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33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4
本公开内容是使被处理物(W)从下部浸渍至冷却液而冷却的冷却装置(R,R1),至少具备液体供给部(20),在所述被处理物(W)的冷却开始时对所述被处理物(W)的上部供给所述冷却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装置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本申请基于2018年9月27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181990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被处理物浸渍于冷却槽内进而冷却的淬火装置。在这样的淬火装置中,为了防止油温的偏差,通过循环装置使冷却槽内的油从被处理物的下方向被处理物的上方循环,相对于被处理物形成油的液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10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被处理物通过利用升降装置等被下降而浸渍在冷却槽内。因此,在冷却开始后不久,能够观察到被处理物下部的温度比上部低的倾向。进而,在冷却槽内形成向被处理物的下部流动的冷却油的循环流。因此,被处理物的下部优先被冷却,导致下部和上部的温差变大。即,认为在上述构成的冷却装置中被处理物的上部和下部处的温度经历是不同的。本公开内容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均匀地冷却被处理物。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本公开内容的第1方案的冷却装置是使被处理物从下部浸渍于冷却液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具备液体供给部,至少在所述被处理物的冷却开始时对所述被处理物的上部供给所述冷却液。第2方案的冷却装置是在所述第1方案中,所述液体供给部具备:送液装置,将所述被处理物的下侧的所述冷却液向上侧传送;以及管道,设置在所述冷却液内的所述被处理物的上方且将从所述送液装置流入的所述冷却液向所述被处理物的上部引导。第3方案的冷却装置是在所述第1方案中,所述送液装置构成为,在所述被处理物的冷却开始一定时间后,将所述被处理物的上侧的所述冷却液向下侧传送。第4方案的冷却装置是在所述第1方案中,具备移动机构,使所述管道从所述冷却液外移动到所述冷却液内的所述被处理物的上方。第5方案的冷却装置是在所述第1方案中,具备送液装置管道,与所述管道连接并且在所述冷却液内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送液装置设置在该送液装置管道的内部。第6方案的冷却装置是在所述第1方案中,具备整流板,设置于所述送液装置管道,并且对所述冷却液进行整流。第7方案的冷却装置是在所述第1方案中,具备引导板,设置在所述被处理物的侧方引导所述冷却液,使其沿着所述被处理物流动。第8方案的冷却装置是在所述第1方案中,具备姿势变更部,变更所述引导板的姿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内容,可以均匀地冷却被处理物。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内容的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内容的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R的概略构成的纵向剖视图。此外,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R例如设置在二室式的真空浸碳炉中,进行被加热过的被处理物W的冷却。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冷却装置R具备油槽1(冷却槽)、输送室2、被处理物升降装置3、4个送油装置4(送液装置)、4个上部管道5(管道)、管道升降装置6(移动机构)、4个螺旋桨管道7(送液装置管道)、4个下部管道8、引导板部9和栅格10。此外,上部管道5、送油装置4、螺旋桨管道7以及下部管道8设为两个一对,在图1中的朝内方向设置两列。此外,上部管道5、送油装置4、螺旋桨管道7以及下部管道8构成本申请公开内容中的液体供给部(20)。油槽1是预先贮存有冷却油Y,被设为可以容纳冷却对象即被处理物W的容量的槽。被处理物W通过被浸渍在该油槽1的冷却油Y中来被冷却。下面,在油槽1中,将冷却时可以配置被处理物W的区域称作载置区域A。另外,由于被处理物W的形状是多样的,所以实际的被处理物W的形状和载置区域A未必一致。输送室2设置在油槽1的上方。该输送室2等同于暂时留存相对于油槽1出入的被处理物W的房间。该输送室2例如和未图示的加热室连接,作为用于进行向加热室交接被处理物W的房间而发挥作用。即,在输送室2中,进行相对于油槽1或未图示的加热室出入的被处理物W的输送。被处理物升降装置3预先具备载置被处理物W的叉架3a,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使叉架3a升降,进而在油槽1和输送室2之间进行被处理物W的输送。另外,被处理物W以保持载置在叉架3a的状态浸渍在贮存于油槽1的冷却油中,以保持载置在叉架3a的状态在油槽1中被冷却。另外,在图1中,仅图示了被处理物升降装置3中的叉架3a,省略了其他的构成部件。如图2所示,送油装置4在载置区域A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置有2个,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如图1所示,各送油装置4具备电机4a、轴4b和螺旋桨4c。电机4a被固定在油槽1的底部。电机4a生成用于使螺旋桨4c旋转的动力。轴4b的上端和电机4a连接且竖直配置。该轴4b的下端侧预先配置在贮存于油槽1的冷却油Y的液面下,并设置有螺旋桨4c。螺旋桨4c是设置在轴4b的螺旋桨。螺旋桨4c预先配置在贮存于油槽1的冷却油Y的液面下且载置区域A的侧方,通过和轴4b一起旋转而将冷却油Y传送至上方或者下方。另外,螺旋桨4c通过变更旋转方向,可以变更冷却油Y的流动方向。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所有4个送油装置4中,螺旋桨4c向同一方向旋转。另外,图2中的箭头示出螺旋桨的旋转方向。在图2中,作为一例螺旋桨的旋转方向设为顺时针,但也可以是逆时针。上部管道5为设置在配置有被处理物W的被处理物升降装置3一侧、即设置在上方的管道。在被处理物W浸渍在油槽1的状态下,上部管道5的入口5a和螺旋桨管道7的出口连接,并且出口5b配置在被处理物W的上方且冷却油Y的油面附近。此外,上部管道5预先独立于螺旋桨管道7,可以通过管道升降装置6在上下方向移动。管道升降装置6具备轴6a、电机6b和管道垂吊部6c。轴6a沿着输送室2内的侧壁设置于上下方向。此外,轴6a的上端露出至输送室2的外部,下端配置在油槽1的液面上方。电机6b是安装在轴6a上端的伺服电机。即,电机6b是露出至输送室2的外部的状态。这样的电机6b通过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生成使管道垂吊部6c升降的动力。管道垂吊部6c是以从上部垂吊的状态来支承4个上部管道5的部件。此外,管道垂吊部6c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轴6a。由此,管道垂吊部6c以垂吊支承4个上部管道5的状态,通过电机6b在上下方向移动。螺旋桨管道7是包围送油装置4的螺旋桨4c的圆筒形状的管道,上端的出口和上部管道5的入口5a连接,下端的入口和下部管道8连接。该螺旋桨管道7设置在每个送油装置4,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总计4个地方。这些螺旋桨管道7防止由螺旋桨4c的旋转生成的液流扩散到周围,且将该液流引导至上方的上部管道5。下部管道8是入口8a和载置区域A的底部连接、出口8b和螺旋桨管道7的下端连接的管道。该下部管道8将沿着被处理物W流动的冷却油Y引导至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使被处理物从下部浸渍至冷却液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n具备液体供给部,至少在所述被处理物的冷却开始时对所述被处理物的上部供给所述冷却液。/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7 JP 2018-1819901.一种冷却装置,使被处理物从下部浸渍至冷却液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具备液体供给部,至少在所述被处理物的冷却开始时对所述被处理物的上部供给所述冷却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部具备:
送液装置,将所述被处理物的下侧的所述冷却液向上侧传送;
管道,设置于所述冷却液内的所述被处理物的上方,将从所述送液装置流入的所述冷却液向所述被处理物的上部引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液装置在所述被处理物的冷却开始一定时间后将所述被处理物的上侧的所述冷却液向下侧传送。


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治中本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IHI机械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