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436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4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其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其包括包括设置于电机一侧的箱体,所述箱体与电机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热风输入管和冷气输出管,所述热风输入管和所述冷气输出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和电机连通,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液循环组件和初步冷却箱,所述热风输入管远离电机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初步冷却箱一侧,所述初步冷却箱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连通,所述冷却管的管体与所述热风输入管所带入的电机的热风流动方向垂直。本申请具有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机散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电动机是指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的电动机。常使用的是6000V和10000V电压,由于国外的电网不同,也有3300V和6600V的电压等级。公告号为CN2049478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器系统,包括电机和与电机外罩壳体固定的电机冷却器;电机冷却器包括冷却器外壳体,冷却器外壳体内部容纳腔内由隔板分为分割为制冷循环腔和冷气进入腔,其中制冷循环腔内部设置有冷却管;制冷循环腔部分热气入口与电机外罩壳体预设的热风出口连通,制冷循环腔部分冷气入口与电机外罩壳体预设的循环后冷风进入口连通;电机外罩壳体上设置有主机引风罩,主机引风罩由电机主轴伸出部分装配外风扇实现阴风导入冷却器外壳体的冷气进入腔,电机主轴位于电机外罩壳体热风排出位置装配内风扇,将内部温度吸出排入到制冷循环腔的热气入口,热气经过制冷循环腔内与冷却管换热后最终再进入电机外罩壳体内部实现对电机降温。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系统通过内风扇将热气排出,将热气与冷却管换热后的冷气和外风扇从外界引入电机内部的冷气通入进电机内部,从而实现对电机的降温,如果外界温度本身很高,通入的冷风的温度仍然很高,则该系统对电机的冷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对电机内部的降温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一侧的箱体,所述箱体与电机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热风输入管和冷气输出管,所述热风输入管和所述冷气输出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和电机连通,所述热风输入管靠近所述电机一侧安装有用于排出电机热风的第一风扇,所述冷气输出管靠近所述电机一侧安装有用于将冷风引入电机内的第二风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液循环组件和初步冷却箱,所述热风输入管远离电机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初步冷却箱一侧,所述初步冷却箱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连通,所述冷却管的管体与所述热风输入管所带入的电机的热风流动方向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热风输入管所带出的电机的热风进入箱体内部,热风与冷却管接触发生热交换,冷却管与冷却液间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管可以持续对电机热风输入管所带入的电机的热进行降温,冷却好的风通过从电机冷气输出管进入电机内部,最终使得电机内部温度降低。可选的,所述冷却管于所述初步冷却箱内设置有若干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根冷却管的设置,可以增大冷却管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管的冷却效果。可选的,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初步冷却箱上方的上层储液箱、设置于初步冷却箱下方的下层储液箱,若干根所述冷却管分别与所述上层储液箱和所述下层储液箱连通,所述初步冷却箱一侧设置有一上端与外界连通的冷却储液箱,所述冷却储液箱与所述下层储液箱间设置有冷却水泵连接,所述冷却储液箱与所述上层储液箱间通过提升泵连接,使得冷却液可循环流动于所述上层储液箱、所述冷却管、所述下层储液箱和所述冷却储液箱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从若干根冷却管中流出汇聚于下层蓄水箱内,下层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泵冷却后流入冷却储液箱内,冷却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通过提升泵流入至上层储液箱内,上层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流入至若干根冷却管内,达成冷却液的循环,使得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始终保持可以与冷却管间形成热交换,使得冷却管可以对热风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可选的,所述冷却储液箱侧壁呈波浪型结构或褶皱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液与冷却储液箱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进一步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可选的,所述初步冷却箱靠近所述热风输入管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金属网,所述初步冷却箱远离所述热风输入管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金属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可以通过第一金属网时与第一金属网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风可以进行初步的降温,风通过冷却管冷却后再通过第二金属网并与第二金属网进行热交换,使得热风可以进行第三次降温。