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绝缘保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温材料的需求和产量不断扩大,橡塑保温材料因其质轻、柔软、低导热系数、耐低温、阻燃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化工、建筑、车辆、船舶、电器等行业的各类冷热介质管道、容器的保温,从而达到降低能量损失的效果。
[0003]目前的橡塑保温材料主要以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NBR/PVC)为主要材料,通过控制硫化和发泡剂的分解速度进行发泡。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250388A公开了一种阻燃型的NBR/PVC橡塑发泡保温材料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组成:丁腈橡胶60
‑
70份,PVC树脂30
‑
45份,阻燃性增塑剂20
‑
50份,Ca/Zn热稳定剂4
‑
7份,阻燃剂40
‑
50份,偶氮二甲酰胺8 >‑
10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10~4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5~20份沉淀白炭黑、0.5~6份羟基硅油、0.025~0.5份硅烷偶联剂、60~90份丁苯橡胶、0~20份三元乙丙橡胶、20~40份增塑剂、30~60份阻燃剂、1~3份防老剂、3~10份填充剂、1~5份炭黑、0.5~3份硬脂酸、3~8份氧化锌、1~3份氧化镁、15~40份发泡剂和3~8份硫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分子量为40~70万,其中乙烯基含量为0.0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硅油的粘度为5~50cs,羟基含量为3%~10%,其中所述羟基硅油与所述沉淀白炭黑的重量份之比为10%~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白炭黑的平均粒径为1μm~20μm,比表面积为100~250m2/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氨基硅烷偶联剂、乙烯基硅烷偶联剂、烷基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烷偶联剂与所述沉淀白炭黑的重量份之比为0.5%~2.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乙丙橡胶是由乙烯、丙烯和第三单体反应得到的三元共聚物,其中第三单体为乙叉降冰片烯或双环戊二烯,所述第三单体的含量0.1%~8%。7.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包括甲基硅油、氯化石蜡、己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环烷油、石蜡油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硅胶合成橡胶互穿聚合网络结构(IPN)的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包括氢氧化铝、硼酸锌或十溴二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1
‑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刘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德利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