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3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能够提高电缆充油终端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法兰、导杆及套管;第一法兰与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开口,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沿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第二凹槽;导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套管的内部;防尘圈设于第一凹槽内并分别与第一法兰和导杆紧密连接;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二凹槽内并分别与第一法兰和导杆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第一密封圈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性能,同时还设有防尘圈,可防止灰尘或沙粒进入导杆和第一法兰之间的空隙,从而防止对导杆和第一密封圈造成划伤或磨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装配
,特别是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大部分的电缆充油终端都是安装在室外,故电缆充油终端会面临潮气、雨雪水、粉尘杂质、蚊虫、金属颗粒以及有害腐蚀气体等恶劣的环境因素,同时在电缆充油终端工作时,由于持续的输电会造成高温的问题,而目前的电缆充油终端的密封性较差,恶劣的环境则容易降低电缆充油终端内部的绝缘介质的绝缘水平,处于高温的情况下则容易导致内部出现绝缘介质热膨胀及挥发的情况,从而会降低电缆充油终端的绝缘性能以及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能够提高电缆充油终端的密封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包括套管、第一法兰、导杆,所述套管呈中空结构,上端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防尘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防尘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密封圈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的溅水、尘埃、金属微粒及杂物的侵入,提高了密封性能,同时在靠近第一连接孔的外侧还设有防尘圈,可防止灰尘或沙粒进入导杆和第一法兰之间的空隙,从而防止对导杆和第一密封圈造成划伤或磨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缆充油终端密封性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纵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相抵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尘圈的内圆处设有分别与所述导杆抵接的上唇和下唇,所述上唇和所述下唇之间为一凹面,且所述防尘圈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唇的外侧设有一开口朝下的V型槽,所述V型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相抵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尘圈和/或所述第一密封圈由聚氨酯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套设于所述导杆上且与所述第一法兰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法兰的下端面和所述套管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法兰的下端面上或所述套管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上端两侧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第一法兰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电缆,所述电缆置于所述套管内,且一端连接所述导杆置于所述套管内部的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内填充有绝缘介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的第一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所示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套管100、第一法兰200、第一连接孔210、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导杆300、防尘圈400、上唇410、下唇420、凹面430、V型槽440、第一密封圈500、第二法兰600、第二密封圈700、电缆80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包括套管100、第一法兰200、导杆300,所述套管100呈中空结构,上端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200与所述套管100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200设有第一连接孔210,所述第一连接孔210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法兰200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凹槽220和第二凹槽230;所述导杆30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10并延伸至出所述套管100的内部;所述防尘圈400设于所述第一凹槽220内,所述防尘圈400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200和所述导杆300紧密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500设于所述第二凹槽230内,所述第一密封圈500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200和所述导杆300紧密连接。其中,第一凹槽220、第二凹槽230、第一密封圈500以及防尘圈400均为一环形结构,即第一凹槽220、第二凹槽230、第一密封圈500以及防尘圈400分别围绕于导杆300的外表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密封圈500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的溅水、尘埃、金属微粒及杂物的侵入,提高了密封性能,同时在靠近第一连接孔210的外侧还设有防尘圈400,可防止灰尘或沙粒进入导杆300和第一法兰200之间的空隙,从而防止对导杆300和第一密封圈500造成划伤或磨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缆800充油终端密封性的效果。参照图1和图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100上端两侧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第一法兰200固定连接。采用紧固螺钉,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法兰200和套管100之间的拆卸和固定安装。参照图1和图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缆800,所述电缆800置于所述套管100内,且一端连接所述导杆300置于所述套管100内部的端部。其中,电缆800用于传送电能,电缆800与导杆300之间采用压接的手段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导杆300置于套管100内部的端部设有一电缆800槽,将电缆800的一端插设于电缆800槽内,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管,呈中空结构,上端为第一开口;/n第一法兰,与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n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所述套管的内部;/n防尘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防尘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n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呈中空结构,上端为第一开口;
第一法兰,与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覆盖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法兰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法兰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导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延伸至出所述套管的内部;
防尘圈,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防尘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
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导杆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纵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充油终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圈呈环形状,所述防尘圈的内圆处设有分别与所述导杆抵接的上唇和下唇,所述上唇和所述下唇之间为一凹面,且所述防尘圈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唇的外侧设有一开口朝下的V型槽,所述V型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清黄超张森欧阳江何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地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