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5534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9
一种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包括液体管路,以及旋转式储液盒。所述液体管路包括刺膜装置。每一个所述刺膜装置包括底座,通孔,抵顶架,以及刺膜件。每个所述抵顶架包括抵顶架主体,设置在所述抵顶架主体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顶膜边。所述刺膜件、以及所述顶膜边皆凸出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侧壁。每一个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包括储液盒主体,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储液盒主体一端的封口膜。当所述旋转式储液盒螺接在所述刺膜装置的底座上后,所述刺膜件以及所述抵顶架的所述顶膜边抵顶于所述封口膜,以使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与液体管路相连通。该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刺入试管方便,不易污染液体。染液体。染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除了在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它与生命的异常情况,如肿瘤发生、放射损伤、遗传疾病等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核酸分离纯化是分子生物学、医学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外,蛋白的分离纯化也是现代生物医药研究中样本前处理的重要步骤。
[0003]核酸试剂通过核酸提取仪来自动完成样本核酸的提取,其中核酸容置于试管进行检测。目前的试管在开口设有塑料薄膜或者金属箔等材质的封口膜,起到密封作用。在核酸提取和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刺膜件将封口膜刺破,但目前刺膜件在刺穿封口膜的过程中,刺膜件结构复杂,并且刺膜件刺入试管困难,易造成试管内核酸样本的飞溅等,导致损坏仪器的故障,另外刺膜件容易使封口膜产生碎屑进入到试管内,造成污染样本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便于刺穿封口膜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以满足工业需求。
[0005]一种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包括一个液体管路,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上的旋转式储液盒。所述液体管路包括至少一个刺膜装置。每一个所述刺膜装置包括一个底座,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通孔,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抵顶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刺膜件。每个所述抵顶架包括一个抵顶架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抵顶架主体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顶膜边。所述刺膜件、以及所述顶膜边皆凸出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侧壁。每一个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包括一个储液盒主体,以及一个密封设置在所述储液盒主体一端的封口膜。当所述旋转式储液盒螺接在所述刺膜装置的底座上后,所述刺膜件以及所述抵顶架的所述顶膜边抵顶于所述封口膜,以使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与液体管路相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式储液盒还包括一个固定连接在储液盒主体靠近所述封口膜一端的外螺纹管,一个螺纹连接在所述储液盒主体远离所述封口膜一端的管盖,一个或数个设置在储液盒主体上的独立腔室,所述独立腔室通过阀门开关件与所述储液盒主体相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管盖包括一个管盖主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管盖主体背向所述储液盒主体一端且含规则凸台、凹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以及所述凹槽皆以所述管盖主体的中心轴为圆心且呈圆周阵列设置,每个所述凸台的外轮廓成“L”型,所述凸台的边缘处皆设置倒角。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刺膜装置还包括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组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内螺纹管,一个设置在所
述内螺纹管内的插设管,每个所述刺膜件皆容置于所述插设管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插设管包括一个第一插设管,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插设管靠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端端头的第二插设管,所述第一插设管的外径与所述第二插设管外径相等,所述第二插设管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插设管的内径,所述储液盒主体与所述外螺纹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插设管的厚度。
[00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刺膜件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的一端皆倾斜设置,在沿所述刺膜装置中心轴的截面上,每个所述刺膜件靠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的一端端头的外轮廓皆成尖锥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刺膜件靠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的一端边缘到所述底座的最大距离等于所述顶膜边到所述底座之间最大距离。
[0014]进一步地,在沿所述通孔径向的截面上,每个所述刺膜件的外轮廓呈弧形,且任意两个成中心对称设置的所述刺膜件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开口的直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通过所述液体管路的所述刺膜装置将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刺破,以使所述液体管路与所述旋转式储液盒连通。所述旋转式储液盒的所述储液盒主体上设置所述封口膜。所述刺膜装置的所述底座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所述抵顶架,以及在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设置所述刺膜件。当所述旋转式储液盒螺接在所述刺膜装置的底座上后,所述刺膜件、以及所述抵顶架的所述顶膜边抵顶于所述封口膜,以使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与液体管路相连通。在随着拧动所述刺膜装置安装至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上的过程中,所述刺膜件转动将所述封口膜刺破,所述抵顶架将破损的所述封口膜顶起,以便于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内的液体从所述刺膜装置的所述通孔流出。由此可看出,该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刺入试管方便,不易污染液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包括一个液体管路10,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10上的旋转式储液盒20。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0021]所述液体管路10包括至少一个刺膜装置11。所述液体管路10通过所述刺膜装置11将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的一端刺破,使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与所述液体管路10连通。
[0022]所述刺膜装置11包括一个底座111,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111上的通孔112,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通孔112内的抵顶架113,设置在所述底座111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一侧
的刺膜件114,以及一个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11上的安装组件115。所述刺膜装置11安装于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上,且所述刺膜装置11用于将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的下述封口膜22刺破。
[0023]所述底座111上设置所述通孔112、所述抵顶架113、所述刺膜件114、以及所述安装组件115,形成一个整体。
[0024]所述通孔112的中心轴与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的中心轴重合,当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破损后,所述通孔112与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相互连通,使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内的液体从所述通孔112内流出。
[0025]每个所述抵顶架113包括一个抵顶架主体1131,一个设置在所述抵顶架主体1131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20一侧的顶膜边1132。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顶架113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抵顶架113皆设置于所述通孔112内,两个所述抵顶架113之间交错设置成十字型。所述顶膜边1132的外轮廓成弧形,所述刺膜件114、以及所述顶膜边1132皆凸出于所述底座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包括一个液体管路,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上的旋转式储液盒,所述液体管路包括至少一个刺膜装置,每一个所述刺膜装置包括一个底座,一个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通孔,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抵顶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刺膜件,每个所述抵顶架包括一个抵顶架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抵顶架主体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顶膜边,所述刺膜件、以及所述顶膜边皆凸出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一侧的侧壁,每一个所述旋转式储液盒包括一个储液盒主体,以及一个密封设置在所述储液盒主体一端的封口膜,当所述旋转式储液盒螺接在所述刺膜装置的底座上后,所述刺膜件以及所述抵顶架的所述顶膜边抵顶于所述封口膜,以使所述旋转式储液盒与液体管路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储液盒还包括一个固定连接在储液盒主体靠近所述封口膜一端的外螺纹管,一个螺纹连接在所述储液盒主体远离所述封口膜一端的管盖,一个或数个设置在储液盒主体上的独立腔室,所述独立腔室通过阀门开关件与所述储液盒主体相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包括一个管盖主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管盖主体背向所述储液盒主体一端且含规则凸台、凹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储液盒刺膜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以及所述凹槽皆以所述管盖主体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张建立赵联浩李永梅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医脉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