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651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及方法,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包括脱氮反应器、硝化反应器和外置式超滤装置;所述脱氮反应器包括脱氮反应器本体、布水装置、填料层和水力搅拌装置;所述硝化反应器包括硝化反应器本体、曝气器和风机,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与所述脱氮反应器本体连通;所述曝气器设置于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的内侧,所述风机与所述曝气器连接;所述外置式超滤装置与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连通,所述外置式超滤装置与所述超滤回流污泥的进水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及方法,不仅脱氮效果较好,适用范围较广,而且降低了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成本、运行能耗及药剂消耗。耗及药剂消耗。耗及药剂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废水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生化处理技术的总氮去除能力对于垃圾渗沥液的达标排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行业竞争明显加剧,垃圾渗沥液作为二次污染物,其处理成本在整个垃圾处理中占据较高比例。如何降低垃圾的处理成本不仅关系政府财政支出,也关系到各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0003]目前,行业内绝大部分的垃圾渗沥液生化处理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例如,氨氧化菌、亚硝酸氧化菌等)及反硝化细菌并采用传统的脱氮工艺完成垃圾渗沥液中总氮的去除。其中,传统的脱氮工艺是指:在有氧条件下将渗沥液中的氨氮先由氨氧化细菌转化为亚硝态氮,亚硝态氮再由亚硝酸氧化菌转化为硝态氮;随后在缺氧的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利用可生化的有机物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出。虽然,传统的脱氮工艺能够基本解决渗沥液中有机物、氮源污染物等处理问题,但是,传统的脱氮工艺仍存在如下问题:曝气电耗高,碳源投加量大,剩余污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氮反应器,所述脱氮反应器包括脱氮反应器本体、布水装置、填料层和水力搅拌装置,其中,所述布水装置设置于所述脱氮反应器本体的内侧顶部,且垃圾渗沥液原水的进水管和超滤回流污泥的进水管分别伸入所述脱氮反应器本体中并与所述布水装置连接;所述填料层设置于所述脱氮反应器本体的内侧中部;所述水力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脱氮反应器本体的内侧底部;硝化反应器,所述硝化反应器包括硝化反应器本体、曝气器和风机,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与所述脱氮反应器本体连通;所述曝气器设置于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的内侧,所述风机与所述曝气器连接;外置式超滤装置,所述外置式超滤装置与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连通;所述外置式超滤装置用于对由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输入的第一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后形成过滤水和超滤回流污泥,所述外置式超滤装置与所述超滤回流污泥的进水管连通,并将所述超滤回流污泥输送至脱氮反应器本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反应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均设置于设置于所述脱氮反应器本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超滤回流污泥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输入端,底部设置有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位于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的内侧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硝化反应器本体的外侧。6.一种垃圾渗沥液的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渗沥液的脱氮设备,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脱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接种有垃圾渗沥液原水的好氧活性污泥投入至硝化反应器本体中,并打开曝气器和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杨立臣范春平毛旭何亮王进安张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