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3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能够提高电缆充油终端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法兰、导杆及套管;第一法兰与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开口,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沿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第二凹槽;导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套管的内部;防尘圈设于第一凹槽内并分别与第一法兰和导杆紧密连接;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二凹槽内并分别与第一法兰和导杆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第一密封圈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性能,同时还设有防尘圈,可防止灰尘或沙粒进入导杆和第一法兰之间的空隙,从而防止对导杆和第一密封圈造成划伤或磨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装配
,特别是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大部分的电缆充油终端都是安装在室外,故电缆充油终端会面临潮气、雨雪水、粉尘杂质、蚊虫、金属颗粒以及有害腐蚀气体等恶劣的环境因素,同时在电缆充油终端工作时,由于持续的输电会造成高温的问题,而目前的电缆充油终端的密封性较差,恶劣的环境则容易降低电缆充油终端内部的绝缘介质的绝缘水平,处于高温的情况下则容易导致内部出现绝缘介质热膨胀及挥发的情况,从而会降低电缆充油终端的绝缘性能以及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能够提高电缆充油终端的密封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包括套管、第一法兰、导杆,所述套管呈中空结构,上端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管,呈中空结构,上端为第一开口;/n第一法兰,与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n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所述套管的内部;/n防尘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防尘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n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呈中空结构,上端为第一开口;
第一法兰,与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所述套管的内部;
防尘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防尘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
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纵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圈呈环形状,所述防尘圈的内圆处设有分别与所述导杆抵接的上唇和下唇,所述上唇和所述下唇之间为一凹面,且所述防尘圈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唇的外侧设有一开口朝下的V型槽,所述V型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清黄超张森欧阳江何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地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