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131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用户换热站一次侧管路输入段和输出段的换热介质的压差值并记为用户实际压差值,计算出所有用户实际压差值中的最小值,并将该最小值记为实际最小压差值,调节输送泵的运行频率,使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一次侧管路的设计压差值。该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情况下控制输送泵在较低的频率下运行,该方法有利于降低系统中的输送泵的能耗,从而降低整个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冷供热系统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水力工况失调现象普遍存在,以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为例,总站通过水泵将总站内集中制备的冷冻水或热水输送至周边的各个建筑,在前期设计计算中每栋建筑都计算分配了固定的冷冻水或热水循环流量,按设计流量进行供冷或供热,建筑内的室内环境温度就能达到设计要求。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系统在非设计日负荷下运行时,各个用户的负荷是实时变化的,为保证每个用户有足够的冷量或热量,输送泵通常是在超设计流量的工况下运行,这样会导致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输送的冷源或热源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费用也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中的输送泵的能耗,从而降低整个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费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户换热站的一次侧管路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检测所述输入段的一次侧换热介质和所述输出段的一次侧换热介质的之间的压差值,并将所述输入段和所述输出段的所述一次侧换热介质的压差值记为用户实际压差值;收集所有所述用户换热站的所述用户压差值,计算出所有所述用户压差值中的最小值,并将所有所述用户压差值中的最小值记为实际最小压差值;调节输送泵的运行频率,使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一次侧管路的设计压差值。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系统运行过程中,须保证一次侧管路的用户实际压差值不小于一次侧管路的设计压差值,当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一次侧管路的设计压差值时,实际最小压差值对应的用户换热站刚好满足设计要求,此时的输送泵的运行频率为系统可允许的最小运行频率,输送泵的运行能耗低,整个系统的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也较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检测输入段的一次侧换热介质和所述输出段的一次侧换热介质的之间的压差值前,调节安装在所述一次侧管路上的静态平衡阀,使所有所述用户换热站的所述一次侧管路的阻力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调节所述输送泵的运行频率的方式包括:当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小于所述设计压差值时,提高所述输送泵的运行频率,直至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所述设计压差值;当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大于所述设计压差值时,降低所述输送泵的运行频率,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所述设计压差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一次侧管路中设置换热调节阀,在所述用户换热站的运行过程中,且在所述静态平衡阀调节完成后,根据所述用户换热站的二次侧管路的需求调节所述换热调节阀的开度,以改变所述用户换热站的换热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用户换热站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一次侧管路的输入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一次侧管路的输出段连接,将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差值记为所述用户实际压差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每一个所述用户换热站设置用户站控制器,在所述总站设置总站控制器,所述用户站控制器收集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传输至所述总站控制器,所述总站控制器处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所述输送泵的运行。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为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系统简图;图2为图1中的用户换热站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1-总站,102-用户换热站,103-输送泵,104-供液干管,105-回液干管,106-总站控制器,201-换热器,202-输入段,203-换热段,204-输出段,205-二次侧管路,206-压力传感器,207-静态平衡阀,208-换热调节阀,209-用户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下面先对可适用该方法的一种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进行介绍。参照图1,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包括总站101、用户换热站102、输送泵103和输送干管,其中,总站101设有一个,用户换热站102设有多个,输送干管包括供液干管104和回液干管105,供液干管104和回液干管105均与总站101连接。总站101包括制冷机组或制热机组(未示出),在总站101内制取的低温或高温一次侧换热介质最终会输送至用户换热站102。参照图1和图2,用户换热站102包括换热器201、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205,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205均与换热器201连接,一次侧管路中的一次侧换热介质能够流经换热器201,并与同样可以流经换热器201的二次侧管路205中的二次侧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二次侧管路205与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图中未示出用户终端设备)。一次侧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输入段202、换热段203和输出段204,输入段202与供液干管104连接,输出段204与回液干管105连接。在总站101内制取的一次侧换热介质在输送泵103的驱动下,通过供液干管104流向各个用户换热站102的一次侧管路,一次侧换热介质在换热器201内完成换热之后,通过回液干管105回流至总站101内的制冷机组或制热机组。参照图2,用户换热站102包括压力传感器206,压力传感器206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用户换热站的一次侧管路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检测所述输入段中的一次侧换热介质和所述输出段中的一次侧换热介质之间的压差值,并将所述输入段和所述输出段中的一次侧换热介质之间的压差值记为用户实际压差值;/n收集所有所述用户换热站的所述用户实际压差值,计算出所有所述用户实际压差值中的最小值,并将所有所述用户实际压差值中的最小值记为实际最小压差值;/n调节输送泵的运行频率,使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一次侧管路的设计压差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换热站的一次侧管路包括输入段和输出段,检测所述输入段中的一次侧换热介质和所述输出段中的一次侧换热介质之间的压差值,并将所述输入段和所述输出段中的一次侧换热介质之间的压差值记为用户实际压差值;
收集所有所述用户换热站的所述用户实际压差值,计算出所有所述用户实际压差值中的最小值,并将所有所述用户实际压差值中的最小值记为实际最小压差值;
调节输送泵的运行频率,使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一次侧管路的设计压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检测所述输入段的一次侧换热介质和所述输出段的一次侧换热介质之间的压差值前,调节安装在所述一次侧管路上的静态平衡阀,使所有所述一次侧管路的阻力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输送泵的运行频率的方式包括:当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小于所述设计压差值时,提高所述输送泵的运行频率,直至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等于所述设计压差值;当所述实际最小压差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曙光王朝晖傅建平徐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