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17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包括正压气流通道及负压气流通道;所述正压气流通道包括正压吸入汇流流道、正压吸入流道、正压排出流道以及正压排出汇流流道;所述负压气流通道包括负压吸入汇流流道、负压吸入流道、负压排出流道以及负压排出汇流流道;所述机壳外壁上设置有正压端空气入口、正压端空气出口、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所述正压气流通道连通正压端空气入口及正压端空气出口,所述负压气流通道连通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气流通道设置在机壳内部,并配合密封圈实现端面密封,合理利用机壳内部空间,且整体结构占用空间小,密封性能高,并通过螺钉锁紧端面压紧密封圈,形成密闭连接,坚固耐久不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
技术介绍
无油空气压缩机是目前微小型分子筛制氧领域常用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提供连续不断的正压气源,在制氧过程中让压缩空气作用于分子筛,分子筛选择性吸附氮,从而达到氮氧分离的效果制取氧气。目前,传统的压缩机采用双缸形式,两缸体之间采用额外增加的管道连接和密封圈连接,用以形成进气管道和压缩空气管道,体积利用率低,同时还容易造成密封圈错位产生漏气,因此本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内部的管道空间占用率过大且易产生漏气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包括正压气流通道及负压气流通道;所述机壳外壁上设置有正压端空气入口、正压端空气出口、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所述正压气流通道连通正压端空气入口及正压端空气出口,所述负压气流通道连通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优选的,所述正压气流通道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的正压吸入汇流流道、一对正压吸入流道、一对正压排出流道以及正压排出汇流流道;所述负压气流通道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的负压吸入汇流流道、一对负压吸入流道、一对负压排出流道以及负压排出汇流流道。优选的,所述机壳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安装壳、上顶盖及密封盖、固定在安装壳四周侧壁处的缸体;所述缸体包括一对正压缸套、一对负压缸套、以及密封在正压缸套及负压缸套外侧端的缸盖;所述正压端空气入口及正压端空气出口相对设置在上顶盖外壁上,并处在一对负压缸套上方;所述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相对设置在安装壳外壁上,并处在一对正压缸套下方;所述正压气流通道依次沿上顶盖、安装壳及正压缸套流入对应缸盖内部,并由缸盖内部反向沿正压缸套、安装壳及上顶盖流出;所述负压气流通道依次沿安装壳及负压缸套流入对应缸盖内部,并由缸盖内部反向沿负压缸套及安装壳流出。优选的,所述底座、安装壳、上顶盖、密封盖、正压缸套、负压缸套及缸盖中,均通过螺钉锁紧固定连接,且相贴合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机壳内部密封形成上腔室、中腔室及下腔室;所述上腔室设置在密封盖与上顶盖之间,并被分隔为上进气腔及上出气腔;所述上进气腔形成正压吸入汇流流道,所述上出气腔形成正压排出汇流流道;所述中腔室设置在上顶盖与安装壳上端部之间,并与正压缸套及负压缸套内部相连通;所述下腔室设置在安装壳下端部与底座之间,并被分隔为下进气腔及下出气腔;所述下进气腔形成负压吸入汇流流道,所述下出气腔形成负压排出汇流流道;所述正压端空气入口与上进气腔相连通,所述正压端空气出口与上出气腔相连通;所述负压吸入口与下进气腔相连通,所述负压排出口与下出气腔相连通。优选的,一对所述正压吸入流道沿一对负压缸套设置方向对称设置,并由上进气腔贯穿安装壳及正压缸套侧壁内部延伸至对应缸套内部;一对所述正压排出流道沿一对负压缸套设置方向对称设置,并由缸套内部贯穿正压缸套及安装壳侧壁内部延伸至上出气腔;一对所述负压吸入流道沿一对正压缸套设置方向对称设置,并由下进气腔贯穿安装壳及负压缸套侧壁内部延伸至对应缸套内部;一对所述负压排出流道沿一对正压缸套设置方向对称设置,并由缸套内部贯穿负压缸套及安装壳侧壁内部延伸至下出气腔。优选的,所述缸盖内部具有供空气进入的第一腔室以及供空气流出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单向流通。优选的,所述缸盖内侧端面处设置有实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分隔的阀板,所述阀板上对应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分别设置有通气孔,与第一腔室相对的通气孔远离缸盖的一侧端面上、以及与第二腔室相对的通气孔靠近缸盖的一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受力弯曲的阀片;同时所述阀板上也形成供空气流通的正压气流通道及负压气流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四缸压缩机,用于实现四缸压缩机内部空气的流通,从而便于压缩空气和产生负压,气流通道设置在机壳内部,并配合密封圈实现端面密封,整体结构占用空间小,密封性能高,并通过螺钉锁紧端面压紧密封圈,形成密闭连接,坚固耐久不漏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基于爆炸式的机壳形成的整体流通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