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512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该装置包括包括齿轨、过渡机构、固定齿轮、顶紧齿轮、链条以及限位挡块,齿轨固定于两列钢轨间,过渡机构设置在齿轨的驶入端前,过渡机构有驶入端和驶出端,固定齿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过渡机构的驶入端和驶出端,顶紧齿轮设置在两个固定齿轮中间,限位挡块设置在两个固定齿轮之间的轨道道床上,限位挡块沿齿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相对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限位挡块的侧壁靠近过渡机构的驶出端的一端设置有凸台。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通过链条张紧力调整驱动齿轮啮合状态,保证齿轮与链条准确啮合。证齿轮与链条准确啮合。证齿轮与链条准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齿轨铁路在普通轨道中间铺设有一条特殊的齿条,相应地运行于齿轨铁路上的车辆配备有一个或多个齿轮与轨道间的特殊齿条啮合传动,从而实现铁路车辆在平直道和较大坡度线路爬坡运行。目前,该制式铁路车辆在国外兴起并广泛应用于山区旅游观光铁路,在国内多用于煤矿运输。齿轨车辆具有极强的爬坡能力,同时可有效减少爬坡线路长度,降低桥隧比,尤其适用于长距离运输且地形复杂多变的线路。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0004]从普通铁路直接进入齿轨铁路,齿轮、齿轨对齿时车轮与轨道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和跳动,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同时减少了接合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从普通铁路直接进入齿轨铁路,齿轮、齿轨对齿时车轮与轨道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和跳动,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同时减少了接合件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0008]齿轨,所述齿轨固定于两列钢轨之间;
[0009]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轨的驶入端前,所述过渡机构有驶入端和驶出端,所述过渡机构包括:
[0010]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机构的所述驶入端和所述驶出端,两个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齿轨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1]顶紧齿轮,所述顶紧齿轮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齿轮中间,所述顶紧齿轮可自由伸缩;
[0012]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齿轮之间的轨道道床上,所述限位挡块沿所述齿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在靠近所述过渡机构驶出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在靠近所述过渡机构驶入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限位挡块内,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所述限位挡块的侧壁靠近所述过渡机构的驶出端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有调整间隙,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设有预压缩量;
[0013]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背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和所述第一弹簧同侧的所述固定齿轮、所述顶级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弹
簧同侧的所述固定齿轮,所述链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背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链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齿轨车辆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连接轴;
[0014]进一步地,所述调整间隙为10

20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顶紧齿轮的顶面高于所述两个固定齿轮的顶面,所述过渡机构的所述驶入端与所述顶紧齿轮之间的所述链条与水平面形成倾角,所述倾角为3

10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链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件,所述链条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背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链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背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连接件包括:
[0017]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链条端部的所述连接轴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侧板之间;
[0018]连接板,所述两个第一侧板靠近所述限位挡块的端部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0019]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同侧的所述弹簧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顶紧齿轮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支座、弹性机构以及支撑支座,所述支撑支座固定在轨道道床上,所述支撑支座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支座,所述第一固定支座包括:
[0021]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对设置;
[0022]顶板,所述两个第二侧板顶部之间通过所述顶板连接;
[0023]底板,所述两个第二侧板底部之间通过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底板两端均有延伸出所述空腔的延伸部;
[0024]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性体、滑块以及导向销,所述弹性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体顶部设置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的四个角上均设有所述导向销,每个所述导向销的顶部均与所述顶板连接,每个所述导向销的底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滑块可沿着每个所述导向销上下滑动;所述滑块靠近所述顶紧齿轮的一侧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顶紧齿轮的轮轴相连;
[0025]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第三弹簧。
[002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延伸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撑支座上。
[0027]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所述固定齿轮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支座,所述第二固定支座固定在轨道道床上。
[0028]优选地,所述限位挡块的顶部敞口设置。
[0029]优选地,所述连接轴为钢柱,或者为安装在销轴上的滚筒。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设有一定预压缩量,当齿轨车辆通过过渡轨时,在驱动力作用下驱动齿轮带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的链条绕前后两个固定齿轮转动,此时第一弹簧开始压缩,并提供缓冲作用力,使得驱动齿轮能够平稳进入啮合状态并调整对齿间隙,当驱动齿轮与链条啮合出现偏差时,链条连接轴可向下位移,齿廓结合面与连接轴嵌紧状态相应调整,随着驱动齿轮向前行驶至链条中部,在齿轨车辆驱动齿轮作用力下顶紧齿轮受压向下压缩,反向压紧链条连接轴与驱动齿轮齿隙,确保驱动齿轮与链条连接轴准确啮合,此时,限位挡块内腔的第一弹簧压缩,第二弹簧回弹伸长,带动齿轨
车辆驱动齿轮同一车轴的钢轮与钢轨之间产生纵向相对滑动,直至第一固定块与凸台之间预设的调整间隙为零,齿轨车辆的钢轮与钢轨之间完成调整,驱动齿轮正确进入齿条开时啮合传动,顶紧齿轮自动复位。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通过过渡机构的链条张紧力调整齿轨车辆驱动齿轮啮合状态,保证齿轮与链条准确啮合,使齿轨车辆从轮轨段顺利过渡到齿轨段,确保了齿轨车辆入轨的平稳性、准确性,从而保证了列车运行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的正视图;
[0036]图3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的俯视图;
[0037]图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齿轨,所述齿轨固定于两列钢轨之间;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轨的驶入端前,所述过渡机构有驶入端和驶出端,所述过渡机构包括: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机构的所述驶入端和所述驶出端,两个所述固定齿轮和所述齿轨位于同一直线上;顶紧齿轮,所述顶紧齿轮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齿轮中间,所述顶紧齿轮可自由伸缩;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齿轮之间的轨道道床上,所述限位挡块沿所述齿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在靠近所述过渡机构驶出端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在靠近所述过渡机构驶入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限位挡块内,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所述限位挡块的侧壁靠近所述过渡机构的驶出端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远离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设置有调整间隙,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设有预压缩量;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背向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和所述第一弹簧同侧的所述固定齿轮、所述顶紧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弹簧同侧的所述固定齿轮,所述链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背向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链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与齿轨车辆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连接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间隙为10

2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齿轮的顶面高于所述两个固定齿轮的顶面,所述过渡机构的所述驶入端与所述顶紧齿轮之间的所述链条与水平面形成倾角,所述倾角为3

1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轨列车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件,所述链条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辉刘爱文王全虎姚雄崔灿苏利杰冯晔柯晓乐黄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