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71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管(1),胸腔闭式引流管(1)头端设有侧孔(2),另一端经单向阀(3)与引流瓶(4)连接,引流瓶(4)顶部设有通气孔(5);所述的单向阀(3)的流通方向与引流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携带、使用方便和安全性高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

技术介绍

[0002]胸部外伤或胸部疾病导致的胸膜腔积气、积液、积血,需要通过引流瓶引出体外以促进肺复张和创面愈合,因此胸腔闭式引流瓶在医院的使用量极大。目前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大都是在硬质瓶体中装上生理盐水,之后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端部没入生理盐水液面以下,当患者咳嗽时,肺部扩张使胸腔压力增大,进而将胸腔中的空气压入胸腔闭式引流瓶再由通气孔排入外部,同时胸腔内的积液也被压入胸腔闭式引流瓶中与生理盐水混合。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存在下述缺点: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体积均较大,携带不方便。此外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放置也有规定,引流瓶放置要低于胸腔至少60cm,否则会发生倒吸使引流瓶中液体被倒吸回胸腔引发危险,因此携带引流瓶的患者在坐卧行动上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一些患者在出院后还需配装胸腔闭式引流瓶,这就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本技术具有携带、使用方便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头端设有侧孔,另一端经单向阀与引流瓶连接,引流瓶顶部设有通气孔;所述的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与引流方向相同。
[0005]前述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中,所述的单向阀与胸腔闭式引流管可拆卸连接,侧孔与单向阀间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
[0006]前述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中,所述的引流瓶底部设有排液开关。
[0007]前述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中,所述的通气孔上覆盖有PTFE透气膜。
[0008]前述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中,所述的引流瓶的瓶身结构为能够与大腿根部拟合的弧形结构。
[0009]前述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中,所述的引流瓶的底部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最低点与排液开关连接。
[0010]有益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胸腔闭式引流管经单向阀与引流瓶连接,引流瓶顶部设有通气孔;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与引流方向相同;当患者咳嗽时,肺部扩张使胸腔压力增大,将单向阀冲开,胸腔中的空气即能流入引流瓶,再由引流瓶顶部的通气孔排出,同时胸腔内的积液也流入引流瓶中;由于单向阀的流通方向与引流方向相同,因此不会出现倒吸现象;通过该结构,替代了目前笨重的胸腔闭式引流瓶结构,携带更加方便;同时,因引流瓶中不再倒入生理盐水封堵引流管口,也就不存在生理盐水倾倒的风险,提高了使用安全
性;此外,因单向阀能够防止反向倒吸,能够防止流入引流瓶的积液再次被倒吸回胸腔,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由于本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倾倒和倒吸,进而对患者的坐卧姿势没有过多的要求,这对患者尤其是出院后在家休养的患者的生活起居基本不产生影响,给患者的正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0012]本技术将单向阀与胸腔闭式引流管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结构,同时在侧孔与单向阀间的胸腔闭式引流管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通过该结构,能够更加方便更换新的引流瓶和单向阀,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0013]本技术在引流瓶底部设置排液开关,该结构能够及时排出引流瓶中的积液,防止引流瓶装满,使用便捷。
[0014]本技术在通气孔上覆盖有PTFE透气膜;通过该结构,使通气孔只透气不透液,防止积液在患者躺卧/行动时从通气孔漏出,使用更加安全。
[0015]综上,本技术具有携带、使用方便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

A处的断面示意图。
[0018]附图中的标记为:1

胸腔闭式引流管,2

侧孔,3

单向阀,4

引流瓶,5

通气孔,6

流量调节开关,7

排液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0]实施例1。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管1,胸腔闭式引流管1头端设有侧孔2,另一端经单向阀3与引流瓶4连接,引流瓶4顶部设有通气孔5;所述的单向阀3的流通方向与引流方向相同。
[0021]使用时,将胸腔闭式引流管1头端插入胸腔,当患者咳嗽时,肺部扩张使胸腔压力增大,将单向阀3冲开,胸腔中的空气即能流入引流瓶4,再由引流瓶4顶部的通气孔5排出,同时胸腔内的积液也流入引流瓶4中。
[0022]前述的单向阀3与胸腔闭式引流管1可拆卸连接,侧孔2与单向阀3间的胸腔闭式引流管1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6。当需要更换单向阀3和引流瓶4时,先关闭流量调节开关6,将胸腔闭式引流管1,之后从胸腔闭式引流管1上取下单向阀以下部分,再取新的换上,之后再打开流量调节开关6完成更换。
[0023]前述的引流瓶4底部设有排液开关7。当引流瓶4中积液到一定量时,打开排液开关7将积液排入引流袋后,按医疗垃圾处理规范集中处理。
[0024]前述的通气孔5上覆盖有PTFE透气膜。该结构,使通气孔5透气不透液,防止积液从通气孔5漏出。
[0025]前述的引流瓶4的瓶身结构为能够与大腿根部拟合的弧形结构,参见图2。该结构,能够使其在携带时与人体贴合,增加携带舒适性。
[0026]前述的引流瓶4的底部为弧形结构,参见图1,弧形结构的最低点与排液开关7连
接。通过该结构,能够有利于积液尽可能完全地从引流瓶4排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管(1),胸腔闭式引流管(1)头端设有侧孔(2),另一端经单向阀(3)与引流瓶(4)连接,引流瓶(4)顶部设有通气孔(5);所述的单向阀(3)的流通方向与引流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3)与胸腔闭式引流管(1)可拆卸连接,侧孔(2)与单向阀(3)间的胸腔闭式引流管(1)上设有流量调节开关(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星许川刘迪胡剑梅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