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料的插套及五孔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25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2
一种省料的插套及五孔插座,省料的插套由一体成型的原料片弯折而成,原料片包括用于形成插套本体的长条形片,用于形成二极插套的第一L型片,用于形成三极插套的U型片,用于形成接线连接片的第二L型片,第一L型片位于长条形片的第一侧边,U型片位于长条形片一端且向第一侧边延伸,第二L型片位于第二侧边,在第一L型片和U型片之间形成原料片间隙,使得一个原料片的第二L型片能够插入相邻的原料片的原料片间隙内,使得原料带利用率最大化,节约成本,五孔插座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省料的插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省料的插套及五孔插座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省料的插套及五孔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公共场所使用墙壁插座越来越普及,市面上五孔插座越来越多,现有的五孔插座二极插套部位为圆插,三极插套部位为扁插,二极插套与三极插套的接触片与插套本体直接相连。而现有每个L极插套或N极的两个弹性接触片均向外侧展开,且二极插套与三极插套之间的连接部有拐角,这样就导致料带长度增加,利用率不是特别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料、成本低的插套及五孔插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省料的插套,包括二极插套、三极插套、插套本体和接线连接片,所述插套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插套和三极插套,接线连接片与插套本体连接且位于二极插套和三极插套之间,所述插套由一体成型的原料片弯折而成,所述原料片包括用于形成插套本体的长条形片,用于形成二极插套的第一L型片,用于形成三极插套的U型片,用于形成接线连接片的第二L型片,长条形片的一侧侧边为第一侧边,另一侧侧边为第二侧边,第一L型片和U型片分别与长条形片两端连接;所述第一L型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片和第一水平片,第一竖直片一端与长条形片一端连接,第一水平片与第一竖直片另一端连接,且第一水平片位于长条形片的第一侧边一侧,向U型片延伸;所述U型片包括第一水平底边和分别与第一水平底边两端连接的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板,第一水平底边与第一竖直侧边连接的一端与长条形片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板位于长条形片的第一侧边一侧,所述第二L型片与长条形片的第二侧边连接且位于第二侧边一侧,在长条形片的第一侧边一侧,位于第一水平片与第一竖直侧边之间具有原料片间隙,在与长条形片平行方向上,原料片间隙的长度大于第二L型片的长度,且第二L型片的两端均位于第二侧边对应原料片间隙的区域内。优选的,在垂直于长条形片的方向上,原料片间隙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二L型片的宽度。优选的,所述二极插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接触片和第一弹性接触片;所述第一L型片的第一水平片与第一竖直片连接的一端弯折使第一水平片的自由端与第一竖直片相对构成二极插套。优选的,所述三极插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接触片和第二弹性接触片;所述U型片的第一水平底边中部弯折使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板相对构成三极插套,第一竖直侧边构成第二固定接触片,第二竖直侧板构成第二弹性接触片。优选的,所述第二L型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片和第二水平片,第二竖直片一端与长条形片中部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二水平片位于长条形片的第二侧边一侧,所述第二竖直片与第二侧边连接的一端弯折使第二竖直片垂直于长条形片所在的平面,且第二水平片向远离长条形片的一侧弯折形成接线连接片。优选的,所述长条形片的一个侧面为第一侧面,另一个侧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一L型片的第一水平片向第一侧面一侧弯折形成二极插套,所述U型片的第一水平底边向第二侧面一侧弯折形成三极插套,所述第二L型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片和第二水平片,第二竖直片一端与长条形片中部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二竖直片向第二侧面一侧弯折形成接线连接片,所述U型片的第一水平底边与长条形片连接的一端向第一侧面折弯使三极插套倾斜设置。优选的,第一L型片的第一水平片与第一竖直片连接的一端弯折使第一水平片的自由端与第一竖直片相对构成二极插套,第一水平片与第一竖直片连接的一端弯折成圆弧形;所述U型片的第一水平底边中部弯折使第一竖直侧边和第二竖直侧板相对构成三极插套,第一水平底边中部弯折成圆弧形。优选的,所述长条形片成一字型,构成一字型插套本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五孔插座,包括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所述N极插套和或L极插套为本技术上述省料的插套。优选的,N极插套和L极插套以E极插套所在的位置的轴线轴对称,N极插套和L极插套的二极插套用于与二插插销配合,N极插套和L极插套的三极插套和E极插套一起用于与三插插销配合,N极插套和L极插套的接线连接片用于与接线端子配合接线。本技术的省料的插套,由一体成型的原料片弯折而成,用于形成二极插套的第一L型片位于长条形片的第一侧边,用于形成三极插套的U型片位于长条形片一端且向第一侧边延伸,在第一L型片和U型片之间形成原料片间隙,第二L型片位于第二侧边,使得一个原料片的第二L型片能够插入相邻的原料片的原料片间隙内,使得原料带能够冲裁出更多的原料片,能够弯折出更多的L极插板和N极插板,使得原料铜带利用率最大化,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五孔插座的插套整体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L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L极插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原料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原料带冲裁多个原料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省料的省料的插套及五孔插座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省料的插套及五孔插座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省料的五孔插座的插套,包括N极插套21、L极插套22和E极插套23。