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36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控板固定结构安装复杂以及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显控板固定结构,包括底壳、操作面板,所述底壳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显控板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显控板的水平移动,所述底壳对应所述显控板的位置设有下支撑件,所述显控板上设有按键弹簧,所述操作面板与底壳固定连接后,所述操作面板的下表面抵压所述按键弹簧以配合所述下支撑件限制所述显控板的竖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显控板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固定在底壳上,一种是底壳上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螺钉柱,螺钉的尾部穿过显控板锁紧在螺钉柱以将显控板锁紧在底壳上,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使得安装过程变得繁琐,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还会在打螺钉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显控板开裂的情况;另一种是在底壳上设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卡扣和支撑柱,显控板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壳上并由支撑柱支撑,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在显控板上设置多个孔位分别进行卡接和定位,由此增加了显控板的加工难度,另外卡扣的设计也增加底壳了的加工成本;最后一种方式是底壳上设有多个支撑件,通过多个支撑件可以对显控板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限制,结合操作面板施加弹性按键向下的力限制显控板上下移动,但是这种固定方式结构复杂,导致用料增多和模具加工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简化底壳的结构和用料,还能便于显控板的安装固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包括底壳、操作面板,所述底壳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显控板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显控板的水平移动,所述底壳对应所述显控板的位置设有下支撑件,所述显控板上设有按键弹簧,所述操作面板与底壳固定连接后,所述操作面板的下表面抵压所述按键弹簧以配合所述下支撑件限制所述显控板的竖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显控板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在所述显控板的一侧边以限制所述显控板的旋转。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由底壳向上延伸形成的圆柱体,所述显控板上设有与所述圆柱体插接配合的限位孔。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在所述显控板的后侧边。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上设有加热装置以及隔离所述显控板和加热装置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形成所述第二限位件。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上设有沿着所述显控板的后侧边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形成所述第二限位件。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上设有加热装置以及隔离所述显控板和加热装置的分隔板,所述限位筋的后侧面连接所述分隔板。更进一步的,部分所述下支撑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为由所述底壳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柱,所述显控板上设有与两个所述限位柱插接配合的限位孔。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和/或支撑筋,所述下支撑件的顶面支撑所述显控板的底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显控板限位配合可以限制显控板的水平移动,通过操作面板的下表面抵压按键弹簧以配合下支撑件可以限制显控板的竖向移动。其中限位配合的方式组装过程较为简单,加之显控板只需放置在下支撑件上即可,由此能够提升显控板的组装效率;另外,本技术中采用最少的固定结构即可达到限制显控板自由度的目的,由此能够有效简化底壳的结构和用料,降低制造成本。第一限位件与显控板插接配合,第二限位件抵接在显控板的一侧边以限制显控板的旋转。如此设计,第一限位件的数量可设为一个,通过第二限位件抵接在显控板的一侧边即可防止显控板旋转,由此能够减少第二限位件的数量,以此进一步简化底壳的结构和用料。第一限位件为由底壳向上延伸形成的圆柱体,显控板上设有与圆柱体插接配合的限位孔。圆柱体的设计,可便于第一限位件与显控板的快速插接配合,减少了对位调整的步骤;而相比将圆柱体加工在显控板上,本方案能增强圆柱体的结构强度,以保证第一限位件与显控板的限位配合效果。第二限位件抵接在显控板的后侧边。如此设计,能够利于第二限位件的注塑加工成型,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底壳上设有加热装置以及隔离显控板和加热装置的分隔板,分隔板形成第二限位件。利用现有的分隔板形成第二限位件,可以进一步简化底壳的结构和用料。底壳上设有沿着显控板的后侧边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筋,限位筋形成第二限位件。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降低底壳的用料成本。底壳上设有加热装置以及隔离显控板和加热装置的分隔板,限位筋的后侧面连接分隔板。如此设计,能够增强限位筋的结构强度,避免限位筋变形而失去对显控板的限位效果。部分下支撑件与第二限位件连接。如此设计,能够增强下支撑件和第二限位件的结构强度,避免下支撑件变形而失去对显控板的支撑效果以及第二限位件变形而失去对显控板的限位效果。下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支撑柱和/或支撑筋,下支撑件的顶面支撑显控板的底面。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降低底壳的用料成本。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壳和显控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壳和显控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壳、显控板和操作面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底壳和显控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底壳;200、操作面板;300、第一限位件;400、第二限位件;500、显控板;510、限位孔;600、下支撑件;700、分隔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包括底壳、操作面板,所述底壳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显控板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显控板的水平移动,所述底壳对应所述显控板的位置设有下支撑件,所述显控板上设有按键弹簧,所述操作面板与底壳固定连接后,所述操作面板的下表面抵压所述按键弹簧以配合所述下支撑件限制所述显控板的竖向移动。本技术中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显控板限位配合可以限制显控板的水平移动,通过操作面板的下表面抵压按键弹簧以配合下支撑件可以限制显控板的竖向移动。其中限位配合的方式组装过程较为简单,加之显控板只需放置在下支撑件上即可,由此能够提升显控板的组装效率;另外,本技术中采用最少的固定结构即可达到限制显控板自由度的目的,由此能够有效简化底壳的结构和用料,降低制造成本。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控板固定结构,包括底壳100、操作面板200,底壳100上设有第一限位件300和第二限位件400,第一限位件300与显控板500插接配合,第二限位件400抵接在显控板500的侧边以防止显控板500水平旋转,由此可知,通过第一限位件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包括底壳、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显控板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显控板的水平移动,所述底壳对应所述显控板的位置设有下支撑件,所述显控板上设有按键弹簧,所述操作面板与底壳固定连接后,所述操作面板的下表面抵压所述按键弹簧以配合所述下支撑件限制所述显控板的竖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包括底壳、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显控板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显控板的水平移动,所述底壳对应所述显控板的位置设有下支撑件,所述显控板上设有按键弹簧,所述操作面板与底壳固定连接后,所述操作面板的下表面抵压所述按键弹簧以配合所述下支撑件限制所述显控板的竖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显控板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在所述显控板的一侧边以限制所述显控板的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由底壳向上延伸形成的圆柱体,所述显控板上设有与所述圆柱体插接配合的限位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在所述显控板的后侧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显控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有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田海峰崔卫民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