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26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包括主箱体、弹簧绳和电机,所述主箱体上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通过柱状轴与限位环相互连接,并且固定板上固定有旋转杆,同时旋转杆上轴承固定有桶盖,所述电机固定在主箱体底部,所述旋转轴轴承固定在主箱体上,且旋转轴顶端固定有载物台,并且载物台上设置有凸圆,同时凸圆上设置有垃圾袋,所述垃圾袋顶端与主箱体和限位环相互连接。该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采用自动打包结构实现对垃圾袋的打包,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垃圾袋打包时与垃圾接触,造成细菌感染,在桶盖上设置凹槽,放入樟脑丸和活性炭,可以吸收垃圾散发的异味,并且可以防止苍蝇等昆虫的靠近和滋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垃圾桶
,具体为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
技术介绍
垃圾桶是指装放垃圾的容器,主要由金属或塑胶制成,一般为了保持垃圾桶内的整洁,会在垃圾桶内套上一层垃圾袋,当垃圾装满后,将垃圾与垃圾袋一同丢弃即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桶这一便捷式工具走进千家万户,所以有垃圾桶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而垃圾桶在使用时,将垃圾丢入垃圾桶的垃圾袋内,一般需要等垃圾装满后才连同垃圾袋一同丢弃,而垃圾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并散发异味,特别是厨余垃圾,而现有的垃圾桶结构简单、不能有效消除异味、且在打包过程中人手比较容易与垃接触,造成细菌感染,所以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传统的垃圾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结构简单、不能有效消除异味和不易打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包括主箱体、弹簧绳和电机,所述主箱体上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通过柱状轴与限位环相互连接,并且固定板上固定有旋转杆,同时旋转杆上轴承固定有桶盖,所述桶盖通过第一扭力弹簧与旋转杆相互连接,且第一扭力弹簧固定在旋转杆上,并且桶盖内侧开设有凹槽,同时凹槽内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轴承固定有活动板,且活动板通过第二扭力弹簧与桶盖相互连接,并且第二扭力弹簧固定在固定杆上,所述弹簧绳固定在主箱体内,且弹簧绳末端与活动杆相互连接,并且活动杆上固定有橡胶垫,同时活动杆上固定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与导向轮相互连接,且尼龙绳末端固定有拉环,所述电机固定在主箱体底部,且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主动齿轮,并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轴承固定在主箱体上,且旋转轴顶端固定有载物台,并且载物台上设置有凸圆,同时凸圆上设置有垃圾袋,所述垃圾袋顶端与主箱体和限位环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桶盖通过旋转杆与主箱体构成转动机构,且桶盖通过第一扭力弹簧与旋转杆构成弹性机构。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通过固定杆与桶盖构成转动机构,且活动板为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主箱体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杆通过弹簧绳与主箱体构成弹性机构。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为啮合连接,且主动齿轮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载物台的直径小于主箱体的宽度,且载物台通过旋转轴与主箱体构成转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采用自动打包结构实现对垃圾袋的打包,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垃圾袋打包时与垃圾接触,造成细菌感染,在桶盖上设置凹槽,放入樟脑丸和活性炭,可以吸收垃圾散发的异味,并且可以防止苍蝇等昆虫的靠近和滋生。1.通过按压活动板,配合固定杆的作用可以打开凹槽,进行放置樟脑丸和活性碳,松开活动板,在第二扭力弹簧作用下活动板恢复原位,通过活动板上的网孔对垃圾袋内的异味进行吸收。2.通过拉动拉环,可以锁扣在限位环和主箱体之间的垃圾袋向一侧聚集,配合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轴、载物台和凸圆的作用,实现对垃圾袋自动打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箱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箱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桶盖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箱体;2、固定板;3、限位环;4、旋转杆;5、桶盖;6、第一扭力弹簧;7、凹槽;8、固定杆;9、活动板;10、第二扭力弹簧;11、弹簧绳;12、活动杆;13、橡胶垫;14、尼龙绳;15、导向轮;16、拉环;17、电机;18、主动齿轮;19、从动齿轮;20、旋转轴;21、载物台;22、凸圆;23、垃圾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包括主箱体1、固定板2、限位环3、旋转杆4、桶盖5、第一扭力弹簧6、凹槽7、固定杆8、活动板9、第二扭力弹簧10、弹簧绳11、活动杆12、橡胶垫13、尼龙绳14、导向轮15、拉环16、电机17、主动齿轮18、从动齿轮19、旋转轴20、载物台21、凸圆22和垃圾袋23,主箱体