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71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镜头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具有十片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固定透镜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第五透镜至第十透镜构成补偿透镜组,光阑设置在变倍透镜组和补偿透镜组之间,并对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的屈光率和面型进行相应限定,且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采用非球面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透镜数量较少,成本低,系统总长短,体积小;分辨率高;像面大;成像质量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镜头
,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光学成像镜头被广泛地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会议、车载监控、安防监控、无人机航拍、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照相机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使用非常便捷,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但目前市场上用于安防监控、无人机航拍、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变焦镜头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透镜数量过多,使得镜头整体成本过高,光学系统总长TTL过长,整体体积过大,使安装使用具有局限性;成像分辨率低;成像面小,信噪比高,感光性能差等,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要求,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光阑以及第五透镜至第十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固定透镜组;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负屈光率,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十透镜具负屈光率,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至第十透镜构成补偿透镜组;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三组元变焦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进一步的,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16阶偶次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16阶偶次非球面。进一步的,该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采用玻璃材料制成。进一步的,该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相互胶合。更进一步的,该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相互胶合。更进一步的,该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相互胶合。更进一步的,该第九透镜和第十透镜相互胶合。更进一步的,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小于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小于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第七透镜的色散系数小于第八透镜的色散系数;第九透镜的色散系数小于第十透镜的色散系数。更进一步的,该三组元变焦镜头更满足:1.60<nd1<1.70,50.00<vd1<60.00,1.40<nd2<1.45,90.00<vd2<100.00,1.75<nd3<1.85,45.00<vd3<50.00,1.90<nd4<2.10,20.00<vd4<30.00,1.70<nd5<1.80,45.00<vd5<55.00,1.80<nd6<1.90,40.00<vd6<50.00,2.00<nd7<2.10,25.00<vd7<30.00,1.60<nd8<1.65,55.00<vd8<65.00,1.95<nd9<2.05,17.00<vd9<25.00,1.70<nd10<1.80,50.00<vd10<55.00,其中,nd1-nd10分别为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的折射率,vd1-vd10分别为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的色散系数。进一步的,该三组元变焦镜头更满足:3.0<|fA/fB|<4.0,0.5<|fC/fB|<0.9,其中,fA为固定透镜组的焦距,fB为变倍透镜组的焦距,fC为补偿透镜组的焦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透镜数量较少,成本较低,光学系统总长较短,整体体积较小,安装使用方便;分辨率高,成像质量好;成像面大,感光性能更好,成像信噪比低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中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0.470-0.650μm的MTF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中焦距时的0.470-0.650μm的MTF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0.470-0.650μm的MTF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0.550μm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中焦距时的0.550μm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0.550μm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场曲和畸变曲线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中焦距时的场曲和畸变曲线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场曲和畸变曲线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纵向色差曲线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中焦距时的纵向色差曲线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纵向色差曲线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中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0.470-0.650μm的MTF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中焦距时的0.470-0.650μm的MTF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0.470-0.650μm的MTF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0.550μm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中焦距时的0.550μm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0.550μm的横向色差曲线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场曲和畸变曲线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光阑以及第五透镜至第十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n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固定透镜组;/n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n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负屈光率,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十透镜具负屈光率,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至第十透镜构成补偿透镜组;/n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n该三组元变焦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组元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光阑以及第五透镜至第十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固定透镜组;
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
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负屈光率,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十透镜具负屈光率,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至第十透镜构成补偿透镜组;
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该三组元变焦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组元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16阶偶次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16阶偶次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组元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采用玻璃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组元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相互胶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组元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相互胶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组元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相互胶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智宇张荣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