形成,变角漏斗底端连通一个滴料管,变角漏斗通过舒展或收紧卷筒片能够改变漏斗的锥角;所述料筒是圆柱形筒,料筒一端开口,料筒开口边沿上带有密封圈,料筒连通通气管;
[0011]所述下料盘包括盘体、固定环、转动环、通槽;
[0012]所述盘体为圆形,所述固定环与盘体同轴,所述转动环与固定环间隔设置,固定环与转动环之间间隔是丸剂直径的大小;
[0013]所述盘体在固定环和转动环之间的底面上均匀间隔设置通槽;通槽长度方向过盘体轴线;
[0014]所述顶升盘包括插板、气囊;
[0015]所述顶升盘上固定的插板数量与位置均与通槽对应,插板能够插入通槽内,所述插板的两个侧面上固定气囊,气囊均与设置在顶升盘内的通气管连通,同步充放气。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变角漏斗还包括补片、半球气囊、圆环气囊、磁条;
[0017]所述卷筒片为三层结构,中间层为铁磁金属制成的金属网层,上下两层为硅胶制成,金属网层用于提供强度,避免褶皱,硅胶层便于密封和润滑;卷筒片厚度在2

4mm;
[0018]所述补片与卷筒片是一体结构,补片位于卷筒片的底侧边中心点的一侧;
[0019]卷筒片卷绕时以底侧边中心点为基准点,两侧边相向卷绕,补片随中心点一侧的卷筒片覆盖两侧卷筒片交叉处形成的三角形缺口;
[0020]所述磁条固定在卷筒片两侧边,用于吸附卷筒片的表面使变角漏斗的侧面实现密封;
[0021]所述磁条在卷筒片的两个侧边上分别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内;
[0022]所述滴料管的顶端带有圆环气囊,圆环气囊充气后外径大于卷筒片卷绕形成的底端开口的直径;
[0023]所述半球气囊用于实现滴料管与卷筒片之间的密封;半球气囊内带有圆柱形内壁,外壁呈半球型,其内壁与滴料管外壁固定连接,半球型气囊空腔与滴料管管壁内的连通管连通,连通管伸出卷筒片卷绕范围外,与充放气装置连通;半球气囊用于滴料管与变角漏斗内壁密封。
[0024]进一步的,所述变角漏斗还包括变径箍环,用于随时改变直角大小;
[0025]所述变径箍环包括滑轨、滑块、牵拉带、卷绕辊;
[0026]所述滑轨由塑料制成,呈条状,滑轨的一侧带有吸铁石,吸铁石均匀间隔设置,使滑轨能够吸附在变角漏斗的外侧面上;
[0027]所述滑块为环形,套装在滑轨外,所述滑块与滑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滑轨的空余端穿过滑块的环孔中;
[0028]所述牵拉带与滑块固定连接,牵拉带从滑轨空余端指向相反方向环绕滑轨;牵拉带空余端与卷绕辊辊面固定连接,卷绕辊用于卷绕牵拉带;
[0029]滑块与卷筒片的在卷绕时位于变角漏斗外侧的一侧边固定连接;
[0030]转动卷绕辊能够拉动牵拉带,进而拉动卷筒片移动,同时,牵拉带拉动后滑轨内径
变小,使卷筒片向内卷绕,使变角漏斗锥角变小。放开卷绕辊后,拉动卷筒片即可放大锥角。
[003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环包括转动部、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固定在盘体上,所述传动部与承载部滚动或滑动连接,转动部底边与盘体滑动密封配合。
[0032]进一步的,所述盘体上表面固定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药剂进行冷却热端朝下,盘体上开有热端用于散热的通气孔。
[003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通过利用变角漏斗能够变化锥角的功能,可以配合所需内径的滴料管110工作,实现不同下料速度,能够适应不同种类药剂,方便工作人员获取精确质量的物料。例如,以往的取料必须要等到药剂非常粘稠,且温度较低的时候才能手工搓丸,但现在,可以在温度较高或是粘度较低的时候就开始下料。滴料管基本确定了下料物料的外径,速度快慢能够适应不同的人员操作。
[0034]把物料直接倒入带有双层翻盖的管中,翻盖转轴与管子的轴线平行,双层盖外层是密封盖,内层是带有均匀间隔的间隙的内盖,把物料放入管中,等到达到所需量时,停止下料,水平放置管,打开外层盖,用刀具伸入间隙,将药剂分切成多个段,少量的搓制,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科药房丸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装置、下料盘和顶升盘;所述下料装置用于断续定量下料;所述下料盘用于承接和搓制丸剂;所述顶升盘用于挤压丸剂物料;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变角漏斗和料筒,所述变角漏斗由卷筒片卷绕形成,变角漏斗底端连通一个滴料管,变角漏斗通过舒展或收紧卷筒片能够改变漏斗的锥角;所述料筒是圆柱形筒,料筒一端开口,料筒开口边沿上带有密封圈,料筒连通通气管;所述下料盘包括盘体、固定环、转动环、通槽;所述盘体为圆形,所述固定环与盘体同轴,所述转动环与固定环间隔设置,固定环与转动环之间间隔是丸剂直径的大小;所述盘体在固定环和转动环之间的底面上均匀间隔设置通槽;通槽长度方向过盘体轴线;所述顶升盘包括插板、气囊;所述顶升盘上固定的插板数量与位置均与通槽对应,插板能够插入通槽内,所述插板的两个侧面上固定气囊,气囊均与设置在顶升盘内的通气管连通,同步充放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科药房丸剂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角漏斗还包括补片、半球气囊、圆环气囊、磁条;所述卷筒片为三层结构,中间层为铁磁金属制成的金属网层,上下两层为硅胶制成,金属网层用于提供强度,避免褶皱,硅胶层便于密封和润滑;卷筒片厚度在2

4mm;所述补片与卷筒片是一体结构,补片位于卷筒片的底侧边中心点的一侧;卷筒片卷绕时以底侧边中心点为基准点,两侧边相向卷绕,补片随中心点一侧的卷筒片覆盖两侧卷筒片交叉处形成的三角形缺口;所述磁条固定在卷筒片两侧边,用于吸附卷筒片的表面使变角漏斗的侧面实现密封;所述磁条在卷筒片的两个侧边上分别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奎
申请(专利权)人:曾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