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46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高压油管设置有管壁通孔,高压油管在靠近管壁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沿高压油管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接触面,压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第一卡套设置有构造为圆弧状的第一抵接面,第二卡套设置有构造为圆弧状的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均能够抵接至接触面,第一卡套还设置有与管壁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的检测通孔,第一卡套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测试装置的安装通孔,安装通孔与检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压力测试装置能够经由检测通孔和管壁通孔检测高压油管的压力。由此,使得高压油管内的油液经由管壁通孔和检测通孔接触压力测试装置,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避免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检测设备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柴油机在工作的过程中,燃油从高压油泵经过高压油管,被输送到安装于柴油机上的喷油器,然后被喷入柴油机气缸中,进行压缩和燃烧。为了更准确地控制柴油机的工作状态,需要实时了解高压油管中的燃油的压力。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取高压油管中的动态压力,通常是在高压油管上焊接搭子或者安装转接块,然后在搭子或转接块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从而获知高压油管内的压力。然而,当在高压油管上焊接搭子时,焊接处容易产生咬边、焊瘤、气孔等,既容易造成漏油,同时也可能会影响高压油管内的流场分布,造成测试失真;当在高压油管上安装转接块时,需要改变高压油管的整体结构,造成三通效果,同样会影响高压油管内的流场分布,造成测试失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所述高压油管设置有管壁通孔,所述高压油管在靠近所述管壁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沿所述高压油管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接触面,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卡套,所述第一卡套设置有能够抵接至所述接触面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构造为圆弧状,所述第一卡套还设置有与所述管壁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的检测通孔;以及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设置有能够抵接至所述接触面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构造为圆弧状;其中,所述第一卡套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检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经由所述检测通孔和所述管壁通孔检测所述高压油管的压力。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套和所述第二卡套通过设置在所述高压油管两侧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与所述高压油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平行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套远离所述第二卡套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的卡套顶面,所述卡套顶面垂直于所述检测通孔的轴向方向。可选地,当高压油管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时,所述第一螺栓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螺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卡套顶面到所述高压油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之间的比值为1.25至1.3。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卡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栓的中心线、所述第二螺栓的中心线和所述检测通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面的内径大于所述接触面的外径;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内径大于所述接触面的外径。可选地,所述安装通孔的底面构造为平面,所述安装通孔的底面垂直于所述检测通孔的轴向方向。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套靠近所述高压油管的一侧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抵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上;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卡套靠近所述高压油管的一侧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抵接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上。可选地,构成所述第一卡套和/或所述第二卡套的材质的刚度小于所述高压油管的管壁的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测试装置,可用于套设在具有管壁通孔的高压油管上,能够准确地检测高压油管内的压力,而且,相比于焊接搭子或者安装转接块能够减少对高压油管的破坏,能够尽可能小地影响高压油管内的流场分布。此外,第一卡套的第一抵接面直接接触高压油管的接触面,使得高压油管内的油液经由管壁通孔和检测通孔接触压力传感器,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避免漏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压力测试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压力测试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高压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压力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为图1中所示的压力测试装置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0:第一卡套111:第一抵接面112:检测通孔113:安装通孔114:卡套顶面115:第一凸台116:第一通孔117:第二通孔120:第二卡套121:第二抵接面122:第一螺栓孔123:第二螺栓孔124:第二凸台131:第一螺栓132:第二螺栓140:高压油管141:管壁通孔142: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该压力测试装置能够套设在柴油机的高压油管上,并能够通过高压油管上的通孔精准地检测高压油管内的压力。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测试装置作进一步地说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压油管140的压力测试装置,该压力测试装置能够对图3中所示的高压油管140进行压力测试。其中,如图3所示,高压油管140的管壁设置有管壁通孔141,管壁通孔141可以沿高压油管140的横截面的径向方向延伸。此外,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接触压力测试装置,高压油管140在靠近管壁通孔141的位置设置有沿高压油管14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接触面142。如图1至图5所示,压力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卡套110和第二卡套120,第一卡套110和第二卡套120能够分别从高压油管140的两侧以套设的方式与高压油管140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管设置有管壁通孔,所述高压油管在靠近所述管壁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沿所述高压油管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接触面,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包括:/n第一卡套,所述第一卡套设置有能够抵接至所述接触面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构造为圆弧状,所述第一卡套还设置有与所述管壁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的检测通孔;以及/n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设置有能够抵接至所述接触面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构造为圆弧状;/n其中,所述第一卡套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检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经由所述检测通孔和所述管壁通孔检测所述高压油管的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管设置有管壁通孔,所述高压油管在靠近所述管壁通孔的位置设置有沿所述高压油管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圆环状的接触面,所述压力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卡套,所述第一卡套设置有能够抵接至所述接触面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构造为圆弧状,所述第一卡套还设置有与所述管壁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的检测通孔;以及
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设置有能够抵接至所述接触面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构造为圆弧状;
其中,所述第一卡套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检测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够经由所述检测通孔和所述管壁通孔检测所述高压油管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套和所述第二卡套通过设置在所述高压油管两侧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与所述高压油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套远离所述第二卡套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的卡套顶面,所述卡套顶面垂直于所述检测通孔的轴向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压油管的压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高压油管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时,所述第一螺栓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螺栓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卡套顶面到所述高压油管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底柯张松娟马龙卢浩宇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