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76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微分头和安装支架;微分头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内且向前伸出的测微螺杆和设置在本体后端的操作柄,测微螺杆的前端安装一活动测头;安装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固定测头模块,第一连接段与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微分头的测微螺杆向前穿过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设置在微分头的一侧,固定测头模块位于操作柄的后方,固定测头模块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测头,固定测头自固定测头模块的后端面向外凸伸。利用活动测头和两个固定测头呈三点接触待测面进行测量,具有自动定心特点,位置唯一,稳定性好,保证测量的准确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长度测量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针齿壳是RV减速器上的主要组成零件,零件结构类似于内齿直齿轮。它也是减速器零件中,精密程度高且加工难度最大的零件之一;该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对内齿跨距尺寸的精确控制尤为重要。行业内目前对内齿跨距的测量,通常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或齿形测量仪,两种测量设备虽能实现精确测量,但不适用于加工现场的在机检测。在加工现场,行业内普遍采用两只量棒分别置于相对的齿槽中,用千分尺测量两只量棒的间距而得出内齿跨距值。该方法检测起来不够便捷,操作耗时,效率低;且操作时较难找到正确的测量点,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高,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并且间接测量存在一定的累积误差。所以现有技术并不适合高精度场合的测量,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操作简单、检测精度高的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包括微分头和安装支架;所述微分头为数显微分头,所述微分头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内且向前伸出的测微螺杆和设置在本体后端的操作柄,所述测微螺杆的前端安装一活动测头;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固定测头模块,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微分头的测微螺杆向前穿过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设置在微分头的一侧,所述固定测头模块位于操作柄的后方,所述固定测头模块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测头,固定测头自固定测头模块的后端面向外凸伸。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后端与固定测头模块通过螺钉固定相连。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测头通过一连接帽与所述测微螺杆的前端相连。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帽包括第一套环和设于第一套环前侧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测微螺杆的前端固定,所述第二套环套接所述活动测头并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周螺纹连接。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操作柄设有中心轴、棘轮和外套环;所述中心轴旋转驱动测微螺杆伸缩,所述棘轮套接中心轴并与中心轴固定,外套环设置在棘轮外周,并安装有弹性压接棘轮外周的压接装置。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套环的外壁设有防滑纹。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测头和所述固定测头为硬质合金球面结构。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操作柄包括包括中轴、复位弹簧、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和外套筒;所述中轴包括大径段和自大径段向后延伸的小径段,第一棘轮沿中轴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地套接小径段,于圆周方向上与小径段固定;所述第一棘轮的后侧面设有第一棘齿;复位弹簧抵接大径段和第一棘轮前端;所述第二棘轮位于第一棘轮后方,并可旋转地套接小径段,其前侧设有配对第一棘齿的第二棘齿,外套筒可旋转地套接小径段并与第二棘齿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测量装置结构简单、刚性好,且其测量方法易于操作,适用于现场加工过程测量。2、利用活动测头和两个固定测头呈三点接触待测面进行测量,具有自动定心特点,位置唯一,稳定性好,保证测量的准确程度。3、操作柄带有棘轮式测力机构,测量准确、重复性好。4、测头可拆装地安装在装置上,可对各种规格的RV减速器针齿壳、摆线齿壳中的内齿跨距进行测量,也可用于标准内齿轮跨距的测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5、采用比对式测量,排除了因操作人员不同的操作习惯导致的绝对值误差,更好的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实施例1中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实施例1中测微螺杆和活动测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标准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中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微分头-1;本体-11;测微螺杆-12;连接帽-121;第一套环-1211;第二套环-1212;操作柄-13;中心轴-131;棘轮-132;棘齿-1321;外套环-133;压接装置-134;基体-1341;弹簧1342;压接件-1343;中轴-135;大径段-1351;小径段--1352;第一棘轮136;第二棘轮-137;外套筒-138;连接部-1381;延长部-1382;复位弹簧-139;安装支架-2;第一连接段-21;第二连接段-22;固定测头模块-23;测头安装孔-231;活动测头-3;环状凸起-31;固定测头4;标准规5;基准槽51;待测工件100;待测齿槽10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可用于对多种规格的RV减速器针齿壳、摆线齿壳的内齿跨距进行测量,或者对标准内齿轮的内齿跨距进行测量。所述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包括微分头1和安装支架2。其中,所述微分头1包括本体11、安装在本体11内且向前伸出的测微螺杆12和设置在本体11后端的操作柄13,所述操作柄13可绕本体11旋转并带动所述测微螺杆12前后伸缩。所述测微螺杆12的前端安装一活动测头3,所述活动测头3与所述测微螺杆12同轴。微分头1优选电子数显式微分头,以方便读取数值,但在对较小直径内齿测量的工况下,要求结构更紧凑时,可选用高精度机械式螺旋测微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测头3通过一连接帽121与所述测微螺杆12的前端相连。所述连接帽121包括第一套环1211和设于第一套环1211前侧的第二套环1212,所述第一套环1211通过定位销与所述测微螺杆12的前端固定,第一套环1211的前侧套接活动测头3后端部。所述活动测头3设置有环状凸起31。于前后方向,环状凸起31夹持在第一套环1211和第二套环1212之间,所述第二套环1212套接所述活动测头3并与所述第一套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分头和安装支架;所述微分头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内且向前伸出的测微螺杆和设置在本体后端的操作柄,所述测微螺杆的前端安装一活动测头;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固定测头模块,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微分头的测微螺杆向前穿过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设置在微分头的一侧,所述固定测头模块位于操作柄的后方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拆装式固定,所述固定测头模块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测头,固定测头自固定测头模块的后端面向外凸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分头和安装支架;所述微分头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内且向前伸出的测微螺杆和设置在本体后端的操作柄,所述测微螺杆的前端安装一活动测头;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固定测头模块,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微分头的测微螺杆向前穿过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设置在微分头的一侧,所述固定测头模块位于操作柄的后方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拆装式固定,所述固定测头模块设有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测头,固定测头自固定测头模块的后端面向外凸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后端与固定测头模块通过螺钉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测头通过一连接帽与所述测微螺杆的前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点接触式内齿跨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帽包括第一套环和设于第一套环前侧的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测微螺杆的前端固定,所述第二套环套接所述活动测头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载旺刘风帆唐建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