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底板面板的车体结构,该底板面板被构造为将电池放置在其下面。
技术介绍
用于四轮车辆的已知车体结构包括在其任一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车架以及附接到前侧车架的下部的前副车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一对前轮经由相应的悬架装置附接到前副车架,并且诸如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系、转向变速箱等也附接到前副车架。前副车架与前侧车架之间的接合部被构造为变形,以便使前侧车架在经受正面碰撞的载荷时从前副车架分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JP2013-1193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任务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可以将电池放置在形成车厢的底板的底板面板下面。在这样的车体结构中,为了使可能被施加到电池的正面碰撞和后端碰撞的载荷最小化,要求车体的前后方向部分能够充分地吸收碰撞载荷。鉴于现有技术的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车体结构,这种车体结构被构造为将电池放置在车厢的下部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结构,所述车体结构包括:/n一对侧梁,所述一对侧梁在车辆的任一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n一对前侧车架,所述一对前侧车架沿着所述车辆的前部的任一侧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在所述一对前侧车架的后端处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梁的前端;/n一对后侧车架,所述一对后侧车架沿着所述车辆的后部的任一侧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在所述一对后侧车架的前端处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梁的后端;/n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附接到所述一对前侧车架;/n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附接到所述一对后侧车架;以及/n电池,所述电池在俯视时被定位在由所述一对侧梁、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围绕的区域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体结构,所述车体结构包括:
一对侧梁,所述一对侧梁在车辆的任一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一对前侧车架,所述一对前侧车架沿着所述车辆的前部的任一侧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在所述一对前侧车架的后端处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梁的前端;
一对后侧车架,所述一对后侧车架沿着所述车辆的后部的任一侧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在所述一对后侧车架的前端处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梁的后端;
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附接到所述一对前侧车架;
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附接到所述一对后侧车架;以及
电池,所述电池在俯视时被定位在由所述一对侧梁、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围绕的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前副车架包括一对前纵向构件,所述一对前纵向构件在所述前副车架的任一侧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每个前纵向构件均设有在每个前纵向构件的前端处附接到对应的前侧车架的前端附接部,并且所述后副车架包括一对后纵向构件,所述一对后纵向构件在所述后副车架的任一侧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每个后纵向构件均设有在每个后纵向构件的后端处附接到对应的后侧车架的后端附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中的一者支撑驱动单元,并且设有:一对副车架纵向构件,所述一对副车架纵向构件沿着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中的一者的任一侧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以及副车架横向构件,所述副车架横向构件在所述一对副车架纵向构件之间横向地延伸并视情况附接到所述一对前侧车架或所述一对后侧车架,并且
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中的另一者不支撑所述驱动单元,并且视情况附接到所述一对前侧车架或所述一对后侧车架,以便在碰撞载荷下能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一对前侧车架和所述一对后侧车架各自设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向延伸部,并且所述纵向延伸部的后端或前端设有斜部,所述斜部横向地向外且视情况向后或向前延伸,以连接到对应的侧梁的对应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结构,所述车体结构还包括:车体横向构件,所述车体横向构件在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中的一者相对应的所述一对前侧车架或所述一对后侧车架的斜部之间横向地延伸;以及
一对载荷传递构件,所述一对载荷传递构件各自经由对应的倾斜构件的横向内侧从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中的一者相关联的对应的前侧车架或对应的后侧车架的纵向延伸部延伸到所述车体横向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一对载荷传递构件从相应的纵向延伸部朝向所述车体横向构件横向地向内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驱动单元由所述后副车架支撑件支撑,底板面板由所述一对后侧车架的上表面支撑,并且所述一对载荷传递构件各自与对应的后侧车架和所述底板面板一起共同地形成闭合横截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由所述载荷传递构件、所述后侧车架和所述底板面板形成的每个闭合横截面结构在内部设有连接到所述载荷传递构件和所述后侧车架的隔板,并且
所述一对后侧车架的所述一对副车架纵向构件各自附接到包括所述隔板的车体侧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每个车体侧安装部均包括轴环,所述轴环竖直地延伸并连接到所述载荷传递构件和所述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副车架横向构件包括:一对纵向构件连接部,所述一对纵向构件连接部连接到相应的一对副车架纵向构件;一对横向构件延伸部,所述一对横向构件延伸部从相应的一对纵向构件连接部横向地向外且向上延伸;以及一对外端安装部,所述一对外端安装部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贯志,境和博,舆石武彦,野口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