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6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包括传动箱、绕线模芯组、调节装置,传动箱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绕线模芯组上方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贯穿支撑板并与支撑板滑动连接的滑杆,滑杆的轴心线呈竖直设置,滑杆上靠近绕线模芯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电传感器,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与压电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警示灯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机用绕线机,绕制同一尺寸的线圈,当绕卷完一组线圈后能够对模型的工作位置进行标记,在取下线圈后能够使模型快速移动至标记的位置,加快了线圈的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模型的生产位置保持一致,保证了线圈的生产质量,从而保证了电机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用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线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机用绕线机。
技术介绍
在电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铜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再将电感线圈安装在定子或转子上。现有的用于缠绕电感线圈的绕线机通常只能对一种尺寸的线圈进行绕制,当需要生产多种尺寸的线圈时存在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032731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震动电机绕线机专用绕线装置,包括传动箱和绕线模芯,传动箱的输出端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通过法兰与固定板的一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固定板另一面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绕线模芯,两个绕线模芯的一端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滑槽内,两个绕线模芯的另一端端部固定有螺套,螺套之间通过螺纹杆连接。上述方案通过转动螺纹杆使两组绕线模芯相向或背向移动,从而对两组绕线模芯之间的间距调整至预设值,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线圈的加工。当完成一组线圈的绕制需要将其取下时,需要转动螺纹杆使两组绕线模芯相向移动以减小两组绕线模芯之间的间距,从而方便将线圈从绕线模芯上取下。但是在进行下一组同一尺寸线圈的绕制时,转动螺纹杆使两组绕线模芯重新背向移动,需要借助尺子等测量工具不断测量两组绕线模芯之间的间距至重新调整到预设值,该过程需要不断测量、查看两组绕线模芯之间的间距数值,较为麻烦。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用绕线机,绕制同一尺寸的线圈,当绕卷完一组线圈后能够对模型的工作位置进行标记,在取下线圈后能够使模型快速移动至标记的位置,加快了线圈的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包括传动箱、绕线模芯组、调节装置,所述传动箱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绕线模芯组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穿支撑板并与支撑板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的轴心线呈竖直设置,所述滑杆上靠近绕线模芯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电传感器,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与压电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警示灯,所述支撑板上螺纹连接有轴心线呈水平设置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远离螺栓的头部的一端与滑杆的侧壁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箱用于提供动力,使绕线模芯组发生转动将铜线绕制成线圈,当绕制好一组线圈后,一只手握住滑杆另一只手转动螺栓使其取消对滑杆的抵触作用,移动滑杆使其向靠近绕线模芯组的方向移动至滑杆上的压电传感器与绕线模芯组相抵触,此时警示灯发光,反向转动螺栓使其重新与滑杆相抵触对滑杆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调节装置使绕线模芯组发生移动使压电传感器不再与绕线模芯组相抵触,警示灯不再发光,而滑杆在螺栓的固定作用下不会发生移动,在将绕线模芯组上的线圈取下后,再次通过调节装置使绕线模芯组反向移动至与压电传感器再次相抵触,警示灯再次发生,工作人员仅需观察警示灯的情况即可知道绕线模芯组的位置是否已经达到预设的位置,拧松螺栓后将滑杆提起,并再次拧紧螺栓对滑杆进行固定使不会影响绕线模芯组的转动,不仅工作人员操作方便快捷,加快了线圈的生产速度,同时保证了在绕制同一尺寸线圈时,减小了绕线模芯组移动后产生的位置误差,使每一组的线圈能够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组装出的电机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箱上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远离传动箱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的作用下使支撑板高于绕线模芯组设置,确保了绕线模芯组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支撑板、滑杆、压电传感器发生碰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上远离压电传感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直径大于滑杆的直径,在限位块的作用下能够避免滑杆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落而脱离支撑板,同时限位块与滑杆为可拆卸连接不会影响滑杆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箱包括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远离传动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固定板,所述绕线模芯组与固定板为滑动连接,所述绕线模芯组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轴起到动力传输的作用,电机启动后能够通过传动轴带动固定板转动,从而使绕线模芯组发生转动对铜线进行绕制,且当绕制好线圈后,通过调节装置使绕线模芯组在固定板上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绕线模芯组与压电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上的变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模芯组包括有两组呈对称设置并呈半圆柱结构的模型,所述模型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绕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组模型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相向移动时,两组模型能够相互贴合形成圆柱状,在对铜线进行绕制的过程中,使铜线与模型的接触面始终为弧面,能够避免铜线发生弯折,同时在绕线槽的作用下不仅能够生产多组线圈,减少了调节模型的位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线圈的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型上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套板,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同时与两组套板螺纹连接的螺杆,两组所述套板上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螺杆与固定板为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杆与固定板为转动连接,保证了模型不会脱离固定板,当正向转动螺杆时,两组套板带动两组模型相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线圈的收集,当反向转动螺杆时,两组套板带动两组模型背向移动至靠近滑杆的一组模型与压电传感器相抵触,从而实现将模型调节至预设的位置,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槽,所述模型上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与通槽的内壁贴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远离模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贴合的抵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杆的作用下将抵板与模型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抵板与模型分别与固定板的两端相贴合,保证了模型不会脱离固定板,同时在通槽的作用下实现了连接杆与固定板的滑动连接,从而实现在转动螺杆时模型与固定板的滑动连接,保证了模型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轴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抵板滑动连接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的轴心线与传动轴的轴心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块将传动轴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在通孔的作用下,实现了连接杆的轴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传动轴的轴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重合,实现了固定板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绕制好一组线圈后,旋松螺栓再移动滑杆使压电传感器与靠近滑杆的一组模型相抵触,拧紧螺栓对滑杆进行固定使滑杆不会滑落,正向转动螺杆使两组模型相向移动,从而方便对线圈进行收集,此时靠近滑杆的一种模型不再与压电传感器相抵触;反向转动螺杆,当靠近滑杆的一组模型重新与压电传感器相抵触时,警示灯发光,提醒工作人员模型已经达到预设的位置,不仅工作人员操作方便快捷,加快了线圈的生产速度,同时保证了在绕制同一尺寸线圈时,减小了绕线模芯组移动后产生的位置误差,使每一组的线圈能够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组装出的电机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体现整体结构设计的左视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包括传动箱(1)、绕线模芯组、调节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绕线模芯组上方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设有贯穿支撑板(3)并与支撑板(3)滑动连接的滑杆(6),所述滑杆(6)的轴心线呈竖直设置,所述滑杆(6)上靠近绕线模芯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电传感器(11),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连接有与压电传感器(11)电性连接的警示灯(4),所述支撑板(3)上螺纹连接有轴心线呈水平设置的螺栓(7),所述螺栓(7)上远离螺栓(7)的头部的一端与滑杆(6)的侧壁相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包括传动箱(1)、绕线模芯组、调节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上固定连接有位于绕线模芯组上方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设有贯穿支撑板(3)并与支撑板(3)滑动连接的滑杆(6),所述滑杆(6)的轴心线呈竖直设置,所述滑杆(6)上靠近绕线模芯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电传感器(11),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连接有与压电传感器(11)电性连接的警示灯(4),所述支撑板(3)上螺纹连接有轴心线呈水平设置的螺栓(7),所述螺栓(7)上远离螺栓(7)的头部的一端与滑杆(6)的侧壁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上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远离传动箱(1)的一端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6)上远离压电传感器(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块(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包括有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上远离传动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竖直设置的固定板(10),所述绕线模芯组与固定板(10)为滑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其勇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勇翔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