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28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射频识别装置和滚筒输送机,射频识别装置包括龙门架式壳体,滚筒输送机穿装于壳体中,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射频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壳体上于运输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启闭的壳体门,以屏蔽外接对射频识别模块的干扰。装有多块电能表的表箱放置于滚筒输送机上,进入射频识别装置的壳体中后,沿运输方向两侧的壳体门闭合,由射频识别模块对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读取进行电子记录,代替人工记录,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出错率,壳体门的设置降低了外界对射频信号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出错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表转运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在产品批量生产过程中均会面临产品的存取问题,存放时将产品进行批量的码垛,并详细记录存放的信息,便于取件,取件时需要拆垛。现有技术中大多还是采用叉车对体积较重的产品进行码垛和拆垛,对于重量较轻的产品一般由人工进行码垛和拆垛。以电能表为例,在存放时一般采用表箱存放,一个表箱里放置多个电能表,这些表箱存放在货架上。但是在存取的时候,电能表的出入库以及盘点均由人工记录,每一种型号的电能表存放的位置也由人工记录,不仅造成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记录容易出现错误及纰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人劳动强度大以及人工记录容易出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包括射频识别装置和用于运输表箱的滚筒输送机,射频识别装置包括龙门架式壳体,滚筒输送机穿装于壳体中,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射频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壳体上于运输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启闭的壳体门,以屏蔽外接对射频识别模块的干扰。各所述壳体门均包括上门板和下门板,壳体上设置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门板上下导向安装的导杆,壳体上设置有驱动相应门板上下运动以实现壳体门启闭的壳体门驱动机构。所述壳体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顶板上的转动杆,转动杆的数量为两个并沿垂直于运输方向间隔设置,各转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皮带轮对应的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各上门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一侧皮条上,各下门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另一侧皮条上。各所述转动杆上均设置有传动轮,两个转动杆的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连接,壳体门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顶板上的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一个转动杆上设置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连接。所述上、下门板沿垂直于运输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折边,折边形成的台阶用于容纳相应皮带,上门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一侧皮条上,下门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另一侧皮条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与相应这边形成的台阶匹配的U形板,U形板的一侧壁与相应门板的台阶壁连接,U形板的另一侧壁与皮带的相应侧皮条连接。所述壳体内部于滚筒输送机上方设置有相机,以对下方表箱中的电能表进行拍照留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装有多块电能表的表箱放置于滚筒输送机上,进入射频识别装置的壳体中后,沿运输方向两侧的壳体门闭合,由射频识别模块对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读取进行电子记录,代替人工记录,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出错率,壳体门的设置降低了外界对射频信号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出错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射频识别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中相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顶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的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包括射频识别装置1和用于运输表箱的滚筒输送机。射频识别装置包括龙门架式壳体,滚筒输送机穿装于壳体中,滚筒输送机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详细结构进行描述,简单来讲滚筒输送机包括机架5,机架上设置有多个电动滚筒2。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射频识别模块4,射频识别模块包括由RFID标签天线及芯片组成的RFID电子标签应答器,用于读取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壳体上于运输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启闭的壳体门,以屏蔽外接对射频识别模块的干扰。各壳体门均包括上门板7和下门板8,壳体上设置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门板上下导向安装的导杆16,壳体上设置有驱动相应门板上下运动以实现壳体门启闭的壳体门驱动机构。壳体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顶板上的转动杆11,转动杆的数量为两个并沿垂直于运输方向间隔设置。各转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3,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皮带轮对应的第二皮带轮17,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各上门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一侧皮条上,各下门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另一侧皮条上。各转动杆上均设置有传动轮27,两个转动杆的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壳体门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顶板上的电机10,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主动轮,一个转动杆上设置有从动轮12,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上、下门板沿垂直于运输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折边14,折边形成的台阶用于容纳相应皮带。上门板通过第一连接板15连接于相应皮带的一侧皮条上,下门板通过第二连接板18连接于相应皮带的另一侧皮条上。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与相应这边形成的台阶匹配的U形板,U形板的一侧壁与相应门板的台阶壁连接,U形板的另一侧壁与皮带的相应侧皮条连接。与各U形板对应的设置有压板19,压板与相应U形板夹在皮带相应侧皮条的两侧,并通过螺钉连接。壳体内部于滚筒输送机上方设置有相机20,以对下方表箱中的电能表进行拍照留存。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上下导向移动设置有用于与表箱限位挡止配合的表箱挡板9,表箱挡板的厚度相遇两个电动滚筒之间的间隙。安装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表箱挡板上下移动的挡板驱动机构。挡板驱动机构可以采用油缸驱动表箱挡板上下运动。滚筒输送机的一端下方设置有用于顶起表箱的顶起机构6,顶起机构包括安装框架21,安装框架21上设置有剪叉式千斤顶22,剪叉式千斤顶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和其驱动结构。剪叉式千斤顶上端设置有水平板24,水平板上设置有支撑柱25,支撑柱上设置有支撑板26,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并沿运输方向间隔设置,用于支撑表箱。安装框架上设置有导柱23,水平板24上下导向移动安装于导柱23上。在使用时,装有多块电能表的表箱放置于滚筒输送机上,进入射频识别装置的壳体中后,沿运输方向两侧的壳体门闭合,由射频识别模块对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读取进行电子记录,代替人工记录,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出错率,壳体门的设置降低了外界对射频信号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出错率。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皮带也可以由链条代替,此时相应的皮带轮由链轮代替;上、下门板的两端也可以设置U形槽,使用时上门板上U形槽的一个槽壁与相应皮带的一侧皮条连接,下门板上U形槽的另一槽壁与相应皮带的另一侧皮条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识别装置和用于运输表箱的滚筒输送机,射频识别装置包括龙门架式壳体,滚筒输送机穿装于壳体中,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射频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壳体上于运输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启闭的壳体门,以屏蔽外接对射频识别模块的干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射频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识别装置和用于运输表箱的滚筒输送机,射频识别装置包括龙门架式壳体,滚筒输送机穿装于壳体中,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射频识别模块,用于读取各电能表上的电子标签,壳体上于运输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启闭的壳体门,以屏蔽外接对射频识别模块的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射频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壳体门均包括上门板和下门板,壳体上设置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相应门板上下导向安装的导杆,壳体上设置有驱动相应门板上下运动以实现壳体门启闭的壳体门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射频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壳体顶板上的转动杆,转动杆的数量为两个并沿垂直于运输方向间隔设置,各转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皮带轮对应的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各上门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一侧皮条上,各下门板连接于相应皮带的另一侧皮条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起色智能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