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29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螺母供料装置,输送滑道的第一端对接于振动盘组件由其上设置的滑道引导传送螺母;横向滑道对接于输送滑道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并引导螺母移动;横向滑道和竖向滑道相互连通,螺母可进入竖向通道;避让通道竖向贯通开设在挡料座的底板上,位于最前端的螺母的下方,避让通道的宽度小于螺母的外径,螺母无法从避让通道向下掉落;端盖用于阻挡限位螺母;端盖上横向贯通开设移出通道;顶针从下向上穿过避让通道进入竖向滑道,带动螺母向上移动;当螺母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顶针带动螺母横向移动,从移出通道横向移出。通过挡料座对螺母提供支撑,螺母无法从避让通道向下掉落,不需要设置开闭机构阻挡后方螺母,避免出现卡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母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装配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螺母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目前一种螺母供料装置的结构图,由输送滑道01、前端螺母限位和开闭机构02、顶针接料机构03等组成。螺母沿着输送滑道01前行到达前端限位处设置的可容纳一个螺母位置的紧闭空间,接着顶针接料机构03上升插入螺母中心开孔后将螺母向前带离;由于螺母成排相互紧贴,为防止与最前一个螺母紧贴的第二个螺母向前移动,需要前端开闭机构动作,该机构通过主动型气爪开合机构、或者被动型弹簧开合结构阻挡第二个螺母,一方面防止第二个螺母以及后续螺母进入前端螺母限位的紧闭空间中掉落,另一方面打开限位处所形成的紧闭空间,以便顶针机构运动带出螺母。这类供料机构在每次移出一个螺母均需要控制开闭机构动作一次,主要的问题在于前端螺母限位处开闭机构的设计缺陷,容易导致卡料和掉料现象,对于小螺母的场合,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防止螺母卡料和掉料现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母供料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卡料和掉料的现象,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螺母供料装置,包括:振动盘组件,用于整理螺母成排输出;输送滑道,第一端对接于所述振动盘组件,其上设置用于引导传送螺母滑道;挡料座,对接于所述输送滑道的第二端,其上设置横向滑道、竖向滑道和避让通道;所述横向滑道用于接收并引导螺母移动;所述竖向滑道呈竖向延伸,位于所述横向滑道的末端;所述避让通道竖向贯通开设在所述挡料座的底板上,位于最前端的螺母的下方,所述避让通道的宽度小于螺母的外径;端盖,相对于所述挡料座固定设置,用于阻挡限位螺母;所述端盖上横向贯通开设移出通道;顶针,能够从下向上穿过所述避让通道进入所述竖向滑道,带动螺母向上移动;所述顶针能够带动螺母从所述移出通道横向移出。可选地,所述顶针包括插装段和定位段,所述插装段能够插入螺母的内圈,所述定位段能够承托螺母的底部。可选地,所述顶针的横截面为扁长结构,长度略小于螺母的外径。可选地,所述避让通道的长度方向与螺母的平移运动方向相同。可选地,所述竖向滑道的沿螺母横向平移运动方向的宽度介于螺母外径的1~1.5倍之间。可选地,所述顶针通过顶升气缸带动升降移动,所述顶针和所述顶升气缸由平移气缸带动横向移动。可选地,所述挡料座包括挡料上盖和挡料下座,所述横向滑道为所述挡料上盖和所述挡料下座拼接形成,所述竖向滑道由所述挡料上盖和所述端盖拼接形成。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母供料装置,振动盘组件整理螺母成排输出;输送滑道的第一端对接于振动盘组件由其上设置的滑道引导传送螺母;挡料座上设置横向滑道、竖向滑道和避让通道;横向滑道对接于输送滑道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并引导螺母移动;竖向滑道呈竖向延伸,位于横向滑道的末端,横向滑道和竖向滑道相互连通,螺母可进入竖向通道;避让通道竖向贯通开设在挡料座的底板上,位于最前端的螺母的下方,避让通道的宽度小于螺母的外径,螺母无法从避让通道向下掉落;端盖相对于挡料座固定设置,用于阻挡限位螺母,螺母无法继续向前移动;端盖上横向贯通开设移出通道;顶针能够横向移动和竖向移动,顶针从下向上穿过避让通道进入竖向滑道,带动螺母向上移动;当螺母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顶针带动螺母横向移动,从移出通道横向移出。