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副车架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副车架构造。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在左右一对后侧车架的沿着车宽方向之间设有分散、吸收后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后副车架(周边车架)。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后副车架(周边车架)由左右车辆前端部及左右车辆后端部分别与后侧车架连结的一对侧方车架和连结在一对侧方车架间的前方车架及后方车架构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997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身后部构造中,后副车架以车辆前后且左右成对的合计4个点(安装点为4个点)安装。在这样的后副车架的4点支承构造中,例如,无法针对从支承于后副车架的悬架输入的输入载荷无法获得充分的刚性/强度,存在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下降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车辆整体的重量增加及制造成本升高并使车身后部的刚性/强度提高的副车架构造。解决课题的手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右一对的车身侧部车架,其配置于车身侧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n左右一对的纵构件,其在从各所述车身侧部车架向车宽中央侧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以沿着各所述车身侧部车架的方式延伸;以及/n横梁,其在左右一对的所述纵构件的车辆后方部位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n所述横梁具有第1安装部、延长部、及第2安装部,/n所述第1安装部安装于各所述纵构件,/n所述延长部以从所述第1安装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且朝向上方侧延伸的方式设置,/n所述第2安装部在所述延长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安装于所述车身侧部车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副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右一对的车身侧部车架,其配置于车身侧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左右一对的纵构件,其在从各所述车身侧部车架向车宽中央侧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以沿着各所述车身侧部车架的方式延伸;以及
横梁,其在左右一对的所述纵构件的车辆后方部位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
所述横梁具有第1安装部、延长部、及第2安装部,
所述第1安装部安装于各所述纵构件,
所述延长部以从所述第1安装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且朝向上方侧延伸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2安装部在所述延长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安装于所述车身侧部车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的所述第1安装部处的截面高度尺寸H1大于其他部位的截面高度尺寸H2,即H1>H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部随着从所述第1安装部趋向所述第2安装部而截面高度尺寸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在与所述第1安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悟,渡边右京,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