上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正压吸入汇流流道以及一对正压吸入流道的流通线路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对正压排出流道以及正压排出汇流流道的流通线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吸入汇流流道以及一对负压吸入流道的流通线路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对负压排出流道以及负压排出汇流流道的流通线路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安装壳内部的流通线路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缸盖内部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单向流通的结构爆炸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正压气流通道的流通线路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负压气流通道的流通线路图。其中:1、机壳;101、正压端空气入口,102、正压端空气出口,103、负压吸入口1,104、负压排出口;11、底座;12、安装壳,121、中腔室,122、下腔室,1221、下进气腔,1222、下出气腔;13、上顶盖,131、上腔室,1311、上进气腔,1312、上出气腔;14、密封盖;15、正压缸套;16、负压缸套;17、缸盖,171、第一腔室,172、第二腔室;2、正压气流通道;21、正压吸入汇流流道,22、正压吸入流道,23、正压排出流道,24、正压排出汇流流道;3、负压气流通道;31、负压吸入汇流流道,32、负压吸入流道,33、负压排出流道,34、负压排出汇流流道;4、阀板;41、通气孔,42、阀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设置在机壳1内部,并包括正压气流通道2及负压气流通道3;机壳1外壁上设置有正压端空气入口101、正压端空气出口102、负压吸入口103及负压排出口104;正压气流通道2连通正压端空气入口101及正压端空气出口102,负压气流通道3连通负压吸入口103及负压排出口104;同时,正压气流通道2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的正压吸入汇流流道21、一对正压吸入流道22、一对正压排出流道23以及正压排出汇流流道24;负压气流通道3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的负压吸入汇流流道31、一对负压吸入流道32、一对负压排出流道33以及负压排出汇流流道34。由于气流通道设置在机壳内部,因此以下对机壳1的结构进行赘述:如图2所示,机壳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1、安装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设置在机壳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压气流通道及负压气流通道;所述机壳外壁上设置有正压端空气入口、正压端空气出口、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所述正压气流通道连通正压端空气入口及正压端空气出口,所述负压气流通道连通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设置在机壳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压气流通道及负压气流通道;所述机壳外壁上设置有正压端空气入口、正压端空气出口、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所述正压气流通道连通正压端空气入口及正压端空气出口,所述负压气流通道连通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气流通道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的正压吸入汇流流道、一对正压吸入流道、一对正压排出流道以及正压排出汇流流道;所述负压气流通道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的负压吸入汇流流道、一对负压吸入流道、一对负压排出流道以及负压排出汇流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座、安装壳、上顶盖及密封盖、固定在安装壳四周侧壁处的缸体;所述缸体包括一对正压缸套、一对负压缸套、以及密封在正压缸套及负压缸套外侧端的缸盖;所述正压端空气入口及正压端空气出口相对设置在上顶盖外壁上,并处在一对负压缸套上方;所述负压吸入口及负压排出口相对设置在安装壳外壁上,并处在一对正压缸套下方;所述正压气流通道依次沿上顶盖、安装壳及正压缸套流入对应缸盖内部,并由缸盖内部反向沿正压缸套、安装壳及上顶盖流出;所述负压气流通道依次沿安装壳及负压缸套流入对应缸盖内部,并由缸盖内部反向沿负压缸套及安装壳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安装壳、上顶盖、密封盖、正压缸套、负压缸套及缸盖中,均通过螺钉锁紧固定连接,且相贴合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缸压缩机集成式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部密封形成上腔室、中腔室及下腔室;所述上腔室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林
申请(专利权)人:柯尔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