本技术通过挡料座对螺母提供支撑,螺母无法从避让通道向下掉落,防止螺母卡料和掉料现象,不需要设置开闭机构阻挡后方螺母,避免出现卡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螺母供料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螺母供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3A为振动盘组件和输送滑道相互配合的结构图;图3B为输送滑道、挡料座、端盖相互配合的局部结构图;图4A为顶针尚未接触螺母的剖面示意图;图4B为顶针向上顶起螺母的剖面示意图;图4C为顶针带动螺母横向移出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顶针的俯视图;图6为顶针、顶升气缸、平移气缸的轴测结构图。图中包括:振动盘组件1、输送滑道2、挡料座3、横向滑道31、竖向滑道32、避让通道33、挡料上盖34、挡料下座35、端盖4、移出通道41、顶针5、插装段51、定位段52、顶升气缸6、平移气缸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螺母供料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卡料和掉料的现象。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螺母供料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螺母供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其中包括振动盘组件1、输送滑道2、挡料座3、端盖4、顶针5等结构,振动盘组件1用于整理螺母成排输出,振动盘组件1上放置多个螺母,通过振动的方式使螺母排列成排并向外输出。输送滑道2第一端对接于振动盘组件1,其上设置用于引导传送螺母滑道;如图3A所示,为振动盘组件1和输送滑道2相互配合的结构图;输送滑道2采用倾斜设置,输送滑道2的顶端与振动盘组件1对接,接收螺母后在重力的作用使螺母向下输送。图3B为输送滑道2、挡料座3、端盖4相互配合的局部结构图;挡料座3对接于输送滑道2的第二端,也即图2中的输送滑道2的底端对接于挡料座3;挡料座3上设置横向滑道31、竖向滑道32和避让通道33;横向滑道31呈横向延伸,横向滑道31用于接收并引导螺母移动,其横截面能够容纳一个螺母,恰好使螺母沿横向滑道31的长度方向移动,螺母的轴线方向与横向滑道31的长度方向垂直。竖向滑道32呈竖向延伸,位于横向滑道31的末端,竖向滑道31的横截面大于螺母的横截面,螺母可在竖向滑道32内移动,螺母的轴线方向与竖向滑道32的长度方向平行。避让通道33竖向贯通开设在挡料座3的底板上,避让通道33位于最前端的螺母的下方,避让通道33的宽度小于螺母的外径,当螺母到达避让通道33所在位置时无法向下掉落,由挡料座3的底板对螺母提供支撑。端盖4相对于挡料座3固定设置,端盖4与挡料座3可采用分体式结构,两者也可固定为一体,端盖4呈竖向设置,用于阻挡限位螺母,当最前方的螺母沿横向滑道31运动到末端时被端盖4阻挡,此时螺母恰好进入竖向滑道32。端盖4上横向贯通开设移出通道41,移出通道41呈竖向长条状,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宽度,正对横向滑道31的高度处宽度较小,螺母无法穿过,上方具有较大的宽度,可使螺母穿过。顶针5上部的宽度小于避让通道33的宽度,能够从下向上穿过避让通道33进入竖向滑道32,顶针5向上移动时承托螺母,带动螺母在竖向滑道32中向上移动;带动螺母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振动盘组件(1),用于整理螺母成排输出;/n输送滑道(2),第一端对接于所述振动盘组件(1),其上设置用于引导传送螺母滑道;/n挡料座(3),对接于所述输送滑道(2)的第二端,其上设置横向滑道(31)、竖向滑道(32)和避让通道(33);所述横向滑道(31)用于接收并引导螺母移动;所述竖向滑道(32)呈竖向延伸,位于所述横向滑道(31)的末端;所述避让通道(33)竖向贯通开设在所述挡料座(3)的底板上,位于最前端的螺母的下方,所述避让通道(33)的宽度小于螺母的外径;/n端盖(4),相对于所述挡料座(3)固定设置,用于阻挡限位螺母;所述端盖(4)上横向贯通开设移出通道(41);/n顶针(5),能够从下向上穿过所述避让通道(33)进入所述竖向滑道(32),带动螺母向上移动;所述顶针(5)能够带动螺母从所述移出通道(41)横向移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盘组件(1),用于整理螺母成排输出;
输送滑道(2),第一端对接于所述振动盘组件(1),其上设置用于引导传送螺母滑道;
挡料座(3),对接于所述输送滑道(2)的第二端,其上设置横向滑道(31)、竖向滑道(32)和避让通道(33);所述横向滑道(31)用于接收并引导螺母移动;所述竖向滑道(32)呈竖向延伸,位于所述横向滑道(31)的末端;所述避让通道(33)竖向贯通开设在所述挡料座(3)的底板上,位于最前端的螺母的下方,所述避让通道(33)的宽度小于螺母的外径;
端盖(4),相对于所述挡料座(3)固定设置,用于阻挡限位螺母;所述端盖(4)上横向贯通开设移出通道(41);
顶针(5),能够从下向上穿过所述避让通道(33)进入所述竖向滑道(32),带动螺母向上移动;所述顶针(5)能够带动螺母从所述移出通道(41)横向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5)包括插装段(51)和定位段(52),所述插装段(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飞邱小亮
申请(专利权)人: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