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83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包括油箱、底座、两个压辊、涂油辊和连接架,两个压辊、涂油辊均和连接架转动连接,油箱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块,凸出块的倾斜面上设有T型凹槽一,底座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梯形块,两个梯形块的内侧面设有使梯形块靠拢的弹性组件一,两个梯形块的内侧面设有配合T型凹槽一的T型凸起一,T型凸起一的顶部设有阻挡片,连接架和两个梯形块之间设有能跟随油箱内油量调整涂油辊位置的调整组件,油箱上方设有两个进油管,两个进油管连接有储油桶,并且两个进油管的内侧设有一段延长管,延长管中滑动连接有塞头,塞头和两个梯形块之间设有能控制出油的出油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弹机上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加弹丝由原丝在加弹机上经过假捻器、热处理后形成,为了保证加弹丝的平滑性,使其不易断裂,一般在加弹丝绕卷之前设有一步上油的工序,上油一般依靠上油装置来完成,上油装置一般包括涂油辊和油盒,涂油辊和油盒转动连接,涂油辊的一部分处于油盒内,丝线贴合涂油辊的表面,丝线的移动带动涂油辊转动,涂油辊将表面的油涂到丝线上。但是油盒内的油会慢慢减少,油液的液面下降,和涂油辊的接触部分减少,涂油辊表面粘上的油也减少,导致丝线上的涂油不足,并且当油液的液面低于涂油辊后,涂油辊就会失去涂油的作用,需要人工加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具有自动加油、使保持涂油辊和油液合理的接触部分等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包括油箱、底座、两个压辊、涂油辊和连接架,所述两个压辊、涂油辊均和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油箱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块,所述凸出块的倾斜面上设有T型凹槽一,所述底座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梯形块,所述两个梯形块的内侧面设有使梯形块靠拢的弹性组件一,所述两个梯形块的内侧面设有配合T型凹槽一的T型凸起一,所述T型凸起一的顶部设有阻挡片,所述连接架和两个梯形块之间设有能跟随油箱内油量调整涂油辊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油箱上方设有两个进油管,所述两个进油管连接有储油桶,并且两个进油管的内侧设有一段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中滑动连接有塞头,所述塞头和两个梯形块之间设有能控制出油的出油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油箱内油量的变化,油箱的重力变化,油箱重力增大,油箱下降,两个梯形块间距增大,通过调整组件使涂油辊上升,油箱重力减小,油箱上升,两个梯形块间距减小,通过调整组件使涂油辊下降,这样不管油液增加还是减少,使涂油辊和油液保持在一定合理的接触范围内,同时油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出油组件使延长管开始对油箱补油。作为优选,所述调整组件包括框架、支撑柱,所述框架的左右内壁呈倾斜状态,且设有T型凸起二,所述两个梯形块的外侧面设有配合T型凸起二的T型凹槽二,所述支撑柱底部和框架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顶部和连接架底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梯形块间距增大,框架上升,涂油辊跟着上升,两个梯形块间距减小,框架下降,涂油辊跟着下降。作为优选,所述出油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柱一,所述连接板底部和梯形块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外侧面的上部分和连接柱一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和塞头固定连接,所述塞头设有L型的出油道,所述延长管设有出油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形块移动,带动连接板和塞头移动,当出油管接触到出油部时,开始出油。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组件一为拉簧,所述拉簧和两个梯形块的内侧面连接,且拉簧一直处于拉伸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簧使两个梯形块受到向内侧的拉力,油箱重力对梯形块作用力有水平方向的分解力,拉力和该分解力、摩擦力受力平衡,所以油箱重力减小,分解力减小,拉力也跟着减小,拉簧拉伸程度减小,两个梯形块靠近。作为优选,所述出油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出油部为腰型通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道在腰型通槽上时,会保持出油,延长出油的时间。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包括框架本体和三对连接耳,所述两个压辊、涂油辊和三对连接耳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涂油辊对纱线上油,压辊压住纱线两端。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压辊的最低点低于涂油辊的最高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纱线和涂油辊的接触部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延长管和塞头的配合示意图。