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72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固定群组(1)、变焦群组(2)、第二固定群组(3),对焦群组(4)及滤光片(5);所述变焦群组(2)可沿所述光轴移动,用于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和望远端之间的光学变焦;所述对焦群组(4)可沿所述光轴移动,用于校正所述变焦群组(2)在变焦过程中的像面位置变化;所述第一固定群组(1)的焦距FA,所述变焦群组(2)的焦距FB,所述第二固定群组(3)的焦距FC、所述对焦群组(4)的焦距FD满足:1.45≤FA/FC≤3.25,‑2.3≤FB/FC≤‑0.45,1.10≤FD/FC≤3.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镜头体积小、像面大,可满足多种类型的摄像设备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焦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系统和器件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AI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变焦镜头在在该领域有利进一步的发展应用空间。但由于在AI人脸识别领域需要更加清晰的图像才能够实现其优秀的识别精度和处理效率。因此,对摄像机镜头的光圈、像面、分辨率、红外性能及高低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使用的镜头普遍存在如下缺点:光圈小,不能满足低照度环境下图像对亮度的要求;大像面与小体积不能兼顾,不能满足镜头的空间要求;分辨率低,目前主流的1080P镜头,分辨率在200万,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脸识别对高像素的需求;红外性能与高低温性能不能兼顾,往往通过牺牲高低温性能来满足日夜共焦的要求,但这也已经满足不了高低温环境下人脸识别对实时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能够适用于日夜共焦的4K清晰成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固定群组、变焦群组、第二固定群组,对焦群组及滤光片;所述变焦群组可沿所述光轴移动,用于所述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固定群组(1)、变焦群组(2)、第二固定群组(3),对焦群组(4)及滤光片(5);/n所述变焦群组(2)可沿所述光轴移动,用于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和望远端之间的光学变焦;/n所述对焦群组(4)可沿所述光轴移动,用于校正所述变焦群组(2)在变焦过程中的像面位置变化;/n所述第一固定群组(1)的焦距FA,所述变焦群组(2)的焦距FB,所述第二固定群组(3)的焦距FC、所述对焦群组(4)的焦距FD满足:1.45≤FA/FC≤3.25,-2.3≤FB/FC≤-0.45,1.10≤FD/FC≤3.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固定群组(1)、变焦群组(2)、第二固定群组(3),对焦群组(4)及滤光片(5);
所述变焦群组(2)可沿所述光轴移动,用于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和望远端之间的光学变焦;
所述对焦群组(4)可沿所述光轴移动,用于校正所述变焦群组(2)在变焦过程中的像面位置变化;
所述第一固定群组(1)的焦距FA,所述变焦群组(2)的焦距FB,所述第二固定群组(3)的焦距FC、所述对焦群组(4)的焦距FD满足:1.45≤FA/FC≤3.25,-2.3≤FB/FC≤-0.45,1.10≤FD/FC≤3.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焦距Fw与所述第二固定群组(3)的焦距FC满足:0.5≤Fw/FC≤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群组(1)为正光焦度;所述变焦群组(2)为负光焦度;所述第二固定群组(3)为正光焦度;所述对焦群组(4)为正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所述第一固定群组(1)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1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1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所述变焦群组(2)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2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2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2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所述第二固定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奉刚邹文镔白兴安陈汇东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