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533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具有轴心以及套设于轴心外周的轴承和隔环;所述轴承和隔环外周还套设有主轴套;所述主轴套两端与轴心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还包括分布在轴承和隔环之间的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包括轴承部润滑通道和隔环部润滑通道;所述轴承部润滑通道与隔环部润滑通道连通;所述润滑通道通过注油嘴与外界供油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密封效果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轴结构。轴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主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主轴指从发动机或电动机接受动力并将它传给其它机件的轴,是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轴亦称“光轴”,是“主光轴”的简称。主轴两端的密封处理以及主轴内部的润滑处理往往是影响主轴寿命的两个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的密封和润滑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且密封效果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密封效果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
[0004]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具有轴心以及套设于轴心外周的轴承和隔环;所述轴承和隔环外周还套设有主轴套;所述主轴套两端与轴心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还包括分布在轴承和隔环之间的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包括轴承部润滑通道和隔环部润滑通道;所述轴承部润滑通道与隔环部润滑通道连通;所述润滑通道通过注油嘴与外界供油装置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和隔环间隔布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包括从轴心前端到后端依次布置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以及第四轴承。
[0007]进一步地,所述隔环包括从轴心前端到后端依次布置的第一隔环、第二隔环以及第三隔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前端密封装置和后端密封装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密封装置包括与主轴套连接的轴承压盖、套设在轴承压盖内周轴心上的隔套以及布置于轴承压盖和隔套之间的骨架式橡胶油封。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后端密封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的内压盖和外压盖;所述内压盖与第四轴承之间加装有小隔环;所述小隔环的内周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小隔环与内压盖之间还加装有内套环和外套环。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压盖与内压盖接触的外边缘设置为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凸起位置相对应的内压盖上开设有弧形凹槽。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0013](1)本技术前端密封装置和后端密封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且密封性能好;此外轴承的润滑问题可通过润滑通道与注油嘴配合,更方便向主轴内部添加润滑油,且润滑通道连通所有轴承,润滑效果佳。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A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B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C放大图。
[0019]附图中标号为:轴心10、第一轴承21、第二轴承22、第三轴承23、第四轴承24、第一隔环31、第二隔环32、第三隔环33、主轴套40、轴承部润滑通道51、隔环部润滑通道52、注油嘴60、前端密封装置70、轴承压盖71、隔套72、骨架式橡胶油封73、后端密封装置80、内压盖81、弧形凹槽811、外压盖82、弧形凸起821、小隔环83、O型密封圈84、内套环85、外套环8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见图1至图4,本技术具有轴心10以及套设于轴心10外周的轴承和隔环;轴承和隔环外周还套设有主轴套40;主轴套40两端与轴心10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还包括分布在轴承和隔环之间的润滑通道;润滑通道包括轴承部润滑通道51和隔环部润滑通道52;轴承部润滑通道51与隔环部润滑通道连通52,更具体地,轴承部润滑通道51为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隔环部润滑通道52为均匀分散在隔环上的轴向通孔,轴向通孔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连通,从而确保润滑油可以进入所有轴承内部,从而达到高效润滑的效果;润滑通道通过注油嘴60与外界供油装置连通,更具体地注油嘴与主轴套40螺纹连接,主轴套40上开设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与润滑通道连通,上述的外界供油装置可采用现有的供油装置,在此不多加赘述。
[0022]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轴承和隔环间隔布置。
[0023]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轴承包括从轴心10前端到后端依次布置的第一轴承21、第二轴承22、第三轴承23以及第四轴承24。隔环包括从轴心10前端到后端依次布置的第一隔环31、第二隔环32以及第三隔环33。
[0024]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密封装置包括前端密封装置70和后端密封装置80,上述的前端密封装置70和后端密封装置80均通过螺栓与主轴套40锁紧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前端密封装置70包括与主轴套40连接的轴承压盖71、套设在轴承压盖71内周轴心10上的隔套72以及布置于轴承压盖71和隔套72之间的骨架式橡胶油封73,更具体地轴承压盖71通过螺栓与主轴套40锁紧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后端密封装置80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的内压盖81和外压盖82,内压盖81与外压盖82之间为螺栓连接,内压盖81与主轴套40之间为螺纹锁紧连接;内压盖81与第四轴承24之间加装有小隔环83;小隔环83的内周放置有O型密封圈84;小隔环83与内压盖81之间还加装有内套环85和外套环86,其中内套环85套设于轴心10外周。
[0027]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外压盖82与内压盖81接触的外边缘设置为弧形凸起821;与弧形凸起821位置相对应的内压盖81上开设有弧形凹槽811弧形凹槽811配合弧形凸起821可有效防止灰尘、水渍或金属渣进入主轴内部。
[002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具有轴心(10)以及套设于轴心(10)外周的轴承和隔环;所述轴承和隔环外周还套设有主轴套(40);所述主轴套(40)两端与轴心(10)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在轴承和隔环之间的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包括轴承部润滑通道(51)和隔环部润滑通道(52);所述轴承部润滑通道(51)与隔环部润滑通道连通(52);所述润滑通道通过注油嘴(60)与外界供油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和隔环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从轴心(10)前端到后端依次布置的第一轴承(21)、第二轴承(22)、第三轴承(23)以及第四轴承(2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环包括从轴心(10)前端到后端依次布置的第一隔环(31)、第二隔环(32)以及第三隔环(3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和润滑效果好的主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东颜学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得恒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