附图图例:1、油箱;11、凸出块;111、T型凹槽一;12、接油部;2、底座;21、T型凸起三;3、压辊;4、涂油辊;5、连接架;51、框架;511、T型凸起二;52、支撑柱;53、顶板;6、梯形块;61、拉簧;62、T型凸起一;63、阻挡片;64、T型凹槽二;65、T型凹槽三;66、连接板;7、延长管;71、腰型通槽;8、塞头;81、出油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包括油箱1、底座2、两个压辊3、涂油辊4和连接架5,连接架5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顶板53,顶板5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三对连接耳,其中间的连接耳长度较长,两侧的连接耳长度相同,涂油辊4和中间的连接耳转动连接,两个压辊3和两侧的连接耳转动连接,并且两个压辊3的最低点低于涂油辊4的最高点,这样丝线经过两个压辊3的作用,和涂油辊4表面的一段圆弧抵触,增大丝线和涂油辊4的接触部分。油箱1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块11,底座2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梯形块6(底座2上设有两条T型凸起三21,梯形块6的底部对称设有两条T型滑槽滑槽三),两个凸出块11的外侧面呈和梯形块6内侧面配合的倾斜状态,并且两个凸出块11倾斜的外侧面上设有T型凹槽一111,相应的,两个梯形块6的内侧面设有配合T型凹槽一111的T型凸起一62,并且两个T型凸起一62的底端设有阻挡三角的阻挡片63,两个梯形块6的内侧面连接有两个拉簧61,并且两个拉簧61在两个T型凸起三21之间,并且在主视方向上,拉簧61低于T型凸起三21的顶面,这样油箱1的底面不会抵触拉簧61。这样当油箱1内的油液减少时,油箱1的重力降低,在拉簧61的作用下,两个梯形块6靠近,油箱1上升,相反的,如果给油箱1内加油,油箱1的重力增大,使两个梯形块6远离,油箱1下降。连接架5和两个梯形块6之间设有能跟随油箱1内油量调整涂油辊4位置的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框架51、支撑柱52,支撑柱52的顶部和连接架5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柱52的底部和框架51顶面固定连接,框架51的左右内壁以及梯形块6的外侧面呈配合的倾斜状态,并且框架51的左右内壁呈设有T型凸起二511,两个梯形块6的外侧面设有配合T型凸起二511的T型凹槽二64。这样油液减少,油箱1的重力降低,两个梯形块6靠近,油箱1上升,而框架51下降,带动涂油辊4下降,油液减少,涂油辊4和油液接触部分减少,油箱1上升以及油辊下降,又使涂油辊4和油液接触部分增加,油液增加,油箱1的重力增加,两个梯形块6远离,油箱1下降,而框架51上升,带动涂油辊4上升,油液增加,涂油辊4和油液接触部分增大,油箱1下降以及油辊上升,又使涂油辊4和油液接触部分减少。选用合适的拉簧61,不管油液增加还是减少,使涂油辊4和油液保持在一定合理的接触范围内。油箱1上方设有两个进油管,两个进油管连接有储油桶,储油桶、进油管在图中未做示出,两个进油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包括油箱(1)、底座(2)、两个压辊(3)、涂油辊(4)和连接架(5),所述两个压辊(3)、涂油辊(4)均和连接架(5)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块(11),所述凸出块(11)的倾斜面上设有T型凹槽一(111),所述底座(2)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梯形块(6),所述两个梯形块(6)的内侧面设有使梯形块(6)靠拢的弹性组件一,所述两个梯形块(6)的内侧面设有配合T型凹槽一(111)的T型凸起一(62),所述T型凸起一(62)的顶部设有阻挡片(63),所述连接架(5)和两个梯形块(6)之间设有能跟随油箱(1)内油量调整涂油辊(4)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油箱(1)上方设有两个进油管,所述两个进油管连接有储油桶,并且两个进油管的内侧设有一段延长管(7),所述延长管(7)中滑动连接有塞头(8),所述塞头(8)和两个梯形块(6)之间设有能控制出油的出油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包括油箱(1)、底座(2)、两个压辊(3)、涂油辊(4)和连接架(5),所述两个压辊(3)、涂油辊(4)均和连接架(5)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左右两侧设有凸出块(11),所述凸出块(11)的倾斜面上设有T型凹槽一(111),所述底座(2)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梯形块(6),所述两个梯形块(6)的内侧面设有使梯形块(6)靠拢的弹性组件一,所述两个梯形块(6)的内侧面设有配合T型凹槽一(111)的T型凸起一(62),所述T型凸起一(62)的顶部设有阻挡片(63),所述连接架(5)和两个梯形块(6)之间设有能跟随油箱(1)内油量调整涂油辊(4)位置的调整组件,所述油箱(1)上方设有两个进油管,所述两个进油管连接有储油桶,并且两个进油管的内侧设有一段延长管(7),所述延长管(7)中滑动连接有塞头(8),所述塞头(8)和两个梯形块(6)之间设有能控制出油的出油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框架(51)、支撑柱(52),所述框架(51)的左右内壁呈倾斜状态,且设有T型凸起二(511),所述两个梯形块(6)的外侧面设有配合T型凸起二(511)的T型凹槽二(64),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跃健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昊天化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