可选的,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初步冷却箱一侧的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初步冷却箱远离电机一侧连通的第二冷却箱,所述第二冷却箱内固定连接有若干片翅片,若干片所述翅片沿所述第二冷却箱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第二冷却箱远离所述初步冷却箱一侧与所述电机冷却输出管一侧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第一冷却组件降温的气体进入到第二冷却箱内进行冷却,翅片与气体进行近一步的热交换,使得风可以进一步得到冷却。可选的,所述翅片于所述第二冷却箱内共设置有两组,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箱上端面内壁,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箱下端面内壁,两组所述翅片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翅片交错设置,增大了风与翅片的接触面积,使得风在第二冷却箱形成紊流,经过第一冷却组件降温的气体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降温。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初步冷却箱侧壁的第一干燥箱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箱侧壁的第二干燥箱,所述第一干燥箱和所述第二干燥箱内均设置有石墨过滤芯,所述初步冷却箱侧壁和所述第二冷却箱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小孔,所述第一干燥箱和所述第二干燥箱分别与所述初步冷却箱和所述第二冷却箱开孔处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干燥箱和第二干燥箱可以分别吸收初步冷却箱和第二冷却箱内的液化了的水,从而减少通过电机冷却输出管进人电机内部时的冷风所携带的水蒸气。可选的,所述第一干燥箱和所述第二干燥箱一侧均设置有更换门,一个所述更换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干燥箱远离所述初步冷却箱一侧,另一所述更换门设置于所述第二干燥箱远离所述初步冷却箱一侧,所述第一干燥箱和所述第二干燥箱设置有更换门一侧均贯穿所述箱体侧壁且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门的设置可以便于使用者对第一干燥箱和第二干燥箱内的过滤芯进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装置与电机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液循环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机构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6是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电机;3、热风输入管;31、第一风扇;4、冷气输出管;41、第二风扇;5、冷却机构;51、冷却液循环组件;511、上层储液箱;512、冷却储液箱;513、下层储液箱;514、冷却水泵;515、提升泵;52、初步冷却箱;521、冷却管;522、第一金属网;523、第二金属网;53、第二冷却组件;531、第二冷却箱;532、翅片;6、干燥机构;61、第一干燥箱;62、第二干燥箱;63、更换门;64、石墨过滤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2)一侧的箱体(1),所述箱体(1)与电机(2)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热风输入管(3)和冷气输出管(4),所述热风输入管(3)和所述冷气输出管(4)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1)和电机(2)连通,所述热风输入管(3)靠近所述电机(2)一侧安装有用于排出电机(2)热风的第一风扇(31),所述冷气输出管(4)靠近所述电机(2)一侧安装有用于将冷风引入电机(2)内的第二风扇(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冷却机构(5),所述冷却机构(5)包括冷却液循环组件(51)和初步冷却箱(52),所述热风输入管(3)远离电机(2)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初步冷却箱(52)一侧,所述初步冷却箱(52)设置有冷却管(521),所述冷却管(521)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51)连通,所述冷却管(521)的管体与所述热风输入管(3)所带入的电机(2)的热风流动方向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电机(2)一侧的箱体(1),所述箱体(1)与电机(2)间依次固定连接有热风输入管(3)和冷气输出管(4),所述热风输入管(3)和所述冷气输出管(4)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1)和电机(2)连通,所述热风输入管(3)靠近所述电机(2)一侧安装有用于排出电机(2)热风的第一风扇(31),所述冷气输出管(4)靠近所述电机(2)一侧安装有用于将冷风引入电机(2)内的第二风扇(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冷却机构(5),所述冷却机构(5)包括冷却液循环组件(51)和初步冷却箱(52),所述热风输入管(3)远离电机(2)一端固定穿设于所述初步冷却箱(52)一侧,所述初步冷却箱(52)设置有冷却管(521),所述冷却管(521)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51)连通,所述冷却管(521)的管体与所述热风输入管(3)所带入的电机(2)的热风流动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21)于所述初步冷却箱(52)内设置有若干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组件(51)还包括设置于初步冷却箱(52)上方的上层储液箱(511)、设置于初步冷却箱(52)下方的下层储液箱(513),若干根所述冷却管(521)分别与所述上层储液箱(511)和所述下层储液箱(513)连通,所述初步冷却箱(52)一侧设置有一上端与外界连通的冷却储液箱(512),所述冷却储液箱(512)与所述下层储液箱(513)间设置有冷却水泵(514)连接,所述冷却储液箱(512)与所述上层储液箱(511)间通过提升泵(515)连接,使得冷却液可循环流动于所述上层储液箱(511)、所述冷却管(521)、所述下层储液箱(513)和所述冷却储液箱(5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储液箱(512)侧壁呈波浪型结构或褶皱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冷却箱(52)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亚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莹利金属结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