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2905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包括壳体,形成于壳体内的储液腔、进液腔、进气腔及出气腔,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管路,以及与出气腔连通的出气管路;所述储液腔通过处于下端部的进水孔A与进液腔连通,并在进水孔A内充满液体后与外界大气隔绝;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均与进液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液位的储液腔与低液位的进液腔相结合,只有少量液体进入进液腔,即使随意使壳体倾覆、颠倒、高幅度震动,也不会立刻导致大量液体从进气口、出气口流出;同时进气腔与出气腔仅与低液位的进液腔连通,气体不与储液腔相通,不会导致液体因为湍急气流而发生喷溅,也最大程度的避免液体意外从进气口、出气口流出。出气口流出。出气口流出。

A new humidification tan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产规制呼吸机、湿化仪、制氧机的湿化罐,结构上有进气管路,出气管路,金属底盘,储水腔,密封结构(硅胶密封、胶水密封、超声波焊接);其工作原理为:金属底盘与机器加热盘接触,传递热量给储水腔内的纯净水或药液,用以加热;高流量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储水腔,与加热气化的水分混合后,从出气管路流出。
[0003]目前,常见的湿化罐只有一个储水腔,出气管路和进气管路末端都布置在液面正上方,其存在的缺陷在于:(1)当有大的波动性气流或湍急气流冲入腔体时,储水腔内液体可能会溅起、喷出;(2)大量液体也可因为气流原因发出异响;(3)该类湿化罐要求平放,如果发生颠倒、侧翻、震动,会导致液体从两个气口处流出;因此,本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设计的弊端而引起的噪音大、内部液体波动性大、结构放置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包括壳体,形成于壳体内的储液腔、进液腔、进气腔及出气腔,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管路,以及与出气腔连通的出气管路;所述储液腔下方具有用于传递热量的金属底盘,该储液腔通过处于下端部的进水孔A与进液腔连通,并在进水孔A内充满液体后与外界大气隔绝;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均与进液腔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左壳及右壳,所述左壳与右壳之间设置有密封硅胶,所述储液腔设置于左壳内,所述进液腔、进气腔及出气腔设置于右壳内,所述进水孔A贯穿密封硅胶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下方连接有导流板,所述进液腔形成于导流板下方,与进气腔之间通过设置于导流板上的第一气流孔连通,与出气腔之间通过设置于导流板上的第二气流孔连通;所述第一气流孔与第二气流孔均远离隔板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路依次流经左壳、密封硅胶及右壳,包括形成于左壳上的进气口、第一管体,形成于密封硅胶上的进气密封孔,以及形成于右壳上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均插设于进气密封孔内,所述第二管体上具有与进气腔连通的第一缺口;
[0009]所述出气管路依次流经右壳、密封硅胶及左壳,包括形成于右壳上的第三管体,形成于密封硅胶上的出气密封孔,以及形成于左壳上的第四管体、出气口;所述第三管体与第四管体均插设于出气密封孔内,所述第三管体上具有与出气腔连通的第二缺口。
[0010]优选的,所述右壳内还设置有独立的液位腔,所述液位腔与储液腔之间通过进水孔B及通气孔连通,所述进水孔B与通气孔均设置于密封硅胶上;与所述液位腔相对的右壳
外壁呈透明状,并具有用于显示液位的刻度。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分布的上壳及下壳,内部构成回字形腔室,包括内环腔及外环腔,所述内环腔的下方为进液腔,上方为进气腔及出气腔,所述外环腔为储液腔。
[0012]优选的,所述上壳包括下端均呈开口状的外罩及内罩,所述下壳上端呈开口状;所述外罩与下壳扣合,并采用密封胶密封,所述内罩下端与下壳内部底面密封配合;所述内环腔形成于内罩内部,所述外环腔形成于内罩外部,所述进水孔A形成于内罩下端侧壁上。
[0013]优选的,所述内罩中还设置有隔板,所述进气腔及出气腔分设于隔板两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15](1)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液位的储液腔与低液位的进液腔相结合,只有少量液体进入进液腔,即使随意使壳体倾覆、颠倒、高幅度震动,也不会立刻导致大量液体从进气口、出气口流出。
[0016](2)进气腔与出气腔仅与低液位的进液腔连通,气体不与储液腔相通,不会导致液体因为湍急气流而发生喷溅,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避免液体意外从进气口、出气口流出。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爆炸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爆炸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右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剖面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中内环腔与外环腔的分布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俯视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A

A视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B

B视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的C

C视图。
[0030]其中:1、壳体;
[0031]11、左壳,111、金属底盘,12、右壳,121、隔板,122、导流板,123、第一气流孔,124、第二气流孔,13、密封硅胶,131、进水孔A,132、进水孔B,133、通气孔,14、上壳,141、外罩,142、内罩,143、挡流板,15、下壳,16、密封胶,17、内环腔,18、外环腔;
[0032]2、储液腔;
[0033]3、进液腔;
[0034]4、进气腔;
[0035]5、出气腔;
[0036]6、进气管路;
[0037]61、进气口,62、第一管体,63、进气密封孔,64、第二管体,65、第一缺口;
[0038]7、出气管路;
[0039]71、第三管体,72、出气密封孔,73、第四管体,74、出气口,75、第二缺口;
[0040]8、液位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2]实施例1
[0043]如图1

4所示,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包括壳体1,形成于壳体1内的储液腔2、进液腔3、进气腔4及出气腔5,与进气腔4连通的进气管路6,以及与出气腔5连通的出气管路7。
[0044]如图3、图4所示,壳体1包括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左壳11及右壳12,左壳11与右壳12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连接,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硅胶13,储液腔2设置于左壳11内,进液腔3、进气腔4及出气腔5设置于右壳12内。
[0045]结合图5所示,进气腔4与出气腔5之间通过隔板121分隔,隔板121下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形成于壳体内的储液腔、进液腔、进气腔及出气腔,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管路,以及与出气腔连通的出气管路;所述储液腔下方具有用于传递热量的金属底盘,该储液腔通过处于下端部的进水孔A与进液腔连通,并在进水孔A内充满液体后与外界大气隔绝;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均与进液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水平方向分布的左壳及右壳,所述左壳与右壳之间设置有密封硅胶,所述储液腔设置于左壳内,所述进液腔、进气腔及出气腔设置于右壳内,所述进水孔A贯穿密封硅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与出气腔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下方连接有导流板,所述进液腔形成于导流板下方,与进气腔之间通过设置于导流板上的第一气流孔连通,与出气腔之间通过设置于导流板上的第二气流孔连通;所述第一气流孔与第二气流孔均远离隔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湿化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依次流经左壳、密封硅胶及右壳,包括形成于左壳上的进气口、第一管体,形成于密封硅胶上的进气密封孔,以及形成于右壳上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均插设于进气密封孔内,所述第二管体上具有与进气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林吴方
申请(专利权)人:柯尔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