E极插套23位于N极插套21、L极插套22之间,L极插套22与N极插套21的结构基本相同,以E极插套23所在的位置的轴线轴对称。所述N极插套21和L极插套22均包括二极插套26、三极插套27、插套本体24和接线连接片25。所述插套本体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插套26和三极插套27,接线连接片25与插套本体24连接且位于二极插套26和三极插套27之间。所述E极插套23采用通用插套,在此不做具体说明。本申请的改进主要在N极插套21、L极插套22。如图1-3所示,N极插套21和L极插套22的二极插套26用于与二插插销配合,N极插套21和L极插套22的三极插套27和E极插套23一起用于与三插插销配合,接线连接片25用于与电源连接,通常用于与接线端子配合接线,插入接线端子的接线座内。如图2所示,所述二极插套2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接触片261和第一弹性接触片262,所述三极插套2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接触片271和第二弹性接触片272。如图4所示,所述N极插套21和或L极插套22由一体成型的原料片1弯折而成,所述原料片1包括用于形成插套本体24的长条形片14,用于形成二极插套26的第一L型片16,用于形成三极插套27的U型片17,用于形成接线连接片的第二L型片15,长条形片14的一侧侧边为第一侧边,另一侧侧边为第二侧边,第一L型片16和U型片17分别与长条形片14两端连接;所述第一L型片1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片161和第一水平片162,第一竖直片161一端与长条形片14一端连接,第一水平片162与第一竖直片161另一端连接,且第一水平片162位于长条形片14的第一侧边一侧,向U型片17延伸;所述U型片17包括第一水平底边和分别与第一水平底边两端连接的第一竖直侧边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省料的插套,包括二极插套(26)、三极插套(27)、插套本体(24)和接线连接片(25),所述插套本体(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插套(26)和三极插套(27),接线连接片(25)与插套本体(24)连接且位于二极插套(26)和三极插套(27)之间,/n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由一体成型的原料片弯折而成,所述原料片包括用于形成插套本体(24)的长条形片(14),用于形成二极插套(26)的第一L型片(16),用于形成三极插套(27)的U型片(17),用于形成接线连接片的第二L型片(15),长条形片(14)的一侧侧边为第一侧边,另一侧侧边为第二侧边,第一L型片(16)和U型片(17)分别与长条形片(14)两端连接;/n所述第一L型片(1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片(161)和第一水平片(162),第一竖直片(161)一端与长条形片(14)一端连接,第一水平片(162)与第一竖直片(161)另一端连接,且第一水平片(162)位于长条形片(14)的第一侧边一侧,向U型片(17)延伸;/n所述U型片(17)包括第一水平底边和分别与第一水平底边两端连接的第一竖直侧边(171)和第二竖直侧板(172),第一水平底边与第一竖直侧边(171)连接的一端与长条形片(14)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竖直侧边(171)和第二竖直侧板(172)位于长条形片(14)的第一侧边一侧,/n所述第二L型片(15)与长条形片(14)的第二侧边连接且位于第二侧边一侧,在长条形片(14)的第一侧边一侧,位于第一水平片(162)与第一竖直侧边(171)之间具有原料片间隙(19),在与长条形片(14)平行方向上,原料片间隙(19)的长度大于第二L型片(15)的长度,且第二L型片(15)的两端均位于第二侧边对应原料片间隙(19)的区域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省料的插套,包括二极插套(26)、三极插套(27)、插套本体(24)和接线连接片(25),所述插套本体(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插套(26)和三极插套(27),接线连接片(25)与插套本体(24)连接且位于二极插套(26)和三极插套(27)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由一体成型的原料片弯折而成,所述原料片包括用于形成插套本体(24)的长条形片(14),用于形成二极插套(26)的第一L型片(16),用于形成三极插套(27)的U型片(17),用于形成接线连接片的第二L型片(15),长条形片(14)的一侧侧边为第一侧边,另一侧侧边为第二侧边,第一L型片(16)和U型片(17)分别与长条形片(14)两端连接;
所述第一L型片(1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片(161)和第一水平片(162),第一竖直片(161)一端与长条形片(14)一端连接,第一水平片(162)与第一竖直片(161)另一端连接,且第一水平片(162)位于长条形片(14)的第一侧边一侧,向U型片(17)延伸;
所述U型片(17)包括第一水平底边和分别与第一水平底边两端连接的第一竖直侧边(171)和第二竖直侧板(172),第一水平底边与第一竖直侧边(171)连接的一端与长条形片(14)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竖直侧边(171)和第二竖直侧板(172)位于长条形片(14)的第一侧边一侧,
所述第二L型片(15)与长条形片(14)的第二侧边连接且位于第二侧边一侧,在长条形片(14)的第一侧边一侧,位于第一水平片(162)与第一竖直侧边(171)之间具有原料片间隙(19),在与长条形片(14)平行方向上,原料片间隙(19)的长度大于第二L型片(15)的长度,且第二L型片(15)的两端均位于第二侧边对应原料片间隙(19)的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料的插套,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长条形片(14)的方向上,原料片间隙(19)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二L型片(15)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料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插套(2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接触片(261)和第一弹性接触片(262);所述第一L型片(16)的第一水平片(162)与第一竖直片(161)连接的一端弯折使第一水平片(162)的自由端与第一竖直片(161)相对构成二极插套(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料的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插套(2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接触片(271)和第二弹性接触片(272);所述U型片(17)的第一水平底边中部弯折使第一竖直侧边(171)和第二竖直侧板(172)相对构成三极插套(27),第一竖直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培炜郑立清胡兰芳陈万里黄敦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