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63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开口处,其中触控装置包括触控板以及支撑件。触控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暴露于开口处;支撑件位于触控板的下方具有第一凸部以及至少一按压开关,其中第一凸部与触控板的第二表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藉由将按压开关设于触控板与支撑件之间,使得按压开关位于触控板的下方,而可达到节省设置按压开关空间的目的。此外,现有的触控板仅具有移动鼠标的功能,而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结合触控板与按压开关,因此可以具有如同滑鼠的滚轮以及左、右键的功能,从而非常适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隐藏按压开关的电子设备的触控装置(TOUCH PAD DEVICE)。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可携式计算机(即电脑)大部分都具备有一触控板(TouchPad),以取代传统的外接式滑鼠,用以作为输入装置,以达到简化可携式计算机的外接周边设备的目的。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可携式计算机的示意图。现有习知的可携式计算机1的壳体设置有一触控板11以及两个按压开关12。其中,触控板11仅用以提供使用者进行移动游标的功能,而两个按压开关12如同一般外接式的滑鼠的左键与右键,藉由触控板11与按压开关12的设计,使用者可进行移动游标及选取物件等功能。另外,壳体亦可设置上下卷页(scroll)按键,以方便使用者在浏览网页时能够直接卷页。但是,如图1所示,可携式计算机1的两个按压开关12与触控板11分别各占用一个使用空间,然而该按压开关12与触控板11却一样设置于壳体上,因此会造成可携式计算机的壳体空间的浪费,不符合现今笔记型计算机的体积缩小化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隐藏按压开关的电子设备的触控装置,实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触控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触控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触控装置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触控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触控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触控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隐藏按压开关的触控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触控装置,设置于一开口处,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暴露于该开口处;以及一支撑件,位于该触控板的下方,该支撑件具有一第一凸部以及至少一按压开关,其中该第一凸部与该触控板的该第二表面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触控板更具有一第二凸部,其设置于该触控板的该第二表面,与该按压开关的相对应位置。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按压开关是为一金属薄膜按键开关,或为一弹片开关。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按压开关是为一电性按钮。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件为一金属支撑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触控装置,设置于一开口处,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暴露于该开口处,该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一按压开关;以及一支撑件,位于该触控板的下方,该支撑件具有一第一凸部与该触控板的该第二表面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件更具有一第二凸部,设置在与该按压开关的相对应位置。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按压开关是为一金属薄膜按键开关,或为一弹片开关。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按压开关是为一电性按钮。前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件为一金属支撑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设置于一开口处,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板以及一支撑件。其中,触控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暴露于开口处,以及支撑件位于触控板的下方,且支撑件具有一第一凸部以及至少一按压开关,第一凸部与触控板的该第二表面接触。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设置于一开口处,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板以及一支撑件。其中,该触控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暴露于开口处,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一按压开关,以及支撑件位于触控板的下方,并且支撑件具有一第一凸部与触控板的第二表面接触。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触控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承上所述,因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触控装置,是藉由将按压开关设于触控板与支撑件之间,使得按压开关位于触控板的下方,而可达到节省设置按压开关空间的目的。此外与现有习知技术相比较,现有习知的触控板仅具有移动鼠标的功能,而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及其触控装置是结合触控板与按压开关,因此可以具有如同滑鼠的滚轮以及左、右键的功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新的可隐藏按压开关的触控装置,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装置的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触控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习知的可携式计算机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组装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组装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11触控板 12按压开关电子设备21壳体 211上盖体212下盖体 213开口214螺合孔 22触控板221第一表面222第二表面23支撑件 231表面232第一凸部332第一凸部233螺合孔 234第二凸部24按压开关 25螺合元件3电子设备 31壳体311上盖体 32触控板 321第一表面322第二表面334第二凸部33支撑件331表面34按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触控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通过具体实施例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及其触控装置。在此,本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是以一可携式计算机加以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包括一壳体21、一触控板22以及一支撑件23。其中,触控板22以及支撑件23是设置于壳体21内。本实施例的壳体21,可包括一上盖体211与一下盖体212,壳体21的上盖体211具有一开口213。该触控板22,在此,其具有一第一表面221与一第二表面222,两者是为上下相对应的两表面,触控板22设置于上盖体211的开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装置,设置于一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暴露于该开口处;以及一支撑件,位于该触控板的下方,该支撑件具有一第一凸部以及至少一按压开关,其中该第一凸部与该触控板 的该第二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装置,设置于一开口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板,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暴露于该开口处;以及一支撑件,位于该触控板的下方,该支撑件具有一第一凸部以及至少一按压开关,其中该第一凸部与该触控板的该第二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触控板更具有一第二凸部,其设置于该触控板的该第二表面,与该按压开关的相对应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按压开关是为一金属薄膜按键开关,或为一弹片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按压开关是为一电性按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撑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煌元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