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面仪硅胶壳及其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72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洁面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洁面仪硅胶壳及其加工模具,所述洁面仪硅胶壳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的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所述加工模具包括用于成型硅胶底壳的第一模具、用于成型第一硅胶中壳的第二模具、用于成型第二硅胶中壳的第三模具以及用于成型硅胶顶壳的第四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工模具通过将分型线设置在硅胶底壳的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第一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第二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以及硅胶顶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依次插接组装后看不到分型线,不会影响洁面仪的整体外观造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洁面仪硅胶壳及其加工模具
本技术涉及洁面仪
,具体涉及一种洁面仪硅胶壳及其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通过手动清洁面部皮肤时只能将皮肤表面的污渍清理掉,对于位于毛孔深处的杂质并没有太大的清洁效果,这些杂质随时间堆积在毛孔中会引起一系列的皮肤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研制出用于清洁皮肤的洁面仪,主要运用超声波原理让洗脸刷上的细毛震动,从而达到高效无刺激的清洁和按摩效果。现有的洁面仪一般采用按摩舒适的硅胶壳包覆,而硅胶在加工时,进行灌注使用的模具大多由几部分拼接而成,而接缝处的位置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平滑,会有细小的缝隙,在灌注的配件产出时,该位置会有细小的边缘突起分模线,又称之为分型线。如不消除该模具分型线,将严重影响洁面仪硅胶底壳的美观;而要消除该模具分型线,需要经过后续的打磨抛光步骤,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洁面仪硅胶壳的加工模具,该加工模具通过将分型线设置在硅胶底壳的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第一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第二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以及硅胶顶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依次插接组装后看不到分型线,不会影响洁面仪的整体外观造型。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洁面仪硅胶壳,该洁面仪硅胶壳由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组装而成,且通过合理的设置上述配件的分型线位置,组装后看不到分型线,不会影响洁面仪的整体外观造型,且无需后续的打磨抛光处理,减少加工流程,降低成本。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洁面仪硅胶壳的加工模具,所述洁面仪硅胶壳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的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所述加工模具包括用于成型硅胶底壳的第一模具、用于成型第一硅胶中壳的第二模具、用于成型第二硅胶中壳的第三模具以及用于成型硅胶顶壳的第四模具;所述硅胶底壳的分型线位于硅胶底壳的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硅胶中壳的分型线位于第一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硅胶中壳的分型线位于第二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所述硅胶顶壳的分型线位于硅胶顶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具沿硅胶底壳的分型线分割为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下模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模腔,每个第一模腔内均设有第一模芯,第一模腔的内侧壁与第一模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硅胶底壳的第一型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具沿第一硅胶中壳的分型线分割为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第二下模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模腔,每个第二模腔内均设有第二模芯,第二模腔的内侧壁与第二模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第一硅胶中壳的第二型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具沿第二硅胶中壳的分型线分割为第三上模和第三下模,第三下模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三模腔,每个第三模腔内均设有第三模芯,第三模腔的内侧壁与第三模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第二硅胶中壳的第三型腔。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模具沿硅胶顶壳的分型线分割为第四上模和第四下模,第四下模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四模腔,每个第四模腔内均设有第四模芯,第四模腔的内侧壁与第四模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硅胶顶壳的第四型腔。本技术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洁面仪硅胶壳,所述洁面仪硅胶壳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的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所述洁面仪硅胶壳采用上述所述的加工模具加工制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的一侧分别包覆有刷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一侧包覆的刷毛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尺寸的刷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加工模具通过将分型线设置在硅胶底壳的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第一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第二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以及硅胶顶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依次插接组装后看不到分型线,不会影响洁面仪的整体外观造型。本技术的洁面仪硅胶壳由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组装而成,且通过合理的设置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的分型线位置,组装后看不到分型线,不会影响洁面仪的整体外观造型,且无需后续的打磨抛光处理,减少加工流程,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第一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第一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第一模具成型后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第二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第二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第二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第二模具成型后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第三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所述第三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所述第三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所述第三模具成型后的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所述第四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所述第四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所述第四上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所述第四模具成型后的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所述洁面仪硅胶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所述洁面仪硅胶底壳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所述洁面仪硅胶底壳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为:硅胶底壳10、第一硅胶中壳20、第二硅胶中壳30、硅胶顶壳40、刷毛50;第一分型线100、第二分型线200、第三分型线300、第四分型线400;第一环形凸条101、第一环形凹槽201、第二环形凸条202、第二环形凹槽301、第三环形凸条302、第三环形凹槽401;第一模具1、第一上模11、第一下模12、第一模腔13、第一模芯14;第二模具2、第二上模21、第二下模22、第二模腔23、第二模芯24;第三模具3、第三上模31、第三下模32、第三模腔33、第三模芯34;第四模具4、第四上模41、第四下模42、第四模腔43、第四模芯4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见图1-16,一种洁面仪硅胶壳的加工模具,所述洁面仪硅胶壳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的硅胶底壳10、第一硅胶中壳20、第二硅胶中壳30和硅胶顶壳40,所述加工模具包括用于成型硅胶底壳10的第一模具1、用于成型第一硅胶中壳20的第二模具2、用于成型第二硅胶中壳30的第三模具3以及用于成型硅胶顶壳40的第四模具4;所述硅胶底壳10的分型线(即第一分型线100)位于硅胶底壳10的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洁面仪硅胶壳的加工模具,所述洁面仪硅胶壳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的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模具包括用于成型硅胶底壳的第一模具、用于成型第一硅胶中壳的第二模具、用于成型第二硅胶中壳的第三模具以及用于成型硅胶顶壳的第四模具;所述硅胶底壳的分型线位于硅胶底壳的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硅胶中壳的分型线位于第一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硅胶中壳的分型线位于第二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所述硅胶顶壳的分型线位于硅胶顶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洁面仪硅胶壳的加工模具,所述洁面仪硅胶壳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插接的硅胶底壳、第一硅胶中壳、第二硅胶中壳和硅胶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模具包括用于成型硅胶底壳的第一模具、用于成型第一硅胶中壳的第二模具、用于成型第二硅胶中壳的第三模具以及用于成型硅胶顶壳的第四模具;所述硅胶底壳的分型线位于硅胶底壳的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硅胶中壳的分型线位于第一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硅胶中壳的分型线位于第二硅胶中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所述硅胶顶壳的分型线位于硅胶顶壳的侧面与底面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面仪硅胶壳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沿硅胶底壳的分型线分割为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下模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一模腔,每个第一模腔内均设有第一模芯,第一模腔的内侧壁与第一模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硅胶底壳的第一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面仪硅胶壳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沿第一硅胶中壳的分型线分割为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第二下模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模腔,每个第二模腔内均设有第二模芯,第二模腔的内侧壁与第二模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第一硅胶中壳的第二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秋生叶坤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帝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