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93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用于安装至天窗前横梁,对接软轴槽,包括支架本体,其中支架本体包括:支撑板部,支撑板部用于支撑驱动软轴;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延伸于支撑板部一侧,用以卡接至天窗前横梁;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延伸于支撑板部另一侧,用于搭覆至天窗前横梁,且具有螺丝安装孔,螺丝安装孔通过螺丝固定于天窗前横梁;以及第三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延伸于支撑板部一端,用于卡接至天窗前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卡接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卡接部相互配合,将支撑板部活动安装至天窗前横梁,实现与软轴槽的对接,便于局部支撑,避免驱动软轴脱出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全景天窗软轴支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的汽车上都安装有全景天窗,汽车全景天窗多为框架结构,因不同客户对天窗布置要求不同,当驱动天窗运行的双马达前置时,前梁上局部驱动软轴槽无法完全贯穿成型布局,局部驱动软轴槽以开一半的封闭式槽进行布局,这样就有一半暴露在外,在运行的时候,驱动软轴就会脱出。因此,目前缺乏一种能够活动衔接至暴露的驱动软轴槽运行区域的支架,以此对接至前后的驱动软轴槽,实现驱动软轴槽的运行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用于避免以往软轴槽无法全段成型在天窗前横梁上,因此局部暴露的区域容易发生驱动软轴脱出的麻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用于安装至天窗前横梁,对接软轴槽,包括支架本体,其中支架本体包括:支撑板部,支撑板部用于支撑驱动软轴;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延伸于支撑板部一侧,用以卡接至天窗前横梁;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延伸于支撑板部另一侧,用于搭覆至天窗前横梁,且具有螺丝安装孔,螺丝安装孔通过螺丝固定于天窗前横梁;以及第三卡接部,第三卡接部延伸于支撑板部一端,用于卡接至天窗前横梁。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安装部相对靠近支撑板部的前端,第三卡接部延伸于支撑板部的后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支撑板部通过平面支撑驱动软轴,且背面设有多个加强筋。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加强筋多次弯折。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卡接部具有朝向第三卡接部的插片部及位于插片部后端的挡块部,插片部前端厚度渐薄。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三卡接部包括延伸于支撑板部端部的两个卡接扣,卡接扣相互间隔,且前端上表面斜度向下。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卡接扣前端渐窄。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卡接扣下表面具有凸起的导向筋。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安装部一侧还设有限位长槽,限位长槽用于穿设限位天窗前横梁上的限位块。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支架本体一体注塑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第一卡接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卡接部相互配合,将支撑板部活动安装至天窗前横梁,实现与软轴槽的对接,便于局部支撑,避免驱动软轴脱出的麻烦。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支撑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支撑正面示意图。附图标记天窗前横梁10,软轴槽20,支架本体30,支撑板部40,第一卡接部41,第二安装部42,第三卡接部43,螺丝安装孔50,加强筋60,插片部71,挡块部72,卡接扣80,导向筋81,限位长槽9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支撑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支撑正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用于安装至天窗前横梁10,对接软轴槽20,包括支架本体30,其中支架本体30包括:支撑板部40,第一卡接部41,第二安装部42,以及第三卡接部43。其中,支撑板部40用于支撑驱动软轴,对接软轴槽20,封闭起局部暴露的软轴槽20,实现驱动软轴的全段支撑。第一卡接部41延伸于支撑板部40一侧,用以卡接至天窗前横梁10,其与天窗前横梁10上的卡接部位相匹配,完成限位。第二安装部42延伸于支撑板部40另一侧,用于搭覆至天窗前横梁10,且具有螺丝安装孔50,螺丝安装孔50通过螺丝固定于天窗前横梁10,配合对面的第一卡接部41完成限位之后的锁附,加强固定。第三卡接部43延伸于支撑板部40一端,用于卡接至天窗前横梁10,在安装的时候,可以首先对准第三卡接部41,完成预先的定位,之后再依次对接第一卡接部41与第二安装部42,完成组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驱动软轴的局部支撑,避免运行时脱出的麻烦,保证安全运行。优选地,支架本体30一体注塑成型,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应用至需要局部暴露的软轴槽20的天窗前横梁10上安装,使用范围较广。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部42相对靠近支撑板部40的前端,第三卡接部43延伸于支撑板部40的后端,首尾对应配合,加强稳定性。另外,本技术的支撑板部40通过平面支撑驱动软轴,运行顺滑流畅,减少了噪音的产生,且背面设有多个加强筋60,借此提高支撑板部40的强度,减少因为振动产生的损伤,增强耐用性能。优选地,加强筋60多次弯折,实现应力分散,提高实用性。请继续参考图2,第一卡接部41具有朝向第三卡接部43的插片部71及位于插片部71后端的挡块部72。其中,插片部71前端厚度渐薄,提高安装时的导向性,安装便捷,后端的挡块部72则形成限位,避免晃动,加强稳定性。请继续参考图3,第三卡接部43包括延伸于支撑板部40端部的两个卡接扣80,卡接扣80相互间隔,且前端上表面斜度向下,提高安装时的导向性,便于安装卡扣。优选一实施例中,卡接扣80前端渐窄,进一步提高安装时的导向性,便于安装卡扣。另外,卡接扣80下表面具有凸起的导向筋81,实现卡接扣80的导向安装,同时增强其强度,避免因振动产生损坏,提高耐用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第二安装部42一侧还设有限位长槽90,限位长槽90用于穿设限位天窗前横梁10上的限位块,完成限位,避免在驱动软轴运行时,对支架本体30产生带动,使其松动偏移,加强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第一卡接部41、第二安装部42、及第三卡接部43相互配合,将支撑板部40活动安装至天窗前横梁10,实现与软轴槽20的对接,便于局部支撑,避免驱动软轴脱出的麻烦。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用于安装至天窗前横梁,对接软轴槽,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n支撑板部,所述支撑板部用于支撑驱动软轴;/n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部一侧,用以卡接至所述天窗前横梁;/n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部另一侧,用于搭覆至所述天窗前横梁,且具有螺丝安装孔,所述螺丝安装孔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天窗前横梁;以及/n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部一端,用于卡接至所述天窗前横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用于安装至天窗前横梁,对接软轴槽,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支撑板部,所述支撑板部用于支撑驱动软轴;
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部一侧,用以卡接至所述天窗前横梁;
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部另一侧,用于搭覆至所述天窗前横梁,且具有螺丝安装孔,所述螺丝安装孔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天窗前横梁;以及
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部一端,用于卡接至所述天窗前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靠近所述支撑板部的前端,所述第三卡接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部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支撑板部通过平面支撑所述驱动软轴,且背面设有多个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景天窗前横梁软轴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强筋多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贲华张辉魏靖焦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铁锚明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