1上固定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通过柱状轴与限位环3相互连接,并且固定板2上固定有旋转杆4,同时旋转杆4上轴承固定有桶盖5,桶盖5通过第一扭力弹簧6与旋转杆4相互连接,且第一扭力弹簧6固定在旋转杆4上,并且桶盖5内侧开设有凹槽7,同时凹槽7内固定有固定杆8,固定杆8上轴承固定有活动板9,且活动板9通过第二扭力弹簧10与桶盖5相互连接,并且第二扭力弹簧10固定在固定杆8上,弹簧绳11固定在主箱体1内,且弹簧绳11末端与活动杆12相互连接,并且活动杆12上固定有橡胶垫13,同时活动杆12上固定有尼龙绳14,尼龙绳14与导向轮15相互连接,且尼龙绳14末端固定有拉环16,电机17固定在主箱体1底部,且电机17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主动齿轮18,并且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19固定在旋转轴20上,旋转轴20轴承固定在主箱体1上,且旋转轴20顶端固定有载物台21,并且载物台21上设置有凸圆22,同时凸圆22上设置有垃圾袋23,垃圾袋23顶端与主箱体1和限位环3相互连接。桶盖5通过旋转杆4与主箱体1构成转动机构,且桶盖5通过第一扭力弹簧6与旋转杆4构成弹性机构,保证在打开桶盖5向箱体内丢入垃圾后,桶盖5在第一扭力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可以自动对主箱体1进行封闭,防止异味散发。活动板9通过固定杆8与桶盖5构成转动机构,且活动板9为网状结构,方便对凹槽7内的物品进行定期更换,网状结构的活动板9可以使凹槽7内的活性炭对异味进行有效吸收。活动杆12与主箱体1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杆12通过弹簧绳11与主箱体1构成弹性机构,在拉环16的作用下,保证活动杆12能够正常移动,带动垃圾袋23向一侧聚集,方便后期打包。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为啮合连接,且主动齿轮18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19的直径,保证在电机17的带动下,主动齿轮18带动载物台21进行缓慢稳定旋转,避免转速过快造成垃圾袋23损坏。载物台21的直径小于主箱体1的宽度,且载物台21通过旋转轴20与主箱体1构成转动机构,使载物台21在电机17的带动下能够匀速转动,实现对垃圾袋23的打包,并且保证载物台21转动过程中不与主箱体1发生碰撞造成损坏。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生活用垃圾桶时,首先将垃圾袋23放置在主箱体1内,转动限位环3对垃圾袋23进行简单限位,此时垃圾袋23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在限位环3和垃圾袋23之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包括主箱体(1)、弹簧绳(11)和电机(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上固定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通过柱状轴与限位环(3)相互连接,并且固定板(2)上固定有旋转杆(4),同时旋转杆(4)上轴承固定有桶盖(5),所述桶盖(5)通过第一扭力弹簧(6)与旋转杆(4)相互连接,且第一扭力弹簧(6)固定在旋转杆(4)上,并且桶盖(5)内侧开设有凹槽(7),同时凹槽(7)内固定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上轴承固定有活动板(9),且活动板(9)通过第二扭力弹簧(10)与桶盖(5)相互连接,并且第二扭力弹簧(10)固定在固定杆(8)上,所述弹簧绳(11)固定在主箱体(1)内,且弹簧绳(11)末端与活动杆(12)相互连接,并且活动杆(12)上固定有橡胶垫(13),同时活动杆(12)上固定有尼龙绳(14),所述尼龙绳(14)与导向轮(15)相互连接,且尼龙绳(14)末端固定有拉环(16),所述电机(17)固定在主箱体(1)底部,且电机(17)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主动齿轮(18),并且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19)固定在旋转轴(20)上,所述旋转轴(20)轴承固定在主箱体(1)上,且旋转轴(20)顶端固定有载物台(21),并且载物台(21)上设置有凸圆(22),同时凸圆(22)上设置有垃圾袋(23),所述垃圾袋(23)顶端与主箱体(1)和限位环(3)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异味外泄的日常生活用垃圾桶,包括主箱体(1)、弹簧绳(11)和电机(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上固定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通过柱状轴与限位环(3)相互连接,并且固定板(2)上固定有旋转杆(4),同时旋转杆(4)上轴承固定有桶盖(5),所述桶盖(5)通过第一扭力弹簧(6)与旋转杆(4)相互连接,且第一扭力弹簧(6)固定在旋转杆(4)上,并且桶盖(5)内侧开设有凹槽(7),同时凹槽(7)内固定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上轴承固定有活动板(9),且活动板(9)通过第二扭力弹簧(10)与桶盖(5)相互连接,并且第二扭力弹簧(10)固定在固定杆(8)上,所述弹簧绳(11)固定在主箱体(1)内,且弹簧绳(11)末端与活动杆(12)相互连接,并且活动杆(12)上固定有橡胶垫(13),同时活动杆(12)上固定有尼龙绳(14),所述尼龙绳(14)与导向轮(15)相互连接,且尼龙绳(14)末端固定有拉环(16),所述电机(17)固定在主箱体(1)底部,且电机(17)输出轴末端固定有主动齿轮(18),并且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相互连接,同时从动齿轮(19)固定在旋转轴(20)上,所述旋转轴(20)轴承固定在主箱体(1)上,且旋转轴(20)顶端固定有载物台(21),并且载物台(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奕名陈林德伍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环群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